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0689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包括集水斗,所述集水斗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和轴承板,所述轴承板与过滤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板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内活动卡有吊绳,所述转轮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推架,所述推架与过滤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推架和轴承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通过吊绳带动转轮转动,通过转轮带动推架摆动,当过滤板内侧堆积大颗粒沙粒后,使推架向外推出堆积的沙粒;当天气放晴后,蓄水斗内的水蒸发之后,利用复位弹簧的弹簧带动转轮回转,通过转轮卷起吊绳,使蓄水斗重新上升,避免推架高频率运转,降低部件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方便自动过滤与排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收集,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


技术介绍

1、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2、由于屋顶雨水收集的入水口处,缺乏过滤结构,致使大量沙子进入管道,对后续处理造成较大压力,而直接添加过滤网,容易直接被堆积的沙子堵塞,频繁清理比较麻烦,尤其是高处清理更困难,从而造成常规雨水收集的入水口过滤网容易堵塞的问题。

3、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雨水收集的入水口过滤网容易堵塞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包括集水斗,所述集水斗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和轴承板,所述轴承板与过滤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板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内活动卡有吊绳,所述转轮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推架,所述推架与过滤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推架和轴承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吊绳的下端吊有吊架,所述吊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蓄水斗,所述轴承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罩。当雨水集中到过滤板内之后,使水透过过滤板进入蓄水斗内,通过蓄水斗蓄水,利用水的重力作用于蓄水斗,通过蓄水斗向下作用于吊架,通过吊架向下作用于吊绳,通过吊绳带动转轮转动,通过转轮带动推架摆动,当过滤板内侧堆积大颗粒沙粒后,使推架向外推出堆积的沙粒;当天气放晴后,蓄水斗内的水蒸发之后,利用复位弹簧的弹簧带动转轮回转,通过转轮卷起吊绳,使蓄水斗重新上升,避免推架高频率运转,降低部件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方便自动过滤与排沙。

4、优选的,所述集水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水板。过滤板漏下的水通过导水板导入蓄水斗内,使蓄水斗快速集水,当蓄水斗注满水后,向下流入集水斗内,通过集水斗排入目标管道中,方便集水斗集水。

5、优选的,所述集水斗包括第一外壳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上端与第一外壳固定连接。当过滤后的水流入第一外壳内之后,通过第一外壳集中到排水管内,通过排水管排入目标管道内,方便向目标管道送水。

6、优选的,所述蓄水斗包括第二外壳和漏斗,所述漏斗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的下端,且第二外壳与漏斗的内部空间相通。将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二外壳内之后,使部分水透过漏斗的小孔排出,当第二外壳进水速度大于漏斗排水速度时,使第二外壳水变多,利用变多的积水向下作用于蓄水斗,使蓄水斗能够向下拉动吊架,当天变晴时,使第二外壳内的水排空,使蓄水斗向上恢复,方便雨水较多的区域使用。

7、优选的,所述推架包括单向推块、摆杆和连接块,所述摆杆固定连接在单向推块和连接块之间。当转轮受力后,利用转轮带动连接块转动,通过连接块带动摆杆转动,通过摆杆带动单向推块推动沙粒排出,返回时,通过单向推块铲开沙子,方便避免单向推块返推沙子。

8、优选的,所述轴承板包括轴承、板体和第一挡块,所述轴承固定连接在板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挡块与板体固定连接。利用第一挡块限制摆杆摆动,方便稳定推架收回状态。

9、优选的,所述轴承板还包括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与板体固定连接。利用第二挡块限制摆杆向外摆动范围,避免推架过度摆开,从而稳定蓄水斗水平方位。

10、优选的,所述挡罩包括罩体和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罩体的下部。利用罩体罩在轴承板外,避免沙粒透过轴承板之间的缝隙进入集水斗内。

11、优选的,所述挡罩还包括挡光罩,所述挡光罩与罩体固定连接。利用挡光罩罩在复位弹簧上侧,避免复位弹簧被阳光直射,提高复位弹簧外油漆使用寿命。

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当雨水集中到过滤板内之后,使水透过过滤板进入蓄水斗内,通过蓄水斗蓄水,利用水的重力作用于蓄水斗,通过蓄水斗向下作用于吊架,通过吊架向下作用于吊绳,通过吊绳带动转轮转动,通过转轮带动推架摆动,当过滤板内侧堆积大颗粒沙粒后,使推架向外推出堆积的沙粒;当天气放晴后,蓄水斗内的水蒸发之后,利用复位弹簧的弹簧带动转轮回转,通过转轮卷起吊绳,使蓄水斗重新上升,避免推架高频率运转,降低部件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方便自动过滤与排沙。

14、2、过滤板漏下的水通过导水板导入蓄水斗内,使蓄水斗快速集水,当蓄水斗注满水后,向下流入集水斗内,通过集水斗排入目标管道中,方便集水斗集水。

15、3、将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二外壳内之后,使部分水透过漏斗的小孔排出,当第二外壳进水速度大于漏斗排水速度时,使第二外壳水变多,利用变多的积水向下作用于蓄水斗,使蓄水斗能够向下拉动吊架,当天变晴时,使第二外壳内的水排空,使蓄水斗向上恢复,方便雨水较多的区域使用。

16、4、当转轮受力后,利用转轮带动连接块转动,通过连接块带动摆杆转动,通过摆杆带动单向推块推动沙粒排出,返回时,通过单向推块铲开沙子,方便避免单向推块返推沙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斗(2),所述集水斗(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1)和轴承板(5),所述轴承板(5)与过滤板(11)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板(5)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转轮(8),所述转轮(8)内活动卡有吊绳(9),所述转轮(8)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推架(4),所述推架(4)与过滤板(11)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推架(4)和轴承板(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所述吊绳(9)的下端吊有吊架(1),所述吊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蓄水斗(3),所述轴承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水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2)包括第一外壳(21)和排水管(22),所述排水管(22)的上端与第一外壳(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斗(3)包括第二外壳(31)和漏斗(32),所述漏斗(32)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31)的下端,且第二外壳(31)与漏斗(32)的内部空间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架(4)包括单向推块(41)、摆杆(42)和连接块(43),所述摆杆(42)固定连接在单向推块(41)和连接块(4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板(5)包括轴承(51)、板体(52)和第一挡块(54),所述轴承(51)固定连接在板体(52)的上端,所述第一挡块(54)与板体(5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板(5)还包括第二挡块(53),所述第二挡块(53)与板体(5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罩(6)包括罩体(61)和挡板(63),所述挡板(63)固定连接在罩体(61)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罩(6)还包括挡光罩(62),所述挡光罩(62)与罩体(61)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斗(2),所述集水斗(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1)和轴承板(5),所述轴承板(5)与过滤板(11)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板(5)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转轮(8),所述转轮(8)内活动卡有吊绳(9),所述转轮(8)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推架(4),所述推架(4)与过滤板(11)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推架(4)和轴承板(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所述吊绳(9)的下端吊有吊架(1),所述吊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蓄水斗(3),所述轴承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水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2)包括第一外壳(21)和排水管(22),所述排水管(22)的上端与第一外壳(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自动排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斗(3)包括第二外壳(31)和漏斗(32),所述漏斗(32)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杰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