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936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43
本技术涉及扳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包括扳手主体,所述扳手主体的操作部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A转动轴线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B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上设有扳手头;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与第三齿轮的直径相同,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或者,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的直径,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等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速的扳手,解决了现有手动扳手无法进行调速,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扳手,具体涉及一种可调速的扳手


技术介绍

1、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或者不同的使用场景,往往需要更灵活的操作,目前,市面上扳手比较多,但手动扳手都无法达到可调速的效果,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速的扳手,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包括扳手主体,所述扳手主体的操作部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a转动轴线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b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上设有扳手头;

4、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与第三齿轮的直径相同,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或者,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的直径,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等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或者,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的直径,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

5、所述第二转动轴与第三齿轮的第三转动轴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与操作部之间水平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驱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转动轴与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对接并能实现同轴转动,所述第三转动轴和第四齿轮的第四转动轴分离;

6、所述连接杆驱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向右移动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分离,所述第三转动轴与第四转动轴对接并能实现同轴转动。

7、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a转动轴线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b转动轴线平行,也即是,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构成一组可同轴转动的齿轮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构成一组可同轴转动的齿轮组,由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上设有扳手头,第二转动轴与第三齿轮的第三转动轴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与操作部之间水平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驱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转动轴与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对接并能实现同轴转动,所述第三转动轴和第四齿轮的第四转动轴分离;所述连接杆驱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向右移动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分离,所述第三转动轴与第四转动轴对接并能实现同轴转动,则通过对连接杆的左右驱动,能够实现对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的左右驱动,进而实现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离的时候,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同轴对接,结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具体的齿轮直径的设置,能够实现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从而最终实现通过第二转动轴对扳手头的增速驱动,有利于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操作连接杆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同轴对接,则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分离,此种状态,则第一转动轴的转速和第二转动轴的转速相等,有利于用户在使用时能用1:1的力量拧紧物体。

8、此可调速板手充分利用了大小齿轮的转速差的方式,在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对接状态下,第一齿轮转动一圈通过第三齿轮和/或第四齿轮的转速差达到第二齿轮转动更多圈的效果,有利于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选择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同轴对接,采用1:1的力量拧紧物体,可以满足更灵活的操作需求。

9、进一步的,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接效果好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转动轴上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二转动轴上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二对接柱;所述第三转动轴上靠近第四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三对接柱,所述第四转动轴上靠近第三齿轮的一侧设有第四对接槽。

10、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对接之后轴的同轴转动,所述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柱均为匹配的多棱边形状,所述第三对接柱和第四对接槽均为匹配的多棱边形状。

11、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对连接杆的左右推动,所述扳手主体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连接杆左右移动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伸出扳手的壳体外侧作为推杆操作端。

12、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操作,所述扳手的手柄上设有防滑层。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a转动轴线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b转动轴线平行,也即是,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构成一组可同轴转动的齿轮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构成一组可同轴转动的齿轮组,由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上设有扳手头,第二转动轴与第三齿轮的第三转动轴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与操作部之间水平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驱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转动轴与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对接并能实现同轴转动,所述第三转动轴和第四齿轮的第四转动轴分离;所述连接杆驱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向右移动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分离,所述第三转动轴与第四转动轴对接并能实现同轴转动,则通过对连接杆的左右驱动,能够实现对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的左右驱动,进而实现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离的时候,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同轴对接,结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具体的齿轮直径的设置,能够实现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从而最终实现通过第二转动轴对扳手头的增速驱动,有利于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操作连接杆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同轴对接,则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分离,此种状态,则第一转动轴的转速和第二转动轴的转速相等,有利于用户在使用时能用1:1的力量拧紧物体。

14、此可调速板手充分利用了大小齿轮的转速差的方式,在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对接状态下,第一齿轮转动一圈通过第三齿轮和/或第四齿轮的转速差达到第二齿轮转动更多圈的效果,有利于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选择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同轴对接,采用1:1的力量拧紧物体,可以满足更灵活的操作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主体,所述扳手主体的操作部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A转动轴线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B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上设有扳手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二转动轴上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二对接柱;所述第三转动轴上靠近第四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三对接柱,所述第四转动轴上靠近第三齿轮的一侧设有第四对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柱均为匹配的多棱边形状,所述第三对接柱和第四对接槽均为匹配的多棱边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主体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连接杆左右移动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伸出扳手的壳体外侧作为推杆操作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的手柄上设有防滑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主体,所述扳手主体的操作部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a转动轴线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b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上设有扳手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速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二转动轴上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二对接柱;所述第三转动轴上靠近第四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三对接柱,所述第四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圣才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