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换热集成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换热集成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892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集成装置,包括多个板片堆叠形成冷凝部、储液部、蒸发部和中间换热部,冷凝部、储液部及蒸发部沿换热集成装置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储液部位于冷凝部与蒸发部之间,冷凝部、储液部及蒸发部位于中间换热部的厚度方向的同侧,第一流道与储液腔的入口连通,第五流道与储液腔的出口连通,第五流道能够与第三流道的入口连通,第三流道的出口与第六流道连通。本申请中,通过板片堆叠形成冷凝部、储液部、蒸发部和中间换热部,结构紧凑,可减小换热集成装置的占用空间。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占用空间较少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换热集成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水冷冷凝器、水冷蒸发器、储液器和中间换热器均固定于流道板,通过流道板的内部通道实现连通。流道板的设置使得实现水冷冷凝器、水冷蒸发器、储液器和中间换热器之间的连通更加简单,但由于流道板需要设置内部通道且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压性,因此流道板的体积较大,从而使得换热集成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减小占用空间的换热集成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一种换热集成装置,其包括:多个板片,多个板片堆叠形成冷凝部、储液部、蒸发部和中间换热部,所述冷凝部、所述储液部及所述蒸发部沿所述换热集成装置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所述储液部位于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之间,所述冷凝部、所述储液部及所述蒸发部位于所述中间换热部的厚度方向的同侧;

4、所述冷凝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蒸发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中间换热部包括在所述中间换热部中相互隔离的第五流道和第六流道,所述储液部具有储液腔,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分别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储液腔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五流道与所述储液腔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六流道连通。

5、本申请中,通过板片堆叠形成冷凝部、储液部、蒸发部和中间换热部,结构紧凑,可减小换热集成装置的占用空间。

6、第二方面,一种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和上述的换热集成装置,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第六流道的出口连通。

7、本申请的换热集成装置中,通过板片堆叠形成冷凝部、储液部、蒸发部和中间换热部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部的第一流道的入口连通,压缩机的入口与中间换热部的第六流道的出口连通,换热集成装置占用空间较小,从而使得热管理系统的占用空间较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板片,多个板片堆叠形成冷凝部、储液部、蒸发部和中间换热部,所述冷凝部、所述储液部及所述蒸发部沿所述换热集成装置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所述储液部位于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之间,所述冷凝部、所述储液部及所述蒸发部位于所述中间换热部的厚度方向的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集成装置包括阀部,所述阀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阀部的内腔连通,所述阀部的阀芯控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通断,所述阀部具有节流能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片包括多个第一板、多个第二板、多个第三板、多个第四板、一个顶板、一个中间板和一个底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换热集成装置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板、所述顶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底板的投影的外轮廓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中间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顶板和所述中间板均包括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具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沿所述换热集成装置的厚度方向贯穿板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中间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包括第一凸筋、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三凸筋位于所述冷凝部和所述储液部之间,所述第二凸筋位于所述储液部和所述蒸发部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筋密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筋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三凸筋的正面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第三凸筋的反面具有间隙,该间隙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三凸筋的反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板的所述第三凸筋的正面密封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板部均具有第一孔口、第二孔口和第三孔口,所有所述第一孔口堆叠形成第一孔道,所有所述第二孔口堆叠形成第二孔道,所有所述第三孔口堆叠形成第三孔道,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一板部的正面与所述第一板的第一板部的反面之间形成第一板间通道,同一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一板部的反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板的所述第一板部的正面之间形成第二板间通道;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均包括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的所述第四板部、所述第四板的所述第四板部、所述底板的所述第四板部和所述中间板堆叠形成所述中间换热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所述第四板部均具有第八孔口、第九孔口、第十孔口和第十一孔口,所有所述第八孔口堆叠形成第八孔道,所有所述第九孔口堆叠形成第九孔道,所有所述第十孔口堆叠形成第十孔道,所有所述第十一孔口堆叠形成第十一孔道,所述第四板的所述第四板部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板的第四板部的反面之间形成第五板间通道,同一所述第四板的所述第四板部的反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板的所述第四板部的正面之间形成第六板间通道;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所述热管理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第六流道的出口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板片,多个板片堆叠形成冷凝部、储液部、蒸发部和中间换热部,所述冷凝部、所述储液部及所述蒸发部沿所述换热集成装置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所述储液部位于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之间,所述冷凝部、所述储液部及所述蒸发部位于所述中间换热部的厚度方向的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集成装置包括阀部,所述阀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阀部的内腔连通,所述阀部的阀芯控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通断,所述阀部具有节流能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片包括多个第一板、多个第二板、多个第三板、多个第四板、一个顶板、一个中间板和一个底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换热集成装置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板、所述顶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底板的投影的外轮廓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中间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顶板和所述中间板均包括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具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沿所述换热集成装置的厚度方向贯穿板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中间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包括第一凸筋、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三凸筋位于所述冷凝部和所述储液部之间,所述第二凸筋位于所述储液部和所述蒸发部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筋密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筋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