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0671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装置,该电池壳体包括面板和设置于面板上的极柱组件,柱体设有凹陷部的一侧沿第二方向的壁厚为b;第二方向为平行于面板的内表面的方向;凹陷部沿第二方向的最大长度为a;其中,0.01≤b/a≤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陷部用于方便压铆锥头的放置,方便滚压铆接部,利于压沿;通过设置铆接部的壁厚与凹陷部的长度满足一定范围,保证锥头滚压过程中的适配,比例不能太大,太大的话铆接部的壁厚很厚,放置锥头的地方较小,不能满足压实效果;比例不能太小,太小的话在满足冲压效率的同时,锥头设计的比较大,工艺成本高;本方案提高了极柱与壳体之间的固定性能,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到电池,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1、锂电池包括壳体(包括面板)以及电芯等,其中电芯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具有开口,面板则封盖在壳体的上端的开口,面板设置有极柱组件(包括极柱),极柱下端通过电极连接片与电芯连接,上端穿过面板孔延伸到电池外,实现对外部的供电。极柱与面板之间的固定连接的好坏,严重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轻则使锂电池报废,重则发生锂电池爆炸事故,伤及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装置,用以提高一体铆接极柱与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性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面板和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

3、所述面板具有朝向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内表面;

4、所述极柱组件包括:

5、柱体,所述柱体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面板的内表面的方向;

6、翻边,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翻边朝向所述面板的表面压紧设置,以将所述极柱组件铆接于所述面板上;

7、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柱体设有所述翻边的一侧,且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外侧;

8、所述柱体设有所述凹陷部的一侧沿第二方向的壁厚为b;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所述面板的内表面的方向;

9、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长度为a;

10、其中,0.01≤b/a≤5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陷部用于方便压铆锥头的放置,方便滚压铆接部,利于压沿;凹陷部可以用于容纳电解液产气;通过设置铆接部的壁厚b与凹陷部的长度a满足一定数值范围,保证锥头滚压过程中的适配,比例不能太大,太大的话铆接部的壁厚很厚,放置锥头的地方较小,不能满足压实效果;比例不能太小,太小的话在满足冲压效率的同时,锥头设计的比较大,工艺成本高,如果用小锥头的话则需要多次压沿,工艺比较复杂;本方案提高了一体铆接极柱与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性能,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陷部用于方便压铆锥头的放置,方便滚压铆接部,利于压沿;凹陷部可以用于容纳电解液产气;通过设置铆接部的壁厚b与凹陷部的长度a满足一定数值范围,保证锥头滚压过程中的适配,比例不能太大,太大的话铆接部的壁厚很厚,放置锥头的地方较小,不能满足压实效果;比例不能太小,太小的话在满足冲压效率的同时,锥头设计的比较大,工艺成本高,如果用小锥头的话则需要多次压沿,工艺比较复杂;本方案提高了一体铆接极柱与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性能,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14、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依次堆叠设置,所述极柱组件设置在非堆叠面上。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陷部用于方便压铆锥头的放置,方便滚压铆接部,利于压沿;凹陷部可以用于容纳电解液产气;通过设置铆接部的壁厚b与凹陷部的长度a满足一定数值范围,保证锥头滚压过程中的适配,比例不能太大,太大的话铆接部的壁厚很厚,放置锥头的地方较小,不能满足压实效果;比例不能太小,太小的话在满足冲压效率的同时,锥头设计的比较大,工艺成本高,如果用小锥头的话则需要多次压沿,工艺比较复杂;本方案提高了一体铆接极柱与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性能,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壳体,包括面板和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内表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为b1,其中,0.5mm≤b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深度为h,其中,0.5mm≤h≤3.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侧壁的壁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片,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片,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片,所述保护片至少部分盖设于所述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全部盖设于所述凹陷部,并形成密闭腔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的导热系数为0.1~100W/(m·K)。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设置有朝向所述极柱组件的突起部,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连接部和转接片,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与所述凹陷部焊接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包括远离所述面板的内表面,所述电芯的极耳与所述转接片在所述内表面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与所述转接片之间的焊接部与所述翻边不重叠。

1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棱柱电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每个所述侧面至少设置一个极柱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圆柱电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设置在同一端。

22.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体,包括面板和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内表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为b1,其中,0.5mm≤b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深度为h,其中,0.5mm≤h≤3.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侧壁的壁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片,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片,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片,所述保护片至少部分盖设于所述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全部盖设于所述凹陷部,并形成密闭腔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的导热系数为0.1~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珍赵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