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传声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传声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8654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包括:由振动单元和声学换能单元形成的叠层结构;基体结构,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基体结构通过物理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基体结构基于外部振动信号产生振动,所述振动单元响应于所述基体结构的振动发生形变;所述声学换能单元基于所述振动单元的形变产生电信号;其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至所述叠层结构与所述基体结构的连接处的距离小于所述声学换能单元至所述叠层结构的自由端的距离,且所述声学换能单元覆盖在所述振动单元上的面积不大于所述振动单元面积的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传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技术介绍

1、麦克风接收外界振动信号,利用声学换能单元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后端电路处理后输出电信号。性能优异的麦克风具有较为平坦的频响,使其具有足够高的信噪比。麦克风接收外界振动信号后,振动单元发生位移引起电信号,为使频响平坦,常将麦克风振动器件谐振频率设置在较大的值,这使得麦克风灵敏度或信噪比降低,通话质量不佳。提高麦克风信噪比有效的方法是将谐振频率调至语音频段,由于麦克风振动器件q值较大(自身阻尼小),频响曲线在谐振频率处出现较高的峰值,实际拾取音源信号时会在共振峰附近的频率段拾取过多的信号,使得整个频率段信号分布不均,清晰度低,甚至导致信号失真。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骨传导麦克风,以提高麦克风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包括:由振动单元和声学换能单元形成的叠层结构;基体结构,被配置为承载所述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基体结构通过物理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基体结构基于外部振动信号产生振动,所述振动单元响应于所述基体结构的振动发生形变;所述声学换能单元基于所述振动单元的形变产生电信号;以及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位于所述叠层结构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或内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层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

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材料包括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类、聚氯乙烯类、丁基橡胶类、或硅橡胶类。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06pa~1010pa。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密度为0.7×103kg/m3~2×103kg/m3。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泊松比为0.4~0.5。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厚度为0.1um~80um。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厚度为0.1um~10um。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厚度为0.5um~5um。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1-20。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5-10。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体,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基体结构或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连接,所述叠层结构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基体结构的中空位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悬膜结构,所述声学换能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压电层、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悬膜结构通过其周侧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膜结构包括若干个孔,所述若干个孔沿所述声学换能单元的周侧分布。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质量元件,所述质量元件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与所述质量元件分别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不同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与所述质量元件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同一侧,其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沿所述质量元件的周侧分布。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臂和质量元件,所述质量元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的上表面下表面或内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压电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压电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面积不大于所述支撑臂的面积,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压电层和/或第二电极层的局部或全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压电层、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质量元件或/和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处。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换能单元覆盖在所述振动单元上的面积不大于所述振动单元面积的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位于所述叠层结构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或内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层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其中,所述叠层结构的固有频率位于语音频段,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0.4-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09Pa~1010Pa、密度为1.1×103kg/m3~2×103kg/m3、厚度为0.1um~5um的情况下,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4-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06Pa~107Pa、密度为0.7×103kg/m3~1.2×103kg/m3、厚度为5um~80um的情况下,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30-1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06Pa~107Pa、密度为0.7×103kg/m3~1.2×103kg/m3、厚度为0.1um~10um的情况下,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0.4-1.5。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泊松比为0.4~0.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体,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基体结构或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连接,所述叠层结构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基体结构的中空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悬膜结构,所述声学换能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压电层、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悬膜结构通过其周侧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膜结构包括若干个孔,所述若干个孔沿所述声学换能单元的周侧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质量元件,所述质量元件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与所述质量元件分别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不同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与所述质量元件位于所述悬膜结构的同一侧,其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沿所述质量元件的周侧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臂和质量元件,所述质量元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换能单元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的上表面、下表面或内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换能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压电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压电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面积不大于所述支撑臂的面积,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压电层和/或第二电极层的局部或全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声学换能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压电层、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质量元件或/和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换能单元覆盖在所述振动单元上的面积不大于所述振动单元面积的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还包括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位于所述叠层结构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或内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层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其中,所述叠层结构的固有频率位于语音频段,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0.4-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09pa~1010pa、密度为1.1×103kg/m3~2×103kg/m3、厚度为0.1um~5um的情况下,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4-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06pa~107pa、密度为0.7×103kg/m3~1.2×103kg/m3、厚度为5um~80um的情况下,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30-1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06pa~107pa、密度为0.7×103kg/m3~1.2×103kg/m3、厚度为0.1um~10um的情况下,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的损耗因子为0.4-1.5。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中材料的泊松比为0.4~0.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体,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基体结构或所述至少一个阻尼结构层连接,所述叠层结构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基体结构的中空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悬膜结构,所述声学换能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压电层、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悬膜结构通过其周侧与所述基体结构连接,所述声学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兵袁永帅邓文俊齐心廖风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