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保国专利>正文

一种视线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0481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6
本技术涉及视线引导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视线引导装置,包括第一梯形槽和第二梯形槽;第一梯形槽的第一上底面与第二梯形槽的第二上底面均开口设置并连通;第一梯形槽和第二梯形槽的槽上面均开口设置;第一梯形槽的第一下底面开口设置并作为出画外目标端,通过出画外目标端的开口框选视觉立体画中图案相同且大小相同的左右两个目标图案;或者第一梯形槽的第一下底面上设有左右两个目标图案,两个目标图案的图案相同且大小相同,设有目标图案的一端作为出画外目标端;第二梯形槽的第二下底面开口设置并作为出画外视窗端。通过引导视线,使人们能够顺利的观看“出画外”场景的视觉立体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视线引导,尤其涉及一种视线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1、通过视觉立体画可以观看到立体场景,其立体场景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立体场景进到画的里面,形成的场景要远于画面,此种场景可称为“进画里”;另一种是立体场景出到画的外面,形成的场景在眼睛与画之间,此种场景可称为“出画外”。

2、但是,对于如何在视觉立体画中观看到立体场景,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对于许多刚接触到视觉立体画的人,掌握这种看画技巧还很困难,有时很长时间都无法看出它所包含的立体场景。

3、技术专利zl 201920882960.3提供了一种视线引导装置,可以引导人们顺利地观看“进画里”场景的视觉立体画。

4、但目前还缺少一种可以引导人们顺利地观看“出画外”场景的视觉立体画的视线引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视线引导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可以引导人们顺利地观看“出画外”场景的视觉立体画的视线引导装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视线引导装置,视线引导装置包括第一梯形槽和第二梯形槽;第一梯形槽为由两侧的第一腰面和第二腰面、以及第一槽底面围成的等腰梯形槽;第二梯形槽为由两侧的第三腰面和第四腰面、以及第二槽底面围成的等腰梯形槽;第一槽底面与第二槽底面对接,第一腰面与第三腰面对接,第二腰面与第四腰面对接,第一梯形槽的第一上底面与第二梯形槽的第二上底面均开口设置并连通;第一梯形槽和第二梯形槽的槽上面均开口设置;第一梯形槽的第一下底面开口设置并作为出画外目标端,通过出画外目标端的开口框选视觉立体画中图案相同且大小相同的左右两个目标图案;或者第一梯形槽的第一下底面上设有左右两个目标图案,两个目标图案的图案相同且大小相同,设有目标图案的一端作为出画外目标端;第二梯形槽的第二下底面开口设置并作为出画外视窗端。

3、进一步地,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二槽底面上,第一隔板的第一端位于第二下底面的中间位置,第一隔板的第二端沿第二梯形槽的中线方向延伸至设定长度,第一隔板与第三腰面之间形成与左眼对应的一个出画外导视通道,第一隔板与第四腰面之间形成与右眼对应的另一个出画外导视通道。

4、进一步地,第一下底面在第一槽底面上的投影为线段d5 d6,线段d5 d6的中点为d4,视觉立体画中的两个目标图案或者第一下底面上的两个目标图案分别位于在点d4的左右两侧;第一腰面与第三腰面的对接处在第一槽底面上的投影为点d7,第二腰面与第四腰面的对接处在第一槽底面上的投影为点d8;第二下底面在第二槽底面上的投影为线段d9 d10;线段d9 d10的中点为d3,使用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位于d3的左右两侧;使用者的左眼位置在第一槽底面上的投影为点d1;使用者的右眼位置在第一槽底面上的投影为点d2;使用者的左眼位置和右眼位置之间的瞳间距为线段d1 d2;其中,线段d9 d10的长度大于线段d1 d2的长度;点d1、点d7、点d4在同一直线上;点d2、点d8、点d4在同一直线上;点d1和点d6之间的连线为参考线l4,点d8位于l4的远离出画外目标端的一侧;点d2和点d5之间的连线为参考线l5,点d7位于l5的远离出画外目标端的一侧。

5、进一步地,点da位于线段d9 d10上并位于点d1与点d3之间;点db位于线段d9 d10上并位于点d2与点d3之间;点da和点d6之间的连线为参考线l6,点d8位于l6的远离出画外目标端的一侧;点db和点d5之间的连线为参考线l7,点d7位于l7的远离出画外目标端的一侧。

6、进一步地,当视线引导装置包括第一隔板时,第一隔板的第一端在第二槽底面上的投影与点d3重合,第一隔板的第二端在第二槽底面上的投影为点d0;其中,点d0位于l6的远离出画外目标端的一侧;且点d0位于l7的远离出画外目标端的一侧。

7、进一步地,第一梯形槽的高度和第二梯形槽的高度之和为200~1000mm;第二下底面的长度为70~160mm。

8、进一步地,视线引导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称地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端与底板的第一端相平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对称地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上;第三侧板的第一端与第一侧板第二端对接;第四侧板的第一端与第二侧板的第二端对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端与底板的第二端相平齐;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共同围成第一梯形槽;第一侧板的内壁面形成第一腰面、第二侧板的内壁面形成第二腰面;底板的位于第一边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槽底面;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共同围成第二梯形槽;第三侧板的内壁面形成第三腰面,第四侧板的内壁面形成第四腰面;第一侧板的第二端和第二侧板的第二端之间的开口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一端之间的开口连通;底板的位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槽底面;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端之间的开口形成出画外视窗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端之间的开口形成出画外目标端。

9、进一步地,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立柱,立柱设置在底板的第一端,将出画外目标端的开口分隔为两个子开口。

10、进一步地,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第一边板,第一边板设置在底板的第一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均与第一边板连接,第一边板的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端之间的内壁面形成第一下底面。

11、进一步地,第一边板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侧板的第一端的外侧并与第三侧板的第二端相平齐;第一边板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侧板的第一端的外侧并与第四侧板的第二端相平齐;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第三边板和第二边板,第三边板和第二边板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上,第三边板的第一端与第一边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边板的第二端与第三侧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边板的第一端与第一边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边板的第二端与第四侧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边板、第二边板、第一边板和底板共同围成矩形结构。

12、本申请提供的视线引导装置,可以通过引导视线,使人们能够顺利的观看“出画外”场景的视觉立体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板(70),所述第一隔板(70)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底面(12)上,所述第一隔板(7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下底面(202)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隔板(70)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二梯形槽(2)的中线方向延伸至设定长度,所述第一隔板(70)与所述第三腰面(41)之间形成与左眼对应的一个出画外导视通道(71),所述第一隔板(70)与所述第四腰面(51)之间形成与右眼对应的另一个出画外导视通道(7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线引导装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立柱(62),所述立柱(62)设置在所述底板(10)的第一端,将出画外目标端的开口分隔为两个子开口(6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线引导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板(70),所述第一隔板(70)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底面(12)上,所述第一隔板(7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下底面(202)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隔板(70)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二梯形槽(2)的中线方向延伸至设定长度,所述第一隔板(70)与所述第三腰面(41)之间形成与左眼对应的一个出画外导视通道(71),所述第一隔板(70)与所述第四腰面(51)之间形成与右眼对应的另一个出画外导视通道(7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国崔迎大
申请(专利权)人:张保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