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加工,尤其涉及一种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u型铜排在电器制造和配电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以及能够减小安装空间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在u型铜材的成型过程中,需要将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延展性的铜材进行弯折;相较于传统铜排的生产工艺,在铜材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扩展,将铜棒挤压得更薄。
2、模具挤压法是通过模具塑形并实现等距扩展,对于不同规格和形状的铜排,模具和工艺参数的调整较为复杂,且模具挤压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料,造成铜材的浪费。采用模具冲压虽然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铜排生产,但其更换模具需要的时间个成本较高,不适用与铜材的连续生产。因此常用辊压方式对铜材进行连续加工,传统辊压设备复杂,且在较厚铜材的辊压加工过程中,模具磨损快导致加工精度下降,影响连续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可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包括输送架和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辊压机和挤压辊,在所述输送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料辊,且对应所述辊压机和挤压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辊压机和所述挤压辊均位于所述输送架上方;
4、所述辊压机包括升降架和设置其上的活动座、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所述活动座设置为对称结构并通过支撑轴与所述升降架转动连接,所述支
5、在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下压辊组和动力装置,所述下压辊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前压辊和后压辊,并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前压辊和所述后压辊对称设置在所述活动座对称中心两侧,所述前压辊和所述后压辊分别与其旋转轴心偏心设置,且前压辊和所述后压辊的偏移方向呈180°夹角设置。
6、进一步的,在所述后压辊上套设有锁止轮,并在所述锁止轮上开设有卡槽,在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卡块并通过气缸驱动朝向所述锁止轮运动;
7、所述卡块通过连接杆与设置在所述气缸输出轴上的连接套相连,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套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套外圈套设有复位弹簧并与所述卡块相抵接。
8、进一步的,所述前压辊包括第一转轴和套设其上的第一辊筒,所述后压辊包括第二转轴和套设其上的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对称设置在所述活动座对称中心两侧;
9、所述第一辊筒轴心和所述第一转轴轴心的间距与所述第二辊筒轴心和所述第二转轴轴心间距相同,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距设置为第一辊筒周长的整数倍,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卡合时,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的轴心间距最小。
1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带轮组件和为其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带轮组件中的两个同步轮分别套设在所述电机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
11、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套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尺寸一致且通过齿轮啮合传动。
12、进一步的,在所述活动座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且分别位于其对称中心两侧,在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座和第四铰接座;
13、所述第三铰接座和所述第四铰接座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设置在其上方,所述第一阻尼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三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铰接座和所述第四铰接座转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且分别通过设置其上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连;
15、所述第一支撑柱内部沿其轴向中空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外圈,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相抵接。
16、进一步的,在所述升降架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两侧;
17、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设置在所述活动座上方。
1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竖板,两所述安装竖板通过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分别对应两所述安装竖板对称设置有两个。
19、一种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20、根据铜材成型参数在输送架的输送方向上布设至少一个辊压机和至少一个挤压辊,并分别调节辊压机和挤压辊与输送架之间的距离;
21、调节下压辊组的初始状态,并通过升降架上的气缸驱动卡块将下压辊组锁死;
22、在下压辊组的初始状态下导入待挤压的铜材,同时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下压辊组转动并对通过的铜材施压。
23、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压辊组的调节过程中,使下压辊组中前压辊上的第一辊筒和后压辊上的第二辊筒间的轴心距最小;
24、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下压辊组中的前压辊与输送方向同向转动。
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6、在本专利技术中,活动座通过支撑轴与升降架转动连接,当活动架摆动时,前压辊和后压辊也随之摆动,前压辊和后压辊呈凸轮式转动且二者呈180°对称设置,使前压辊和后压辊的摆动运动在对铜材进行辊压时,能够交替施加压力,实现脉冲式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铜材的变形过程,避免连续施压可能导致的过度变形或材料损伤。通过设置在升降架上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控制活动座的摆动速度并为其提供稳定性,确保在辊压过程中设备能够平稳运行。
27、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尺寸相同,且二者的偏移距离相同,偏移方向对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心距为辊筒周长的整数倍,使铜材分别与前压辊和后压辊的接触面分布在凸轮式滚动截面上相对设置的两处;确保铜材在通过前压辊和后压辊后受力均匀,通过对前压辊和后压辊摆动运动的精确控制,实现铜材等距扩展的精确塑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架和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辊压机和挤压辊,在所述输送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料辊,且对应所述辊压机和挤压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辊压机和所述挤压辊均位于所述输送架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压辊上套设有锁止轮,并在所述锁止轮上开设有卡槽,在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卡块并通过气缸驱动朝向所述锁止轮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辊包括第一转轴和套设其上的第一辊筒,所述后压辊包括第二转轴和套设其上的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对称设置在所述活动座对称中心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带轮组件和为其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带轮组件中的两个同步轮分别套设在所述电机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座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且分别位于其对称中心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且分别通过设置其上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架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竖板,两所述安装竖板通过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分别对应两所述安装竖板对称设置有两个。
9.一种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压辊组的调节过程中,使下压辊组中前压辊上的第一辊筒和后压辊上的第二辊筒间的轴心距最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架和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辊压机和挤压辊,在所述输送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料辊,且对应所述辊压机和挤压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辊压机和所述挤压辊均位于所述输送架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压辊上套设有锁止轮,并在所述锁止轮上开设有卡槽,在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卡块并通过气缸驱动朝向所述锁止轮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辊包括第一转轴和套设其上的第一辊筒,所述后压辊包括第二转轴和套设其上的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对称设置在所述活动座对称中心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带轮组件和为其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带轮组件中的两个同步轮分别套设在所述电机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铜材连续挤压等距扩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座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且分别位于其对称中心两侧,在所述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侃,张俊,史超,
申请(专利权)人:扬中凯悦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