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850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与装置。该方法是通过正钻井实时轨迹在地震资料上的标定确定正钻井所处位置的地层归属和其与地层交接关系,构建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地层的不同交接关系下的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实现对随钻测井曲线深度的校正处理,并通过校正后的随钻测井曲线与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的曲线形态对比,确定正钻井实时轨迹是否进入既定细分地层或甜点段。该方法能够准确跟踪正钻井实时轨迹所处的细分地层位置,进而确保正钻井精确入靶,为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藏勘探开发,具体涉及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针对目标油气藏的大斜度井、水平井等复杂井型的钻井也日趋增多,由于随钻测井是一种能够即钻开地层又能对地层信息进行实时测量的钻井技术,随钻测井在这些复杂井型中的应用也广为普及,随钻测井也因测井技术的发展对应的测井曲线类型也不断丰富,但因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随钻测井中最常测量的测井曲线是随钻伽马、随钻电阻率、随钻声波时差等。

2、因大斜度井、水平井具有复杂井型特征,且井轨迹与地层的交接关系也复杂多样,受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较测井资料低的影响,井轨迹在地震资料上的标定只能确定正钻井的大致所处的地层,而对在该地层中的细分地层归属识别能力有限,这些细分地层归属的准确识别决定着正钻井轨迹是否中靶,只能通过正钻井随钻铅直校正的测井曲线与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的对比确定细分地层归属,但正钻井因钻遇地层产状的不确定性,井轨迹和地层的交接关系存在顺层交接和逆层交接的不同交接关系,顺层交接是井轨迹的方位和地层的倾向方向相同,在顺层交接时在地层中钻遇的真地层厚度明显小于按照井眼轨迹井斜和方位校正的铅直厚度,而逆层交接是井轨迹的方位和地层的倾向方向相反,在逆势层交接时在地层中钻遇的真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按照井眼轨迹的井斜和方位校正的铅直厚度,导致在同一套地层中正钻井铅直深度校正的随钻测井曲线存在或拉伸、或压缩显著等特征,导致其与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形态对比性差,地层对比结果往往存在人为定性和不准确性,分析的正钻井的细分地层归属错乱,进而导致正钻井轨迹未按要求进入既定细分地层或甜点段内,给对应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勘探开发带来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在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中存在的人为定性、不准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3、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获取正钻井周边已有标准井的各地层、各细分地层数据和完井测井资料、正钻井的实时井斜、方位、随钻测井曲线、正钻井的周边地震资料;

6、(2)利用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在地震资料上的标定确定各地层在地震体上的各地层界面,并确定出各地层的倾角和倾向;

7、(3)利用正钻井实时轨迹在地震资料上的标定确定正钻井的所处位置的地层归属,并确定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各地层的交接关系;

8、(4)构建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地层的不同交接关系下的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根据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开展随钻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处理,确定校正后的随钻测井曲线;

9、(5)在正钻井实时轨迹已钻遇各地层中,利用正钻井校正后的随钻测井曲线与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进行曲线形态对比,确定正钻井实时轨迹是否进入既定细分地层或甜点段。

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结合大斜度井的钻进特点和井轨迹与底层的交接关系,对随钻测井曲线进行校正,能够准确跟踪正钻井实时轨迹所处的细分地层位置,进而确保正钻井精确入靶,为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1、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交接关系包括顺层交接和逆层交接。通过将交接关系划分为顺层交接、逆层交接两种,能够将大斜度井的钻遇地层特点分类,从而方便后续的测井曲线深度校正。

12、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为:

13、

14、式(1)中,dc1为第1个深度采样点的校正后深度,dc(i+1)为第i+1个深度采样点的校正后深度,da1为第1个深度采样点的原始深度,dai为第i个深度采样点的原始深度,da(i+1)为第i+1个深度采样点的原始深度,单位都为m;i为采样点编号,其值为从1开始的整数;α为地层的倾角,单位为°;β为地层的倾向,单位为°;θ为正钻井斜角,单位为°;γ为正钻井的方位角,单位为°;当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各地层的交接关系为顺层交接时,式(1)中的“±”取为“-”号,当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各地层的交接关系为逆层交接时,式(1)中的“±”取为“+”号。通过上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可实现对随钻测井曲线的实时、有效深度校正,经校正后的随钻测井曲线与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的一致性好。

15、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装置,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16、资料获取模块:获取正钻井周边已有标准井的各地层、各细分地层数据和完井测井资料、正钻井的实时井斜、方位、随钻测井曲线、正钻井的周边地震资料;

17、各地层的界面和产状确定模块:利用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在地震资料上的标定确定各地层在地震体上的各地层界面,并确定出各地层的倾角和倾向;

18、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地层的交接关系确定模块:利用正钻井实时轨迹在地震资料上的标定确定正钻井的所处位置的地层归属,并确定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各地层的交接关系;

19、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块:构建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地层的不同交接关系下的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根据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开展随钻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处理,确定校正后的随钻测井曲线;

20、地层对比模块:在正钻井实时轨迹已钻遇各地层中,利用正钻井校正后的随钻测井曲线与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进行曲线形态对比,确定正钻井实时轨迹是否进入既定细分地层或甜点段。

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装置,能够准确跟踪正钻井实时轨迹所处的细分地层位置,进而优化轨迹使正钻井进入既定细分地层或甜点段,确保正钻井精确入靶,进而实现对油气藏储层的精准钻遇。

22、优选地,所述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地层的交接关系确定模块中,所述交接关系包括顺层交接和逆层交接。通过将交接关系划分为顺层交接、逆层交接两种,能够将大斜度井的钻遇地层特点分类,从而方便后续的测井曲线深度校正。

23、优选地,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块中,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为:

24、

25、式(1)中,dc1为第1个深度采样点的校正后深度,dc(i+1)为第i+1个深度采样点的校正后深度,da1为第1个深度采样点的原始深度,dai为第i个深度采样点的原始深度,da(i+1)为第i+1个深度采样点的原始深度,单位都为m;i为采样点编号,其值为从1开始的整数;α为地层的倾角,单位为°;β为地层的倾向,单位为°;θ为正钻井斜角,单位为°;γ为正钻井的方位角,单位为°;当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各地层的交接关系为顺层交接时,式(1)中的“±”取为“-”号,当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各地层的交接关系为逆层交接时,式(1)中的“±”取为“+”号。通过上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可实现对随钻测井曲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交接关系包括顺层交接和逆层交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为:

4.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地层的交接关系确定模块中,所述交接关系包括顺层交接和逆层交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块中,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交接关系包括顺层交接和逆层交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为:

4.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杰李中超焦伊丰卓色强崔长鹏翟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