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0125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4
本技术公开了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移动充电桩本体和防撞机构,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保护的防撞机构,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一端的下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推拉机构;本技术通过防撞机构的设置,可有效的使其具备防护效果好的优点,并且还具备了便于拆装的优点,已达到对显示处和充电处的双向缓冲保护作业,避免受损和增加使用的寿命,利用安装条、螺栓、的配合利于其进行拆装更换维修,而弹簧、阻尼器和防护框的配合利于起到遮挡式的阻尼缓冲作业,从而提高防撞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充电桩,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1、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而移动充电桩就是一块大型电池,它也是需要定时充电的,只是转接充电给了汽车而已,一般可以满足十辆汽车日常充电。不具备防晒防雨防尘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公告号为cn214523400u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移动充电桩,能够将充电桩本体封闭在箱体和挡板形成的密闭空间中,从而实现防晒防雨防尘等功能;

3、上述专利还存在以下不足:无法有效的对充电桩进行防护,尤其是针对显示屏以及充电处的端部进行防护,且两者位置均为易受损的位置,无法保证其稳定运行,并且现有技术中的防撞结构为一体式设置,无法进行更换或是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具备针对性防护的优点,不仅能够对显示处以及充电处的位置进行缓冲保护,而且双向防护提高了其防护的效果,同时达到可利于拆装的优点,以便于后续的检修作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移动充电桩本体和防撞机构,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保护的防撞机构,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一端的下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推拉机构,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移动充电桩本体顶部和底部的两端,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固定组件的外侧。

3、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分包括安装条和螺栓,所述安装条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移动充电桩本体顶部和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条和移动充电桩本体的顶部与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4、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阻尼器和防护框,所述弹簧和阻尼器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条的外侧,所述弹簧位于阻尼器的外侧,所述弹簧和阻尼器远离安装条的一端与防护框焊接。

5、优选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转动组件和拉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移动充电桩本体的顶部,所述拉动组件设置于转动组件一端。

6、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收纳槽、转杆和连接管,所述收纳槽开设于移动充电桩本体的顶部,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收纳槽内腔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焊接于转杆的一侧。

7、优选的,所述拉动组件包括延伸杆、握杆和拉杆,所述延伸杆滑动连接于连接管的内部,所述握杆安装于延伸杆的一端,所述拉杆分别焊接于移动充电桩本体顶部的两端。

8、优选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第一充电口和第二充电口,所述第一充电口开设于移动充电桩本体另一端的下部,所述第二充电口开设于移动充电桩本体另一端的上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防撞机构的设置,可有效的使其具备防护效果好的优点,并且还具备了便于拆装的优点,已达到对显示处和充电处的双向缓冲保护作业,避免受损和增加使用的寿命,利用安装条、螺栓、的配合利于其进行拆装更换维修,而弹簧、阻尼器和防护框的配合利于起到遮挡式的阻尼缓冲作业,从而提高防撞效果。

11、2、本技术经推拉机构的设置,具备了方便移动充电桩的优点,并且实现了多种方式进行移动的作用,且采用了收纳的方式减少占用的空间面,利用可转动以及延伸式的转杆、连接管、延伸杆和握杆结构配合实现推拉工作,且拉杆利于整体搬运作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充电桩本体(1)和防撞机构(2),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保护的防撞机构(2),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一端的下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5),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孔(4),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推拉机构(3),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机构(6),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固定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两端,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固定组件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分包括安装条(21)和螺栓(22),所述安装条(21)通过螺栓(22)螺纹连接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条(21)和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23)、阻尼器(24)和防护框(25),所述弹簧(23)和阻尼器(24)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条(21)的外侧,所述弹簧(23)位于阻尼器(24)的外侧,所述弹簧(23)和阻尼器(24)远离安装条(21)的一端与防护框(25)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机构(3)包括转动组件和拉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所述拉动组件设置于转动组件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收纳槽(31)、转杆(32)和连接管(33),所述收纳槽(31)开设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所述转杆(32)转动连接于收纳槽(31)内腔的一端,所述连接管(33)焊接于转杆(3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包括延伸杆(34)、握杆(35)和拉杆(36),所述延伸杆(34)滑动连接于连接管(33)的内部,所述握杆(35)安装于延伸杆(34)的一端,所述拉杆(36)分别焊接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顶部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6)包括第一充电口(61)和第二充电口(62),所述第一充电口(61)开设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另一端的下部,所述第二充电口(62)开设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另一端的上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充电桩本体(1)和防撞机构(2),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撞保护的防撞机构(2),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一端的下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5),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孔(4),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推拉机构(3),所述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机构(6),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固定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两端,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固定组件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分包括安装条(21)和螺栓(22),所述安装条(21)通过螺栓(22)螺纹连接于移动充电桩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条(21)和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23)、阻尼器(24)和防护框(25),所述弹簧(23)和阻尼器(24)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条(21)的外侧,所述弹簧(23)位于阻尼器(24)的外侧,所述弹簧(23)和阻尼器(24)远离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向东刘广华刘发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驴充充充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