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及浇筑方法技术_技高网

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及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9621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包括支撑框架、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搅拌站下料斗、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自上而下分层排列。混凝土转运小车底部的2对上滚轮分别支撑在支撑框架顶部的上轨道上,混凝土浇筑小车上部的2对下滚轮分别支撑在下轨道上。浇筑方法如下:混凝土转运小车轮流对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输送混凝土料,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依次对1#管片浇筑模和2#管片浇筑模,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依次对3#管片浇筑模和4#管片浇筑模交替连续浇筑,依次完成4台管片浇筑模的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连续高效地完成4台管片浇筑模的浇筑,显著提高了浇筑速度、浇筑效率和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浇筑流水线,特别涉及一种能连续批量浇筑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的流水线及浇筑方法,属于隧道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1、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以下简称管片)用于支护盾构机掘进后的洞壁,是确保隧道能安全使用的的重要构件。在隧道施工中,由于需要提供的管片数量巨大,一般采用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模式。现有的混凝土浇筑管片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采用车间行车吊运装有混凝土料的料斗至浇筑工位的管片预制模上方,料斗开启完成首次浇筑后,车间行车吊运料斗返回到搅拌站下料斗下侧第二次装载混凝土料后再移至管片预制模上方继续进行浇筑,周而复始,经过数次浇筑和振捣后完成一件管片的浇筑。另一种是在搅拌站下料斗下侧安装承载框架,在承载框架顶部轨道上支撑能来回移动的浇筑料斗,通过浇筑料斗接收搅拌站下料斗输送来的混凝土料,浇筑料斗移动到管片预制模上方后,浇筑料斗开启向管片预制模送料,经过数次浇筑和振捣后完成一件管片的浇筑。这两种生产模式均需要等候装料的时间,不能实现真正的连续作业,降低了流水线施工效率;而且一旦浇筑料斗或者车间行车出现故障就会中断管片浇筑,严重影响正在浇筑中的管片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快速、高效地完成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的预制。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包括支撑在高台框架上部的搅拌站下料斗,一字形排列在浇筑工位的4台管片浇筑模、支撑框架、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所述4台管片浇筑模可移动地支撑在地面轨道上;所述支撑框架顶部为工字钢焊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2根纵向杆下侧分别通过数根间隔排列的型钢立杆支撑在地面上,矩形框架一端伸进高台框架中部内,且位于搅拌站下料斗的下方,搅拌站下料斗、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自上而下分层排列;上轨道分别固定在纵向杆的工字钢顶面上,混凝土转运小车底部的2对上滚轮分别支撑在上轨道上;下轨道分别固定在2根纵向杆的工字钢下侧边的两相邻内侧上;混凝土浇筑小车上部的2对下滚轮分别支撑在下轨道上,通过上连接结构使得混凝土浇筑小车两侧分别悬挂在对应的下轨道上。

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5、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转运小车包括转运小车斗箱、一对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和一对上滚轮支撑箱,转运小车斗箱上部四周焊有型钢焊成的斗箱圈梁,所述斗箱圈梁的一根上横梁两端分别与上滚轮驱动减速箱一端垂直固连;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另一端外,驱动电机通过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内的减速传动件分别与上滚轮衔接,斗箱圈梁的另一根上横梁两端分别与上滚轮支撑箱垂直固连,另一对上滚轮中心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上滚轮支撑箱一侧外的上输出端上,两对上滚轮分别支撑在上轨道上;所述上横梁垂直于上轨道。所述斗箱圈梁采用矩形钢管焊成。

6、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小车包括浇筑小车斗箱、一对下滚轮驱动减速箱和一对下滚轮支撑箱,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四个悬挂底座和4台支撑座,所述悬挂底座分别焊接固定在浇筑小车斗箱上部四角的外部,浇筑小车斗箱横向一端两角的悬挂底座上侧分别通过垂直设置的支撑座与下滚轮驱动减速箱下侧固连;传动电机分别设置在下滚轮驱动减速箱一侧外,传动电机通过下滚轮驱动减速箱内的减速传动件分别与下滚轮衔接;浇筑小车斗箱横向另一端两角的悬挂底座分别通过垂直设置的支撑座与下滚轮支撑箱固连,另一对下滚轮中心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下滚轮支撑箱一侧外的下输出端上,两对下滚轮分别支撑在下轨道上。

7、进一步的,搅拌站下料斗底部下料口与混凝土转运小车顶面的垂直距离:h1=0.3~0.8m,上轨道顶面与其下侧的下轨道轨顶面的垂直距离:h2=2.0~2.5m;混凝土浇筑小车底部放料口与管片浇筑模具的垂直距离h3及混凝土转运小车底部放料口与混凝土浇筑小车顶部的垂直距离h4均为0.3~0.6m。

8、进一步的,转运小车斗箱容积v1大于浇筑小车斗箱容积v2,所述浇筑小车斗箱容积v2=2~3m3。

9、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的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混凝土转运小车沿着上轨道驶入高台框架下部内,且位于搅拌站下料斗的下方,然后打开搅拌站下料斗放料口向转运小车斗箱释放混凝土料,直至转运小车斗箱内的混凝土料达到转运小车斗箱容积v1的75%~85%后关闭搅拌站下料斗的放料口,完成混凝土转运小车的首次装载;

11、2)混凝土转运小车行驶到1台混凝土浇筑小车上方,混凝土转运小车斗箱底部的放料口开启,向着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的混凝土浇筑小车斗箱释放混凝土料,直至混凝土料达到混凝土浇筑小车斗箱容积v2的45%~55%,混凝土转运小车斗箱底部的放料口关闭;完成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的首次装载混凝土料;

12、3)混凝土转运小车行驶到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上方,重复步骤2),直至混凝土转运小车斗箱内剩余的混凝土料全部输入到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斗箱中,完成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的首次装载混凝土料;然后混凝土转运小车驶回到高台框架内的搅拌站下料斗的下方;

13、4)在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斗箱接收转运小车斗箱释放的混凝土料的过程中,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沿着上轨道已行驶到1#管片浇筑模上方,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斗箱的放料口间隔开启,分多次向下部的1#管片浇筑模释放混凝土料,1#管片浇筑模在接收混凝土料的同时进行振捣;

14、5)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行驶到3#管片浇筑模上方,重复步骤4),进行3#管片浇筑模的首次浇筑和振捣;

15、6)在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对3#管片浇筑模开始进行浇筑作业时,重复步骤1),完成混凝土转运小车的二次装载混凝土料;此时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已完成1#管片浇筑模首次浇筑,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正在对3#管片浇筑模进行首次浇筑;再次重复步骤2),完成搅拌站下料斗对混凝土转运小车的二次混凝土料输送;根据浇筑情况与浇筑速度,周而复始,按照混凝土转运小车依次对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轮流输送混凝土料,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依次对1#管片浇筑模和2#管片浇筑模,另一台混凝土浇筑小车依次对3#管片浇筑模和4#管片浇筑模的交替浇筑模式,依次完成4台管片浇筑模的浇筑;

16、7)待4台管片浇筑模均完成首轮混凝土料浇筑后,完成浇筑的4台管片浇筑模沿着地面轨道被逐台拉出支撑框架下部后依次进入临时停滞区和等待收面区;然后再将4台空载的管片浇筑模依次拉进支撑框架下部内,连续进行下一轮4台管片浇筑模的混凝土浇筑,从而实现管片浇筑模的混凝土流水连续浇筑作业。

17、本专利技术的流水线采用搅拌站下料斗设置在高台框架上部内,上轨道和下轨道分别固定在支撑框架的纵杆上下侧的双层轨道集成的结构,从而实现了搅拌站下料斗、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自上而下分层排列的紧凑结构,为连续浇筑管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专利技术采用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向2台混凝土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包括支撑在高台框架上部的搅拌站下料斗,以及一字形排列在浇筑工位的4台管片浇筑模,所述4台管片浇筑模可移动地支撑在地面轨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架、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所述支撑框架顶部为工字钢焊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2根纵向杆下侧分别通过数根间隔排列的型钢立杆支撑在地面上,矩形框架一端伸进高台框架中部内,且位于搅拌站下料斗的下方,搅拌站下料斗、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自上而下分层排列;上轨道分别固定在纵向杆的工字钢顶面上,混凝土转运小车底部的2对上滚轮分别支撑在上轨道上;下轨道分别固定在2根纵向杆的工字钢下侧边的两相邻内侧上;混凝土浇筑小车上部的2对下滚轮分别支撑在下轨道上,通过上连接结构使得混凝土浇筑小车顶部两侧分别悬挂在对应的下轨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转运小车包括转运小车斗箱、一对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和一对上滚轮支撑箱,转运小车斗箱上部四周焊有型钢焊成的斗箱圈梁,所述斗箱圈梁的一根上横梁两端分别与上滚轮驱动减速箱一端垂直固连;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另一端外,驱动电机通过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内的减速传动件分别与上滚轮衔接,斗箱圈梁的另一根上横梁两端分别与上滚轮支撑箱垂直固连,另一对上滚轮中心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上滚轮支撑箱一侧外的上输出端上,两对上滚轮分别支撑在上轨道上;所述上横梁垂直于上轨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箱圈梁采用矩形钢管焊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小车包括浇筑小车斗箱、一对下滚轮驱动减速箱和一对下滚轮支撑箱,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四个悬挂底座和4台支撑座,所述悬挂底座分别焊接固定在浇筑小车斗箱上部四角的外部,浇筑小车斗箱横向一端两角的悬挂底座上侧分别通过垂直设置的支撑座与下滚轮驱动减速箱下侧固连;传动电机分别设置在下滚轮驱动减速箱一侧外,传动电机通过下滚轮驱动减速箱内的减速传动件分别与下滚轮衔接;浇筑小车斗箱横向另一端两角的悬挂底座分别通过垂直设置的支撑座与下滚轮支撑箱固连,另一对下滚轮中心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下滚轮支撑箱一侧外的下输出端上,两对下滚轮分别支撑在下轨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搅拌站下料斗底部下料口与混凝土转运小车顶面的垂直距离:H1=0.3-0.8m,上轨道顶面与其下侧的下轨道轨顶面的垂直距离:H2=2.0m-2.5m;混凝土浇筑小车底部放料口与管片浇筑模具的垂直距离H3及混凝土转运小车底部放料口与混凝土浇筑小车顶部的垂直距离H4均为0.3~0.6m。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其特征在于:转运小车斗箱容积V1大于浇筑小车斗箱容积V2,所述浇筑小车斗箱容积V2=2~3m3。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包括支撑在高台框架上部的搅拌站下料斗,以及一字形排列在浇筑工位的4台管片浇筑模,所述4台管片浇筑模可移动地支撑在地面轨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架、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所述支撑框架顶部为工字钢焊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2根纵向杆下侧分别通过数根间隔排列的型钢立杆支撑在地面上,矩形框架一端伸进高台框架中部内,且位于搅拌站下料斗的下方,搅拌站下料斗、1台混凝土转运小车和2台混凝土浇筑小车自上而下分层排列;上轨道分别固定在纵向杆的工字钢顶面上,混凝土转运小车底部的2对上滚轮分别支撑在上轨道上;下轨道分别固定在2根纵向杆的工字钢下侧边的两相邻内侧上;混凝土浇筑小车上部的2对下滚轮分别支撑在下轨道上,通过上连接结构使得混凝土浇筑小车顶部两侧分别悬挂在对应的下轨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续浇筑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转运小车包括转运小车斗箱、一对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和一对上滚轮支撑箱,转运小车斗箱上部四周焊有型钢焊成的斗箱圈梁,所述斗箱圈梁的一根上横梁两端分别与上滚轮驱动减速箱一端垂直固连;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另一端外,驱动电机通过上滚轮驱动减速箱内的减速传动件分别与上滚轮衔接,斗箱圈梁的另一根上横梁两端分别与上滚轮支撑箱垂直固连,另一对上滚轮中心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上滚轮支撑箱一侧外的上输出端上,两对上滚轮分别支撑在上轨道上;所述上横梁垂直于上轨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军王鹏张金钰朱火焰闫成才索文明吴永良沈菊燕孔磊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