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摇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444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6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婴儿摇篮,包括摇摆管和摇篮主体,所述摇摆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摇摆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摇篮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设置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的前侧固定设置有篷布,所述摇篮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件,通过设置的一种婴儿摇篮,从而利用调节机构中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移动杆与方形槽间移动以及卡杆与卡孔的插接,致使移动杆与方形槽形成固定接触,进而起到了对摇篮主体的高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保证了摇篮的适用效果,有利于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具体为一种婴儿摇篮


技术介绍

1、婴儿摇篮不但可以用作玩耍装置,而且可以用作辅助睡眠装置。

2、目前所使用的一种婴儿摇篮,经检索发现,在专利申请号cn202022990143.5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摇篮车,包括车架和摇篮,摇篮设置于车架内,其中,所述婴儿摇篮车还包括动力驱动结构,所述动力驱动结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内的音圈直线电机,所述音圈直线电机连接有供电电源,所述音圈直线电机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伸出所述支架并可相对所述车架的支撑面进行伸缩运动,以使所述车架摇晃。本技术的婴儿摇篮车,通过设置动力驱动结构,动力驱动结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内的音圈直线电机,音圈直线电机设置有伸出支架的输出轴并可相对车架的支撑面进行伸缩运动,以使车架摇晃,从而实现摇篮的摇晃功能,本技术的婴儿摇篮车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音圈直线电机的噪音小,避免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

3、以上专利中虽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但是还是存在以下不足:1.其依靠左框架和右框架来实现对摇篮的支撑,该支撑方式不具备伸缩调节性,因此在使用时,导致使用人员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对摇篮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降低摇篮的适用效果,不利于后续的使用;2.其依靠动力驱动结构和柔性布来实现摇篮的晃动,但该晃动方式中无法对柔性布进行位移限制,使得摇篮始终处于晃动状态,进而不利于婴儿的放置,降低了摇篮的实用效果。

4、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婴儿摇篮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摇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婴儿摇篮,包括摇摆管和摇篮主体,所述摇摆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摇摆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摇篮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设置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的前侧固定设置有篷布,所述摇篮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件;

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方形槽、紧固块和卡孔,所述方形槽开设在支撑杆的顶部表面,所述紧固块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的前侧顶端,且其的前侧表面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按压件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后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卡杆,且其的后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卡孔开设在移动杆的前侧表面。

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摇摆管有两个,两个所述摇摆管的底部表面呈弧形状。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通过销轴与摇摆管转动连接,且其的内壁与摇摆管的外侧表面相贴合。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摇摆管的内侧底部表面焊接相连,且其的相向侧之间设置有固定底架,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分别与摇篮主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卡件的内壁分别与摇篮主体的前后两侧表面卡合接触。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移动杆的外侧表面与方形槽的内壁四周贴合接触,所述卡孔有多个,多个所述卡孔关于移动杆的前侧表面呈上下等距分布。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按压件活动套设在连接轴的外侧表面,所述连接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空腔的左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的后端与空腔的后侧内壁相接触。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卡杆的后端依次贯穿于空腔的后侧内壁、支撑杆的后侧表面并延伸至方形槽的内部,且其与卡孔插接配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婴儿摇篮,从而利用调节机构中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移动杆与方形槽间移动以及卡杆与卡孔的插接,致使移动杆与方形槽形成固定接触,进而起到了对摇篮主体的高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保证了摇篮的适用效果,有利于后续的使用。

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婴儿摇篮,从而利用摇摆管和支撑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摇摆管与地面间的晃动接触,进而起到了对摇篮主体进行摇晃的目的,在支撑件的作用下,能够对摇摆管进行支撑以及位移限制,使得摇篮主体处于静置状态,有利于婴儿的放置,提高了摇篮的实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摇篮,包括摇摆管(1)和摇篮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管(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101),所述摇摆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2),所述支撑杆(102)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杆(103),所述移动杆(103)与支撑杆(102)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3),所述摇篮主体(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设置有U形支架(201),所述U形支架(201)的前侧固定设置有篷布(2011),所述摇篮主体(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件(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管(1)有两个,两个所述摇摆管(1)的底部表面呈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1)通过销轴与摇摆管(1)转动连接,且其的内壁与摇摆管(1)的外侧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2)的底部与摇摆管(1)的内侧底部表面焊接相连,且其的相向侧之间设置有固定底架,所述移动杆(103)的顶端分别与摇篮主体(2)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202)的内壁分别与摇篮主体(2)的前后两侧表面卡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03)的外侧表面与方形槽(301)的内壁四周贴合接触,所述卡孔(303)有多个,多个所述卡孔(303)关于移动杆(103)的前侧表面呈上下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305)活动套设在连接轴(306)的外侧表面,所述连接轴(30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空腔(304)的左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308)的后端与空腔(304)的后侧内壁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07)的后端依次贯穿于空腔(304)的后侧内壁、支撑杆(102)的后侧表面并延伸至方形槽(301)的内部,且其与卡孔(303)插接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摇篮,包括摇摆管(1)和摇篮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管(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101),所述摇摆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02),所述支撑杆(102)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杆(103),所述移动杆(103)与支撑杆(102)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3),所述摇篮主体(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设置有u形支架(201),所述u形支架(201)的前侧固定设置有篷布(2011),所述摇篮主体(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件(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管(1)有两个,两个所述摇摆管(1)的底部表面呈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1)通过销轴与摇摆管(1)转动连接,且其的内壁与摇摆管(1)的外侧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2)的底部与摇摆管(1)的内侧底部表面焊接相连,且其的相向侧之间设置有固定底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好贝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