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研磨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8669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7
一种燃料研磨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该研磨装置包括机壳、研磨单元、驱动单元、分离单元以及基台。所述机壳为固定在基台上的腔壳室结构,机壳的内部空腔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研磨单元设置在上腔室内并位于入料口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下腔室内,并且驱动单元的传动轴上端向上延伸与研磨单元相连接。所述分离单元设置在上腔室的顶部,并位于入料口与研磨单元之间。分离单元的顶端与上腔室相连通。该装置结合研磨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分离单元,在研磨原煤和碎焦的同时,能够将燃料初步筛分和干燥,减少了后续工艺的筛分量,且研磨后的燃料颗粒均匀,同时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研磨力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装置及燃料供给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研磨分离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属于燃料研磨供给领域。


技术介绍

1、固体燃料是冶金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燃料之一,同时也是钢铁冶金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燃料粒度范围的精准把控一直是冶金各工艺流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不同的工艺对燃料粒度有不同的要求。

2、现有的烧结和高炉燃料供给的工艺如图4所示,高炉生产1t铁水,大约需要400kg焦炭和150~200kg无烟煤,焦炭经筛分后,粒径大于25mm的焦块送往高炉进行配料,小于25mm的碎焦(占比约10%)则由远程皮带输送至烧结燃料破碎室,而无烟煤则全部送往高炉喷煤系统用于喷煤。

3、一方面,送往烧结的碎焦在四辊破碎机的作用下将粒径降至3mm以下,然后再送往烧结进行配料。一般而言,烧结燃料供给的最佳粒径范围为0.5~3mm,但是现有的一段或两段破碎流程由于存在四辊破碎机辊缝难控制、缺乏轻细颗粒筛分装置等问题,导致极易出现燃料粒径过大、过小的情况,影响烧结矿的质量和燃料的利用效率。

4、另一方面,在高炉喷煤系统中,送往高炉喷煤系统的无烟煤在磨煤机的作用下依次经过破碎、干燥和分离,要求燃料的粒度范围为小于0.074mm的占80%以上,燃料粒度过细会增大磨煤机负荷、提高运行成本,而燃料粒度过粗则会影响冶炼性能。现有的高炉喷煤系统具有完善的破碎、干燥流程,能够较好地控制煤粉的粒径分布,在煤粉干燥方面,高炉煤粉干燥采用的是热风炉产生的热废气,但仅采用了热废气总量的30%左右,其余全部外排,余热利用率较低。

5、同时,现有高炉喷煤系统使用的燃料研磨装置产量较小,且无法对破碎后的不同粒径的燃料进行分类回收,增加了后续工艺中的筛分量。

6、为了顺应“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的战略转型方向,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的低碳发展目标,加强工艺优化、余热和二次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改善燃料供给方式等,都是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燃料研磨装置无法分类燃料,极易出现燃料粒径过大、过小的情况,热风炉余热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燃料研磨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采用研磨单元、风选单元以及分离单元相结合的设置,研磨之后立即将燃料分类,并结合燃料供给系统,将燃料送往不同的后续工艺中,缩短了工艺线路,提高了燃料供给效率。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燃料研磨装置。

3、一种燃料研磨装置,该研磨装置包括机壳、研磨单元、驱动单元、分离单元以及基台。所述机壳为固定在基台上的腔壳室结构,机壳的内部空腔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研磨单元设置在上腔室内并位于入料口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下腔室内,并且驱动单元的传动轴上端向上延伸与研磨单元相连接。所述分离单元设置在上腔室的顶部,并位于入料口与研磨单元之间。分离单元的顶端与上腔室相连通。入料口通过自上而下贯穿分离单元的下料管与研磨单元的进料端相连通。上腔室底板上设置有进风口分离单元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出料口,分离单元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出料口。

4、优选的是,所述研磨单元包括1~5级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包括磨辊以及磨盘,磨盘上设有研磨槽,磨辊设置在研磨槽上方。1~5级研磨机构从上至下堆叠设置,其磨盘的半径逐渐增大。

5、优选的是,所述研磨机构中包括多个磨辊,多个磨辊在研磨槽上方均匀分布。

6、优选的是,所述进风口为沿上腔室底板外周设置的环状进风风环。所述进风风环上连接有供风管道,并通过供风管道与外界的气源相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气源为热风炉。

7、优选的是,所述分离单元包括静态分离器、动态分离器、返回斗以及分配器。所述静态分离器和动态分离器上均设有气固混合物入口,静态分离器设置在动态分离器的外周。所述返回斗设置在动态分离器的下方,并与动态分离器相连通,返回斗的下端渐缩形成排料管道,并且该排料管道的末端伸出至机壳的外部,排料管道的排料口即为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分配器设置在动态分离器的上方,并与动态分离器相连通,分配器的顶端出料口即为所述第一出料口。

8、优选的是,该装置还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支撑杆以及加载杆。所述支撑杆竖直固定设置在基台上,加载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相连接,加载杆的另一端连接并固定磨辊。

9、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杆为可升降式结构,优选为液压拉杆。

10、优选的是,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联轴器以及减速机。所述减速设置在研磨单元下方的下腔室内。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下腔室外侧的基台上,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相连接,减速机的传动轴向上延伸与研磨单元相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燃料供给系统。

12、一种燃料供给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料研磨装置、布袋除尘器、振动筛、烟囱以及喷煤罐。所述燃料研磨装置的第一出料口通过第一物料输送管道与布袋除尘器相连接,其第二出料口通过第二物料输送管道与振动筛的进料口相连接。振动筛内部从上至下设有筛孔逐渐减小的2层筛网,其2层筛网上方设置有粗颗粒物料出口,2层筛网之间设置有中颗粒物料出口,2层筛网下方设置有细颗粒物料出口。粗颗粒物料出口通过第三物料输送管道与燃料研磨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其中颗粒物料出口通过第四物料输送管道排出中颗粒燃料,其细颗粒物料出口通过第五物料输送管道与喷煤罐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一输气管道与烟囱相连接,布袋除尘器的固体出口通过第六物料输送管道与喷煤罐的进料口相连接。

13、优选的是,该系统还包括煤粉仓。所述煤粉仓的进料口通过第六物料输送管道与布袋除尘器的出料口相连接,煤粉仓的出料口通过第七物料输送管道与布袋除尘器的进料口相连接。

14、优选的是,该系统还包括原料仓和给料机,所述原料仓的出料口设置在给料机上方。给料机的出料口与燃料研磨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

15、优选的是,该系统还包括干燥气发生装置。所述干燥气发生装置的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二输气管道与热风炉废气源相连接,其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三输气管道与助燃空气源相连接,其出气口通过第四输气管道与燃料研磨装置的供风管道相连接。

1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气管道、第二输气管道、第三输气管道及第四输气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阀。

17、优选的是,所述第四输气管道和第六物料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

1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输气管道上设置有排粉风机。

19、优选的是,所述第六物料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锁气器。

20、在本技术中,在燃料研磨装置中将研磨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分离单元相结合,燃料(原煤和碎焦)从入料口进入燃料研磨装置后穿过下料管,落在研磨单元上,驱动单元带动磨盘转动,结合各磨辊对燃料施加研磨压力。同时,磨盘因旋转而产生离心力,一部分燃料沿向磨盘外移动至进风口,由进风口送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研磨装置包括机壳(1)、研磨单元(2)、驱动单元(3)、分离单元(4)以及基台(5);所述机壳(1)为固定在基台(5)上的腔壳室结构,机壳(1)的内部空腔包括上腔室(101)和下腔室(102);上腔室(101)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103);研磨单元(2)设置在上腔室内并位于入料口(103)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3)固定设置在下腔室(102)内,并且驱动单元(3)的传动轴上端向上延伸与研磨单元(2)相连接;所述分离单元(4)设置在上腔室(101)的顶部,并位于入料口(103)与研磨单元(2)之间;分离单元(4)的顶端与上腔室(101)相连通;入料口(103)通过自上而下贯穿分离单元(4)的下料管(6)与研磨单元(2)的进料端相连通;上腔室(101)底板上设置有进风口(104);分离单元(4)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出料口(401),分离单元(4)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出料口(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单元(2)包括1~5级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包括磨辊(201)以及磨盘(202),磨盘(202)上设有研磨槽,磨辊(201)设置在研磨槽上方;1~5级研磨机构从上至下堆叠设置,其磨盘(202)的半径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机构中包括多个磨辊(201),多个磨辊(201)在研磨槽上方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4)为沿上腔室(101)底板外周设置的环状进风风环(7);所述进风风环(7)上连接有供风管道(G1),并通过供风管道(G1)与外界的气源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热风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4)包括静态分离器(403)、动态分离器(404)、返回斗(405)以及分配器(406);所述静态分离器(403)和动态分离器(404)上均设有气固混合物入口,静态分离器(403)设置在动态分离器(404)的外周;所述返回斗(405)设置在动态分离器(404)的下方,并与动态分离器(404)相连通,返回斗(405)的下端渐缩形成排料管道(407),并且该排料管道(407)的末端伸出至机壳(1)的外部,排料管道(407)的排料口即为所述第二出料口(402);所述分配器(406)设置在动态分离器(404)的上方,并与动态分离器(404)相连通,分配器(406)的顶端出料口即为所述第一出料口(4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固定单元(8);所述固定单元(8)包括支撑杆(801)以及加载杆(802);所述支撑杆(801)竖直固定设置在基台(5)上,加载杆(802)的一端与支撑杆(801)相连接,加载杆(802)的另一端连接并固定磨辊(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01)为可升降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01)为液压拉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电机(301)、联轴器(302)以及减速机(303);所述减速机(303)设置在研磨单元(2)下方的下腔室(102)内;所述电机(301)固定设置在下腔室(102)外侧的基台(5)上,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2)与减速机(303)相连接,减速机(303)的传动轴向上延伸与研磨单元(2)相连接。

11.一种燃料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研磨装置(A)、布袋除尘器(B)、振动筛(C)、烟囱(D)以及喷煤罐(E);所述燃料研磨装置(A)的第一出料口(401)通过第一物料输送管道(L1)与布袋除尘器(B)相连接,其第二出料口(402)通过第二物料输送管道(L2)与振动筛(C)的进料口相连接;振动筛(C)内部从上至下设有筛孔逐渐减小的2层筛网,其2层筛网上方设置有粗颗粒物料出口,2层筛网之间设置有中颗粒物料出口,2层筛网下方设置有细颗粒物料出口;粗颗粒物料出口通过第三物料输送管道(L3)与燃料研磨装置(A)的入料口相连接,其中颗粒物料出口通过第四物料输送管道(L4)排出中颗粒燃料,其细颗粒物料出口通过第五物料输送管道(L5)与喷煤罐(E)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B)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一输气管道(Q1)与烟囱(D)相连接,布袋除尘器(B)的固体出口通过第六物料输送管道(L6)与喷煤罐(E)的进料口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研磨装置包括机壳(1)、研磨单元(2)、驱动单元(3)、分离单元(4)以及基台(5);所述机壳(1)为固定在基台(5)上的腔壳室结构,机壳(1)的内部空腔包括上腔室(101)和下腔室(102);上腔室(101)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103);研磨单元(2)设置在上腔室内并位于入料口(103)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3)固定设置在下腔室(102)内,并且驱动单元(3)的传动轴上端向上延伸与研磨单元(2)相连接;所述分离单元(4)设置在上腔室(101)的顶部,并位于入料口(103)与研磨单元(2)之间;分离单元(4)的顶端与上腔室(101)相连通;入料口(103)通过自上而下贯穿分离单元(4)的下料管(6)与研磨单元(2)的进料端相连通;上腔室(101)底板上设置有进风口(104);分离单元(4)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出料口(401),分离单元(4)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出料口(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单元(2)包括1~5级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包括磨辊(201)以及磨盘(202),磨盘(202)上设有研磨槽,磨辊(201)设置在研磨槽上方;1~5级研磨机构从上至下堆叠设置,其磨盘(202)的半径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机构中包括多个磨辊(201),多个磨辊(201)在研磨槽上方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4)为沿上腔室(101)底板外周设置的环状进风风环(7);所述进风风环(7)上连接有供风管道(g1),并通过供风管道(g1)与外界的气源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热风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4)包括静态分离器(403)、动态分离器(404)、返回斗(405)以及分配器(406);所述静态分离器(403)和动态分离器(404)上均设有气固混合物入口,静态分离器(403)设置在动态分离器(404)的外周;所述返回斗(405)设置在动态分离器(404)的下方,并与动态分离器(404)相连通,返回斗(405)的下端渐缩形成排料管道(407),并且该排料管道(407)的末端伸出至机壳(1)的外部,排料管道(407)的排料口即为所述第二出料口(402);所述分配器(406)设置在动态分离器(404)的上方,并与动态分离器(404)相连通,分配器(406)的顶端出料口即为所述第一出料口(4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固定单元(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潇玲王兆才赵改革张震戴波刘臣温荣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