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9820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属于防撞防护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收集下坡防护数据,撞击防护栏的位置及角度等数据,对下坡防护数据进行不同位置角度力度的标注,对下坡防护数据进行数据清理、特征工程等预处理,利用下坡防护数据建立下坡防护模型并训练,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辆与防护栏的交互,当系统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时,触发设备进行相应动作防护,通过下坡防护模型的设置,可以对车辆或撞击过程中的车辆的各个状态进行获取,从而在接触或发生撞击时,可以通过防护栏进行响应防护,可以提高缓冲效果,对撞击车辆根据角度等进行改变车辆的直撞方向进行其他方向的引导,从而进行分散撞击力度或分散改变撞击位置,提高防护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防撞防护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交通的发达,一些山区公路方便了山区的人们,然而,尤其作为山区的下坡路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频繁,导致汽车损坏,翻车,冲出道路顺坡滚落等,需要进行高效的进行防撞防护。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1945631a的文献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长大下坡的智能防撞护栏、系统及方法,该装置通过连接立柱、护栏板和柔性防护网,所述连接立柱埋设在公路边需要护栏处,所述连接立柱的表面上设有滑轨,所述护栏板位于所述相邻连接立柱之间,且所述护栏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立柱表面上的滑轨连接,所述护栏板分为上护栏板、中护栏板和下护栏板,所述上护栏板和下护栏板的宽度相等,所述中护栏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护栏板或下护栏板的宽度,所述柔性防护网设置在所述上护栏板和下护栏板之间,在防撞装置未启动时,所述柔性防护网处于叠缩状态。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现有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与有关的有益效果,但是仍存在以下缺陷:该装置在下坡段设置强度较大的防撞防护栏,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下坡路段的车辆的冲击力要大很多,在强防护栏的作用下,会导致驾驶室前侧的空间直接变形,从而导致生命危险,防护的效果不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中,专利技术人认为在下坡段进行防护时,需要对撞击过程中的车辆的各个状态进行获取,从而在接触或发生撞击时,可以通过防护栏进行响应防护,可以提高缓冲效果,对撞击车辆根据角度等进行改变车辆的直撞方向进行其他方向的引导,从而进行分散撞击力度或分散改变撞击位置,提高防护率。

5、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装置在下坡段设置强度较大的防撞防护栏,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下坡路段的车辆的冲击力要大很多,在强防护栏的作用下,会导致驾驶室前侧的空间直接变形,从而导致生命危险,防护的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包括:

5、收集下坡防护数据,采集车辆在下坡时,撞击防护栏的位置及角度等数据;

6、下坡防护数据标注,对下坡防护数据进行不同位置角度力度的标注;

7、下坡防护数据预处理,对下坡防护数据进行数据清理、特征工程等预处理;

8、建立下坡防护模型并训练,利用下坡防护数据建立下坡防护模型并训练;

9、下坡防护模型验证优化,使用验证集对训练后的下坡防护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调整模型的超参数优化;

10、下坡防护模型应用保存,集成训练好的下坡防护模型到实时监测系统中,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辆与防护栏的交互;

11、执行模块,当系统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时,触发设备进行相应动作防护。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坡防护模型的设置,可以对车辆或撞击过程中的车辆的各个状态进行获取,从而在接触或发生撞击时,可以通过防护栏进行响应防护,可以提高缓冲效果,对撞击车辆根据角度等进行改变车辆的直撞方向进行其他方向的引导,从而进行分散撞击力度或分散改变撞击位置,提高防护率。

13、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收集下坡防护数据,还包含车辆即将撞击时的位置角度,及发生撞击后的不同角度、力度和速度下的撞击情况;

14、利用设置于防护栏外侧的摄像头,以捕捉车辆的角度,摄像头安装在不同位置,以捕捉多个角度的数据;

15、在防护牵制件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以测量车辆之间的压力分布,提供关于撞击点和力度的信息;

16、利用设置于防护栏外侧的激光雷达来测量车辆和防护栏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速度和方向。

17、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下坡防护数据标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注,明确每个样本的撞击力度、方向以及防护栏上防护牵制件的响应。

18、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下坡防护数据预处理,检测并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错误值,包含去除损坏的传感器数据、修正测量错误或填充缺失值;

19、时间同步让设置的多个传感器同步,确保它们的时间戳是同步的,在相同时间点对齐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以获得一致的观测;

20、利用插值,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对齐,以确保它们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21、提取与相关的特征,包含车辆的速度、加速度、方向,以及防护栏的压力分布等。

22、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下坡防护模型并训练,选择循环神经网络处理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信息,在训练过程中,下坡防护模型将学习车辆与防护栏相互作用的模式,并尝试预测防护栏上防护牵制件的最佳响应。

23、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下坡防护模型验证优化,在开始训练下坡防护模型之前,通过一些初步实验进行调整,选择一组初始超参数,根据验证结果,包括增大或减小学习率、调整批量大小、改变正则化参数的调整,使用调整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评估,以最终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

24、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25、防护栏;

26、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于防护栏外壁;

27、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于固定块外壁;

28、防护牵制件,所述防护牵制件通过防撞驱动进行缓冲防撞。

29、3.有益效果

30、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1、1.本申请通过下坡防护模型的设置,可以对车辆或撞击过程中的车辆的各个状态进行获取,从而在接触或发生撞击时,可以通过防护栏进行响应防护,可以提高缓冲效果,对撞击车辆根据角度等进行改变车辆的直撞方向进行其他方向的引导,从而进行分散撞击力度或分散改变撞击位置,提高防护率。

32、2.本申请通过连接块的设置,可以带动防护牵制件进行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改变防护牵制件的位置或在撞击后强制转动引导车辆的方向,提高防护的效果。

33、3.本申请通过防护牵制件的设置,在接触后可以进行有效的缓冲,同时相邻防护牵制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从而可以形成支撑防护。

34、4.本申请通过防撞驱动的设置,可以带动防护牵制件进行位置的运动,从而拉开支撑缓冲的距离,或施加一个支撑的外力进行缓冲防护。

35、5.本申请通过防撞驱动弹簧b进行进一步的增加缓冲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下坡防护数据,还包含车辆即将撞击时的位置角度,及发生撞击后的不同角度、力度和速度下的撞击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坡防护数据标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注,明确每个样本的撞击力度、方向以及防护栏上防护牵制件的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坡防护数据预处理,检测并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错误值,包含去除损坏的传感器数据、修正测量错误或填充缺失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坡防护模型并训练,选择循环神经网络处理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信息,在训练过程中,下坡防护模型将学习车辆与防护栏相互作用的模式,并尝试预测防护栏上防护牵制件的最佳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坡防护模型验证优化,在开始训练下坡防护模型之前,通过一些初步实验进行调整,选择一组初始超参数,根据验证结果,包括增大或减小学习率、调整批量大小、改变正则化参数的调整,使用调整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评估,以最终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下坡防护数据,还包含车辆即将撞击时的位置角度,及发生撞击后的不同角度、力度和速度下的撞击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坡防护数据标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注,明确每个样本的撞击力度、方向以及防护栏上防护牵制件的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坡段用防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坡防护数据预处理,检测并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错误值,包含去除损坏的传感器数据、修正测量错误或填充缺失值;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顺通路桥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