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923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墙体,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包括两块外墙板、卡套部件和紧固部件,两块所述外墙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块泡沫板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卡套部件、紧固部件和衔接板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使两个墙体通过卡套部件和紧固部件进行拼接固定,然后通过衔接板对两个墙体进行二次连接紧固,如此可提高两个墙体之间的连接紧固度,从而增强两个墙体的连接一体性和紧密性,从而使建筑产生沉降时,避免两个墙体分裂的现象发生,从而便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涉及一种建筑节能墙体


技术介绍

1、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的种类较多,有单一材料的墙体,有复合材料的墙体,综合考虑围护、承重、节能、美观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墙体方案,是建筑构造的重要任务;

2、对于授权公告号为cn 209603327 u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当不同的两块墙板进行安装时,一端墙板第一保护壁边侧的连接板与另一端墙板边侧的填充槽进行贴合安装,由于连接板与填充槽的表面分别设置了第一粘合层与第二粘合层,因此提高了不同墙板之间安装的稳定性;

3、对于上述墙体两块之间进行衔接拼接时,只依靠第一粘合层与第二粘合层进行粘连固定,如此对于两个墙体因后期沉降时对两块墙体的拉扯方向不同,从而造成两个墙体之间裂开,如此对于两个墙体来说之间的紧固强度不够,从而不利于两个墙体之间的连接紧固性,如此可不便于进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节能墙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包括两块外墙板、卡套部件和紧固部件,两块所述外墙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块泡沫板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泡沫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块纵向筋板固定连接,两块所述纵向筋板相对侧面与三块加强板均固定连接,三块所述加强板和两块纵向筋板、卡套部件、紧固部件围绕分割为四个气囊腔,所述卡套部件和紧固部件适配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形状为两个左右对称的燕尾榫形板合并在一起。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套部件包括套框板,所述套框板的右侧面与两块外墙板、两块泡沫板、两块纵向筋板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套框板的内部与两块限制板固定连接,上侧所述限制板的左侧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套框板的两侧板上表面均开设有燕尾榫孔一。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紧固部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与两块外墙板、两块泡沫板和两块纵向筋板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开设有滑槽一,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前后侧均开设有燕尾榫孔二,两个所述燕尾榫孔二分别与两个燕尾榫孔一互为左右对称,两个所述燕尾榫孔二和两个燕尾榫孔一分别与两块衔接板相适配。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与四块挡板固定连接,四块所述挡板分为两两一组且两组均位于滑槽一的前后侧垂直线上,每组两块所述挡板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二,两组所述挡板分别与两个插接部件连接。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插接部件均与丝杆连接,所述丝杆通过三个轴承分别与三块凸形板转动连接,上侧所述凸形板与上侧两块挡板和滑槽一均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六方柱,下侧两块所述凸形板与下侧两块挡板和滑槽一均固定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插接部件均包括凸形滑板,所述凸形滑板与滑槽一和其中一组两块挡板之间均套接,所述凸形滑板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凸形滑板的前后侧面分别与两块滑块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滑块分别与其中水平对应的两条滑槽二滑动连接,所述凸形滑板的底面右侧与插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与套框板内部其中一块限制板形成的套孔相适配。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接板的底面一侧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面与其中一块限制板的上表面棱角相适配。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卡套部件、紧固部件和衔接板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使两个墙体通过卡套部件和紧固部件进行拼接固定,然后通过衔接板对两个墙体进行二次连接紧固,如此可提高两个墙体之间的连接紧固度,从而增强两个墙体的连接一体性和紧密性,从而使建筑产生沉降时,避免两个墙体分裂的现象发生,从而便于进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包括两块外墙板(1)、卡套部件(2)和紧固部件(3),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外墙板(1)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块泡沫板(101)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泡沫板(101)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块纵向筋板(102)固定连接,两块所述纵向筋板(102)相对侧面与三块加强板(103)均固定连接,三块所述加强板(103)和两块纵向筋板(102)、卡套部件(2)、紧固部件(3)围绕分割为四个气囊腔(104),所述卡套部件(2)和紧固部件(3)适配有衔接板(4),所述衔接板(4)的形状为两个左右对称的燕尾榫形板合并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部件(2)包括套框板(21),所述套框板(21)的右侧面与两块外墙板(1)、两块泡沫板(101)、两块纵向筋板(102)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套框板(21)的内部与两块限制板(22)固定连接,上侧所述限制板(22)的左侧面开设有卡接槽(23),所述套框板(21)的两侧板上表面均开设有燕尾榫孔一(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左侧面与两块外墙板(1)、两块泡沫板(101)和两块纵向筋板(102)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的右侧面开设有滑槽一(34),所述固定板(31)的上表面前后侧均开设有燕尾榫孔二(32),两个所述燕尾榫孔二(32)分别与两个燕尾榫孔一(24)互为左右对称,两个所述燕尾榫孔二(32)和两个燕尾榫孔一(24)分别与两块衔接板(4)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的右侧面与四块挡板(33)固定连接,四块所述挡板(33)分为两两一组且两组均位于滑槽一(34)的前后侧垂直线上,每组两块所述挡板(33)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二(38),两组所述挡板(33)分别与两个插接部件(3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接部件(37)均与丝杆(36)连接,所述丝杆(36)通过三个轴承分别与三块凸形板(35)转动连接,上侧所述凸形板(35)与上侧两块挡板(33)和滑槽一(34)均固定连接,所述丝杆(3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六方柱,下侧两块所述凸形板(35)与下侧两块挡板(33)和滑槽一(34)均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接部件(37)均包括凸形滑板(371),所述凸形滑板(371)与滑槽一(34)和其中一组两块挡板(33)之间均套接,所述凸形滑板(371)与丝杆(36)螺纹连接,所述凸形滑板(371)的前后侧面分别与两块滑块(372)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滑块(372)分别与其中水平对应的两条滑槽二(38)滑动连接,所述凸形滑板(371)的底面右侧与插接板(373)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373)与套框板(21)内部其中一块限制板(22)形成的套孔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373)的底面一侧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面与其中一块限制板(22)的上表面棱角相适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包括两块外墙板(1)、卡套部件(2)和紧固部件(3),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外墙板(1)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块泡沫板(101)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泡沫板(101)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块纵向筋板(102)固定连接,两块所述纵向筋板(102)相对侧面与三块加强板(103)均固定连接,三块所述加强板(103)和两块纵向筋板(102)、卡套部件(2)、紧固部件(3)围绕分割为四个气囊腔(104),所述卡套部件(2)和紧固部件(3)适配有衔接板(4),所述衔接板(4)的形状为两个左右对称的燕尾榫形板合并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部件(2)包括套框板(21),所述套框板(21)的右侧面与两块外墙板(1)、两块泡沫板(101)、两块纵向筋板(102)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套框板(21)的内部与两块限制板(22)固定连接,上侧所述限制板(22)的左侧面开设有卡接槽(23),所述套框板(21)的两侧板上表面均开设有燕尾榫孔一(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左侧面与两块外墙板(1)、两块泡沫板(101)和两块纵向筋板(102)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的右侧面开设有滑槽一(34),所述固定板(31)的上表面前后侧均开设有燕尾榫孔二(32),两个所述燕尾榫孔二(32)分别与两个燕尾榫孔一(24)互为左右对称,两个所述燕尾榫孔二(32)和两个燕尾榫孔一(24)分别与两块衔接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