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气液掺混结构及气液掺混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气液掺混结构及气液掺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09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液掺混结构及气液掺混设备,气液掺混结构包括箱体、掺混组件和供液组件;箱体内形成有混合腔,箱体的下部开设有烟气的进气口;掺混组件包括掺混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掺混单元,掺混板水平设置于混合腔内,掺混板开设有多个与掺混单元一一对应的通孔,掺混单元罩设于通孔且设置于掺混板上侧,掺混单元的侧壁开设有排出口;供液组件用于朝掺混组件提供掺混液,烟气依次通过进气口、通孔和排出口。该气液掺混结构的掺混组件设置方便,不需要增设其它结构即可达到良好的掺混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掺混效果好和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液掺混结构及气液掺混设备


技术介绍

1、气体和液体的掺混大量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2、比如,在环保领域,需要通过气液掺混设备完成对二氧化硫、粉尘、氨逃逸的脱除。

3、现有的脱硫技术及设备难以满足日益增大的烟气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也在快速的蔓延,因此,为了提高脱硫的效率及工业应用的普及率,现需要一种新型的脱硫装置来改善现有技术中脱硫装置由于结构复杂、成本问题造成普及率的不足,同时改进脱硫的工艺,为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推动和导向。

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气液掺混结构及气液掺混设备,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掺混结构及气液掺混设备,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气液掺混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掺混结构,所述气液掺混结构包括:

3、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混合腔,所述箱体的下部开设有烟气的进气口;

4、掺混组件;所述掺混组件包括掺混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掺混单元,所述掺混板水平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所述掺混板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掺混单元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掺混单元罩设于所述通孔且设置于所述掺混板上侧,所述掺混单元的侧壁开设有排出口;

5、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用于朝所述掺混组件提供掺混液,所述烟气依次通过所述进气口、所述通孔和所述排出口。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包括第一喷淋件,所述第一喷淋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且位于所述掺混板下侧。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掺混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掺混组件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每组所述掺混组件的掺混板下侧均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喷淋件。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二喷淋件,所述第二喷淋件的数量与所述掺混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喷淋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且分别位于每组所述掺混组件的掺混板的上侧。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掺混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围设于所述掺混板的外周并向上延伸。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掺混组件还包括开关件,所述挡板的上端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开关件用于控制所述导流孔的开启或关闭。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掺混单元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呈平滑弧型,所述内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排出口形成于所述内腔的一侧壁。

12、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掺混单元呈阵列分布,任意相邻两排所述掺混单元呈错位设置或任意相邻两列所述掺混单元呈错位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出口的朝向相对于掺混板为水平方向或者倾斜向下方向。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淋件包括两组上下间隔设置的喷淋子件,所述喷淋子件的喷淋头均朝上设置。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液掺混设备,所述气液掺混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气液掺混结构,所述气液掺混结构设置于所述气液掺混设备的前端。

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气液掺混结构包括箱体、掺混组件和供液组件;箱体内形成有混合腔,箱体的下部开设有烟气的进气口;掺混组件包括掺混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掺混单元,掺混板水平设置于混合腔内,掺混板开设有多个与掺混单元一一对应的通孔,掺混单元罩设于通孔且设置于掺混板上侧,掺混单元的侧壁开设有排出口;供液组件用于朝掺混组件提供掺混液,烟气依次通过进气口、通孔和排出口。含有污染物的烟气从进气口进入混合腔内,烟气与掺混液混合后经过掺混板时,由于供烟气流动的横截面总面积变小且存在多个通孔,空气分流成多股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的多束速度更快的气流从通孔经过,受掺混单元的阻挡,气流的流动方向改变,朝向排出口弯折,在此过程中,气流中的掺混液在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下甩至掺混单元内壁面上,污染物和掺混液充分混合并且溶于掺混液中,部分掺混液顺着掺混单元的内壁面滑落,剩余部分则会随气流从排出口排出至水平布置的掺混板上表面,掺混液与烟气也会在掺混板上表面形成一种气泡床,气流从排出口排出后还需要经过气泡床才能继续在混合腔内继续向上流动,从而使污染物更进一步地溶解于掺混液中,实现空气的净化,以达到排放的标准。该专利技术掺混组件的设置方便,不需要增设其它结构即可达到良好的掺混脱硫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掺混效果好和成本较低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掺混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包括第一喷淋件,所述第一喷淋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且位于所述掺混板下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掺混组件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每组所述掺混组件的掺混板下侧均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喷淋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二喷淋件,所述第二喷淋件的数量与所述掺混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喷淋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且分别位于每组所述掺混组件的掺混板的上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围设于所述掺混板的外周并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组件还包括开关件,所述挡板的上端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开关件用于控制所述导流孔的开启或关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单元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呈平滑弧型,所述内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排出口形成于所述内腔的一侧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掺混单元呈阵列分布,任意相邻两排所述掺混单元呈错位设置或任意相邻两列所述掺混单元呈错位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件包括两组上下间隔设置的喷淋子件,所述喷淋子件的喷淋头均朝上设置。

10.一种气液掺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掺混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所述气液掺混结构设置于所述气液掺混设备的前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掺混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包括第一喷淋件,所述第一喷淋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且位于所述掺混板下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掺混组件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每组所述掺混组件的掺混板下侧均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喷淋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二喷淋件,所述第二喷淋件的数量与所述掺混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喷淋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且分别位于每组所述掺混组件的掺混板的上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掺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围设于所述掺混板的外周并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