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压缩机补气结构和压缩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压缩机补气结构和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501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压缩机补气结构和压缩机,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补气通道、进气通道及补气孔,补气孔位于中间板或缸盖面向压缩腔的断面上,补气通道的一端与补气孔连通,补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连通,补气通道和进气通道呈夹角设置。补气储液器与压缩机本体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设置两个呈角度布置的通道,实现在不改变出气管的结构的前提下,压缩机本体与补气储液器连接的接头位置改变,在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结构的紧凑度,降低了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在工作过程中两接头的位置产生裂纹甚至断裂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受外力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补气结构和压缩机


技术介绍

1、补气储液器作为压缩机的必要零部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具有完备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补气储液器与压缩机本体的位置关系同样需要相对固定,以保证压缩机在空调室外机里布置时,补气储液器不与系统管路或罩壳干涉。,但在多样的产品需求下,补气储液器与压缩机本体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将不利于储液器的标准化生产。

2、现有技术提供了补气储液器与压缩机本体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的标准化生产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补气储液器本身设置曲率较大、长度较长的出气管,以保证在满足连通补气储液器与压缩机本体的同时,不改变压缩机本体的内部构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但该方案同时也带来了如下问题:

3、1、额外设置的曲率较大、长度较长的出气管占用了更多的外部空间,装置结构不紧凑的同时也增加了布置的难度,同时,位置关系变动程度越大,需要占用的外部空间越多,结构紧凑度也更低;

4、2、并且出气管仅有两接头处作为其安装及支撑点,在工作过程中的高频次吸气脉动下,由于出气管的曲率较大,出气管两接头的位置容易产生裂纹甚至断裂;此外,补气储液器出气管在运输过程中受外力损坏的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补气结构和压缩机,以解决现有的出气管导致的结构紧凑度低以及易损坏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补气结构,设置于压缩机本体的中间板或缸盖,用于将冷媒从补气储液器补充到压缩机本体的压缩腔中,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补气通道、进气通道及补气孔,补气孔位于中间板或缸盖面向压缩腔的断面上,补气通道的一端与补气孔连通,补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连通,补气通道和进气通道呈夹角设置。

3、作为压缩机补气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过渡通道,过渡通道的一端延伸至补气通道的周向内壁以与补气通道连通,进气通道一端延伸至过渡通道的周向内壁以与过渡通道连通。

4、作为压缩机补气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进气通道的轴线和过渡通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设进气通道的轴线和过渡通道的轴线的夹角为a,则a大于等于90度。

5、作为压缩机补气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补气通道的一端贯通中间板或缸盖的外壁,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一封堵件,第一封堵件被配置为封堵补气通道。

6、作为压缩机补气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过渡通道的一端贯通中间板或缸盖的外壁,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二封堵件,第二封堵件被配置为封堵过渡通道。

7、作为压缩机补气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第一沉孔的一端与补气通道连通,第一沉孔的直径大于补气通道的直径,第一封堵件设置在第一沉孔内,第二沉孔的一端与过渡通道连通,第二沉孔的直径大于过渡通道的直径,第二封堵件设置在第二沉孔内。

8、作为压缩机补气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套设在第一封堵件外部,第一密封环的内侧壁与第一封堵件抵接,第一密封环的外侧与第一沉孔的内侧壁抵接,第二密封环套设在第二封堵件外部,第二密封环的内侧壁与第二封堵件抵接,第二密封环的外侧壁与第二沉孔的内壁抵接。

9、作为压缩机补气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一封堵螺塞和第二封堵螺塞,第一封堵螺塞与第一沉孔的内壁螺接,第二封堵螺塞与第二沉孔的内壁螺接,第一封堵螺塞与第一封堵件抵接,第二封堵螺塞与第二封堵件抵接。

10、本专利技术提供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储液补液器以及上述任一方案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压缩机补气结构设置于压缩机本体上并用于将冷媒从补气储液器补充到压缩机本体的压缩腔中。

11、作为压缩机的优选技术方案,设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的轴线偏离压缩机本体内的补气通道的轴线的角度为θ,则0°<θ<60°。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本专利技术提供压缩机补气结构,设置于压缩机本体的中间板或缸盖,用于将冷媒从补气储液器补充到压缩机本体的压缩腔中,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补气通道、进气通道及补气孔,补气孔位于中间板或缸盖面向压缩腔的断面上,补气通道的一端与补气孔连通,补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连通,补气通道和进气通道呈夹角设置。补气储液器与压缩机本体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设置两个呈角度布置的通道,实现在不改变出气管的结构的前提下,压缩机本体与补气储液器连接的接头位置改变,在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求的同时,由于外部无需设置曲率较大,长度较长的出气管,提高了结构的紧凑度,也减小了运行过程中对两个接头位置的高频次吸气脉动,降低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两接头位置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在运输过程中受外力损坏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缩机补气结构,设置于压缩机本体(1)的中间板(2)或缸盖,用于将冷媒从补气储液器补充到所述压缩机本体(1)的压缩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补气通道(22)、进气通道(23)及补气孔(21),所述补气孔(21)位于所述中间板(2)或所述缸盖面向所述压缩腔的端面上,所述补气通道(22)的一端与所述补气孔(21)连通,所述补气通道(22)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23)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通道(23)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3)连通,所述补气通道(22)和所述进气通道(23)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通道(24),所述过渡通道(2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补气通道(22)的周向内壁以与所述补气通道(22)连通,所述进气通道(23)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渡通道(24)的周向内壁以与所述过渡通道(2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3)的轴线和所述过渡通道(24)的轴线呈夹角设置,设所述进气通道(23)的轴线和所述过渡通道(24)的轴线的夹角为a,则a大于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通道(22)的一端贯通所述中间板(2)或所述缸盖的外壁,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一封堵件(41),所述第一封堵件(41)被配置为封堵所述补气通道(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通道(24)的一端贯通所述中间板(2)或所述缸盖的外壁,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二封堵件(42),所述第二封堵件(42)被配置为封堵所述过渡通道(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沉孔(25)和第二沉孔(26),所述第一沉孔(25)的一端与所述补气通道(22)连通,所述第一沉孔(25)的直径大于所述补气通道(22)的直径,所述第一封堵件(41)设置在所述第一沉孔(25)内,所述第二沉孔(26)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通道(24)连通,所述第二沉孔(26)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渡通道(24)的直径,所述第二封堵件(42)设置在所述第二沉孔(2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套设在所述第一封堵件(41)外部,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封堵件(41)抵接,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沉孔(25)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封堵件(42)外部,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封堵件(42)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沉孔(26)的内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一封堵螺塞和第二封堵螺塞,所述第一封堵螺塞与所述第一沉孔(25)的内壁螺接,所述第二封堵螺塞与所述第二沉孔(26)的内壁螺接,所述第一封堵螺塞与所述第一封堵件(41)抵接,所述第二封堵螺塞与所述第二封堵件(42)抵接。

9.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本体(1)、补气储液器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本体(1)上并用于将所述冷媒从所述补气储液器补充到所述压缩机本体(1)的所述压缩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设所述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3)的轴线偏离所述压缩机本体(1)内的所述补气通道(22)的轴线的角度为θ,则0°<θ<60°。

...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机补气结构,设置于压缩机本体(1)的中间板(2)或缸盖,用于将冷媒从补气储液器补充到所述压缩机本体(1)的压缩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补气通道(22)、进气通道(23)及补气孔(21),所述补气孔(21)位于所述中间板(2)或所述缸盖面向所述压缩腔的端面上,所述补气通道(22)的一端与所述补气孔(21)连通,所述补气通道(22)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23)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通道(23)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储液器的出气管(3)连通,所述补气通道(22)和所述进气通道(23)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通道(24),所述过渡通道(2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补气通道(22)的周向内壁以与所述补气通道(22)连通,所述进气通道(23)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渡通道(24)的周向内壁以与所述过渡通道(2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3)的轴线和所述过渡通道(24)的轴线呈夹角设置,设所述进气通道(23)的轴线和所述过渡通道(24)的轴线的夹角为a,则a大于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通道(22)的一端贯通所述中间板(2)或所述缸盖的外壁,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一封堵件(41),所述第一封堵件(41)被配置为封堵所述补气通道(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通道(24)的一端贯通所述中间板(2)或所述缸盖的外壁,所述压缩机补气结构还包括第二封堵件(42),所述第二封堵件(42)被配置为封堵所述过渡通道(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