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8717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7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包括底座,其中部上设有出料仓,出料仓顶底两部均敞口,出料仓对应的底座顶面后端上竖向固设有倒L形支板,支板的水平部分朝前并固定连接有进料仓,进料仓位于出料仓的上方且其顶部连通有进料斗、底部敞口,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竖板,两竖板上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贯穿固设有第一单杆液压缸,两第一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并均固连有粉碎仓,粉碎仓的顶底两部均敞口且其内转动设有一对粉碎辊,粉碎仓可位于进料仓与出料仓之间且此时粉碎仓的顶部抵接在进料仓的底部上、粉碎仓的底部抵接在出料仓的顶部上。本技术可对粉碎仓整体进行灵活且快速地调换,不影响粉碎工作,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


技术介绍

1、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涉及土壤修复、水体修复、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在对土壤进行修复液的灌溉等修复处理前,往往需要先对结块的土壤进行粉碎处理,以保证修复液的修复效果,常用粉碎设备为对辊式粉碎机。但现有的对辊式粉碎机的机体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在粉碎辊出现卡塞、损坏等问题时,受限于机体顶部的进料斗的开口大小,无法快速完成对粉碎辊的检修维护或更换操作,维修较为费时费力,导致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继续进行结块土壤的粉碎工作,不够实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可对粉碎仓整体进行灵活且快速地调换,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面的四角处均通过支腿连接有脚轮,所述底座的中部上竖向贯穿固设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的底部呈倒锥形且其顶底两部均敞口,所述出料仓对应的底座顶面后端上竖向固设有倒l形支板,所述支板的水平部分朝前并固定连接有进料仓,所述进料仓位于出料仓的上方且其顶部连通有进料斗、底部敞口,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竖板,两竖板上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贯穿固设有第一单杆液压缸,两第一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粉碎仓,所述粉碎仓的顶底两部均敞口且其内设有一对粉碎辊,所述粉碎辊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其前后两端均通过转轴与粉碎仓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粉碎辊后端上的转轴伸出粉碎仓并传动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粉碎仓可位于进料仓与出料仓之间且此时粉碎仓的顶部抵接在进料仓的底部上、粉碎仓的底部抵接在出料仓的顶部上。

3、优选的,所述竖板靠近粉碎仓的一侧的上下两端上均水平固设有防护板,所述粉碎仓可位于同一竖板上的两防护板之间。

4、优选的,所述竖板远离粉碎仓的一侧上固设有第一移动电源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单杆液压缸和驱动机构均通过同一竖板上的第一控制器与同一竖板上的第一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5、优选的,所述竖板远离粉碎仓的一侧的顶端固定架设有推柄。

6、优选的,所述竖板底部的前后两侧上均固设有安装板,两安装板的上部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若干呈矩形阵列均布的安装通孔,两安装板对应的底座顶面上均开设有定位盲槽,两定位盲槽之间的底座顶面上沿前后方向固设有双杆液压缸,所述双杆液压缸的两活塞杆尾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限位板相背的一侧上均固设有若干限位插柱,所述安装板的下部插接在对应的定位盲槽中,所述限位板抵压在同侧的安装板上且其上的限位插柱与同侧安装板上的安装通孔一一对应并插接。

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定位盲槽相适配,所述限位插柱与对应的安装通孔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支腿上固定套设有倒l形支座,所述支座的竖直部分位于底座的外侧、水平部分上竖向固设有第二单杆液压缸,所述第二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垫板。

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固设有第二移动电源和第二控制器,所述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单杆液压缸均通过第二控制器与第二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运行一竖板上的第一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相应粉碎仓朝向进料仓与出料仓之间的区域移动,直至将粉碎仓移至进料仓与出料仓之间,使粉碎仓的顶部抵接在进料仓的底部上、粉碎仓的底部抵接在出料仓的顶部上,便可完成整个粉碎设备的组装。然后,运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粉碎辊转动,并经进料斗将结块的土壤送入进料仓,即可配合实现对结块土壤的粉碎加工,粉碎后的土壤则经出料仓底部的出料口排出。当粉碎辊出现卡塞、损坏等问题时,可再次运行该粉碎辊对应的第一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即可带动相应粉碎仓重新退回复位。接着,可运行另一竖板上的第一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从而能够将另一完好的粉碎仓移动至进料仓与出料仓之间,继续进行粉碎作业。同时,通过竖板与底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还可将此时有问题的粉碎仓所在的竖板从底座上直接拆卸下来,从而更便于对有问题的粉碎仓进行维修或直接更换上另一具有完好粉碎仓的竖板进行备用。以此,将整个粉碎设备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并设置上两组粉碎仓,一组工作,另一组备用,从而能够在一组粉碎仓出问题后,快速调换上另一组完好的粉碎仓,使得既更便于对有问题的粉碎仓进行维修或更换,也无需等待较长时间,即可继续进行粉碎作业,更能保证整个土壤粉碎作业的效率。此外,通过四组脚轮的相互配合,还可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灵活行走移动,更便于将装置移动至各处存在结块土壤的地方进行现场粉碎和直接回填,无需将结块土壤收集一处集中粉碎后再重新分散回填,使用更加灵活便捷和实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面的四角处均通过支腿连接有脚轮,所述底座的中部上竖向贯穿固设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的底部呈倒锥形且其顶底两部均敞口,所述出料仓对应的底座顶面后端上竖向固设有倒L形支板,所述支板的水平部分朝前并固定连接有进料仓,所述进料仓位于出料仓的上方且其顶部连通有进料斗、底部敞口,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竖板,两竖板上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贯穿固设有第一单杆液压缸,两第一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粉碎仓,所述粉碎仓的顶底两部均敞口且其内设有一对粉碎辊,所述粉碎辊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其前后两端均通过转轴与粉碎仓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粉碎辊后端上的转轴伸出粉碎仓并传动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粉碎仓可位于进料仓与出料仓之间且此时粉碎仓的顶部抵接在进料仓的底部上、粉碎仓的底部抵接在出料仓的顶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靠近粉碎仓的一侧的上下两端上均水平固设有防护板,所述粉碎仓可位于同一竖板上的两防护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远离粉碎仓的一侧上固设有第一移动电源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单杆液压缸和驱动机构均通过同一竖板上的第一控制器与同一竖板上的第一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远离粉碎仓的一侧的顶端固定架设有推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底部的前后两侧上均固设有安装板,两安装板的上部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若干呈矩形阵列均布的安装通孔,两安装板对应的底座顶面上均开设有定位盲槽,两定位盲槽之间的底座顶面上沿前后方向固设有双杆液压缸,所述双杆液压缸的两活塞杆尾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限位板相背的一侧上均固设有若干限位插柱,所述安装板的下部插接在对应的定位盲槽中,所述限位板抵压在同侧的安装板上且其上的限位插柱与同侧安装板上的安装通孔一一对应并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与定位盲槽相适配,所述限位插柱与对应的安装通孔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固定套设有倒L形支座,所述支座的竖直部分位于底座的外侧、水平部分上竖向固设有第二单杆液压缸,所述第二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垫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固设有第二移动电源和第二控制器,所述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单杆液压缸均通过第二控制器与第二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面的四角处均通过支腿连接有脚轮,所述底座的中部上竖向贯穿固设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的底部呈倒锥形且其顶底两部均敞口,所述出料仓对应的底座顶面后端上竖向固设有倒l形支板,所述支板的水平部分朝前并固定连接有进料仓,所述进料仓位于出料仓的上方且其顶部连通有进料斗、底部敞口,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上均可拆卸连接有竖板,两竖板上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贯穿固设有第一单杆液压缸,两第一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粉碎仓,所述粉碎仓的顶底两部均敞口且其内设有一对粉碎辊,所述粉碎辊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其前后两端均通过转轴与粉碎仓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粉碎辊后端上的转轴伸出粉碎仓并传动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粉碎仓可位于进料仓与出料仓之间且此时粉碎仓的顶部抵接在进料仓的底部上、粉碎仓的底部抵接在出料仓的顶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靠近粉碎仓的一侧的上下两端上均水平固设有防护板,所述粉碎仓可位于同一竖板上的两防护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土壤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远离粉碎仓的一侧上固设有第一移动电源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单杆液压缸和驱动机构均通过同一竖板上的第一控制器与同一竖板上的第一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丽汪亚丽王永青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峡朝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