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40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涉及电气技术领域,所述逆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IVT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LLC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进风孔和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设置有PFC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三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进风孔和第三出风孔;本技术不但空间利用率更高,控制线路更加精简,而且相互功率板之间互不干涉,同时层级结构的三个安装腔能够形成三个独立的风道,散热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


技术介绍

1、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力、通讯、交通等领域。

2、现有的逆变器通常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多个功率板,逆变器在工作的过程中,功率板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仅通过壳体上的散热孔散热,散热效果较差,影响逆变器的工作效果,并且多个功率板集中设置于同一腔体内,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涉,影响逆变器的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逆变器工作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其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ivt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llc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进风孔和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设置有pfc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三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进风孔和第三出风孔。

4、ivt为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5、llc为谐振转换电路,是一种通过控制开关频率来实现输出电压恒定的谐振电路。</p>

6、pfc为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的比值。

7、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ivt主控板;所述ivt主控板竖直立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8、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pfc-llc主控板;所述pfc-llc主控板竖直立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9、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二进风孔和所述第三进风孔布设在所述壳体的前壁上;所述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和所述第三出风孔布设在所述壳体的后壁上。

10、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位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位置;所述第三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第三安装腔的位置。

11、优选地,所述壳体后壁上设置有定位销和模块插头。

12、优选地,所述壳体前壁上设置有人机界面触摸屏和把手。

13、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并机板。

14、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内框体、前壁板、后壁板、上围板和下围板,其中:所述内框体包括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三个支撑板,所述ivt功率板、所述llc功率板和所述pfc功率板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前壁板和所述后壁板分别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框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上围板和所述下围板分别可拆卸包覆在所述内框体的上侧和下侧。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所述逆变器包括壳体,壳体用于其内部各电气部件的安装及保护。

17、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ivt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逆变器工作时,空气由第一进风孔进入至第一安装腔,对ivt功率板散热后,由第一出风孔排出。

18、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llc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进风孔和第二出风孔,逆变器工作时,空气由第二进风孔进入至第二安装腔,对llc功率板散热后,由第二出风孔排出。

19、所述第三安装腔内设置有pfc功率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三安装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进风孔和第三出风孔,逆变器工作时,空气由第三进风孔进入至第三安装腔,对pfc功率板散热后,由第三出风孔排出。

20、本技术壳体包括三个层级设置且相互独立的安装腔,一方面能够分别独立安装ivt功率板、llc功率板和pfc功率板,不但空间利用率更高,而且控制线路更加精简,同时相互功率板之间互不干涉,另一方面采用层级结构能够形成三个独立的风道,散热效果显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IVT主控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PFC-LLC主控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二进风孔和所述第三进风孔布设在所述壳体的前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壁上设置有定位销和模块插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壁上设置有人机界面触摸屏和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并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框体、前壁板、后壁板、上围板和下围板,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ivt主控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pfc-llc主控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二进风孔和所述第三进风孔布设在所述壳体的前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正兵赵赛汪帅
申请(专利权)人:诺易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