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NSS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991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GNSS天线,包括:绝缘安装支架、第一环形天线、第二环形天线和多个L型端子,其中,绝缘安装支架包括底座、多个固定部和多个卡接部,多个固定部和多个卡接部设于底座的同一侧;第二环形天线环绕第一环形天线,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均包括多个平直部和多个凹部,每个凹部的底壁贴设于底座,每一个固定部同时与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的部分平直部固定连接,每一个卡接部同时与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的部分平直部卡接;每个L型端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卡接部卡接,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本技术采用简单的模具将环形天线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PCB板上,成本低且固定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gnss天线。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常见的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天线为环形,由于形状复杂,因此固定困难,以往的固定方式成本高,且固定不稳定,影响信号传输。为此,如何将环形天线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板)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将环形天线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刷电板)板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gnss天线,采用简单的模具将环形天线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pcb板上,成本低且固定效果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gnss天线,包括:绝缘安装支架、第一环形天线、第二环形天线和多个l型端子,其中,

3、所述绝缘安装支架包括底座、多个固定部和多个卡接部,多个所述固定部和多个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

4、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环绕所述第一环形天线,所述第一环形天线和所述第二环形天线均包括多个平直部和多个凹部,每个所述凹部设于两个所述平直部之间,每个所述凹部的底壁贴设于所述底座,每一个所述固定部同时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和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部分所述平直部固定连接,每一个所述卡接部同时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和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部分所述平直部卡接;

5、每个所述l型端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卡接部卡接,部分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部分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固定部同时与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的部分平直部固定连接,以限制该部分平直部的运动,每一个卡接部同时与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的部分平直部卡接,以限制该部分平直部的运动,同时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的凹部的底壁贴设于底座,以限制凹部的运动,以此来达到将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稳定地安装在绝缘安装支架上的目的。

7、同样的,l型端子的第一部分与卡接部卡接,以限制l型端子的运动,将其稳定地安装于绝缘安装支架上,同时部分l型端子的第一部分与第一环形天线的平直部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部分l型端子的第一部分与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以此保证环形天线与l型端子支架具有间隙,实现信号耦合总结,通过简单的固定部和卡接部,将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绝缘安装支架上,同时l型端子与卡接部卡接,将l型端子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绝缘安装支架上。

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gnss天线,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接部与第一环形天线的平直部卡接,第二卡接部与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卡接,以实现第一卡接部对第一环形天线的平直部的限位作用,第二卡接部对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的限位作用,防止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产生移动,影响信号的接收。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gnss天线,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卡接部与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卡接,第四卡接部与第一环形天线的平直部卡接,以实现第三卡接部对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的限位作用,第四卡接部对第一环形天线的平直部的限位作用,防止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产生移动,影响信号的接收。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gnss天线,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面向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13、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u型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u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u型部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另一端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面向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u型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凸耳来实现第一卡接部对第一环形天线的平直部的限位作用,同时第一卡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环形天线与第一凸耳卡接后,第一环形天线沿第一方向向上和沿宽度方向向前的运动被限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u型部共同限制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沿第一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运动,保持第二环形天线的稳定,防止其在第一方向和宽度方向产生振动,影响信号的接收。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gnss天线,所述第三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面向所述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凸耳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16、所述第四卡接部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u型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u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u型部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另一端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四凸耳,所述第四凸耳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四凸耳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u型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凸耳来实现第三卡接部对第二环形天线的平直部的限位作用,同时第三卡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环形天线与第三凸耳卡接后,第二环形天线沿第一方向向上和沿宽度方向向后的运动被限制,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二u型部共同限制第一环形天线的平直部沿第一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运动,保持第一环形天线的稳定,防止其在第一方向和宽度方向产生振动,影响信号的接收。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gnss天线,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抵挡部和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抵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一抵挡部和所述第一u型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安装支架、第一环形天线、第二环形天线和多个L型端子,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面向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面向所述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凸耳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抵挡部和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抵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一抵挡部和所述第一U型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抵挡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承载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承载部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所述第四凸耳与所述第二承载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二抵挡部和所述第二U型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

8.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一导槽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导槽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插接,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贴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延伸部和/或第二延伸部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一凹陷部,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承载部和/或第二承载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导槽。

10.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导槽,第二卡接部和/或第四卡接部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导槽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插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与第一延伸部和/或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底部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共同限制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上表面用于放置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且与第一承载部和/或第二承载部形成所述第二导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固定部同时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和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通过热铆固定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与PCB板通过热铆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设有多个与所述L型端子一一对应的连接孔,所述L型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并焊接在所述连接孔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安装支架、第一环形天线、第二环形天线和多个l型端子,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面向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面向所述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凸耳与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卡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抵挡部和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抵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一抵挡部和所述第一u型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二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gnss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抵挡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承载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承载部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所述第四凸耳与所述第二承载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第二抵挡部和所述第二u型部共同限制所述第一环形天线的所述平直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运动。

8.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gnss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树彬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