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堆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7943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3
本技术涉及纸板生产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了板材堆叠机,包括:板材输出台、切换机构、第一堆叠平台和第二堆叠平台,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板材输出台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对接或与第二堆叠平台对接。该板材堆叠机在板材输出台的末端设置了切换机构,使板材能够切换输出至第一堆叠平台或第二堆叠平台,在板材堆叠机的第一堆叠平台上多订单纸堆的输出时,能够通过切换机构使板材输出台与第二堆叠平台相接而使其仍然适配纸板的高速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纸板生产,特别涉及板材堆叠机


技术介绍

1、在一些板材生产的储存和转运的环节中,通常堆叠的形式储存板材。为此,目前市面上存在堆叠机,以在托盘上形成重叠板材的堆叠,然后对其进行包装和运输。

2、在造纸行业中,瓦楞纸板是由瓦楞纸板的连续材料制成的,瓦楞纸板被纵向切割并分成条状。每个条带被进一步分割以产生多个期望长度的片材。生成的纸张被输送到堆叠机,该堆叠器形成纸张的堆或捆,然后供应给下游用户,例如用于生产纸板箱或类似产品。

3、瓦楞纸板是根据订单生产的。每个堆叠由相互相等的瓦楞纸板片形成,在某些情况下,每份订单都包含许多相同的瓦楞纸板,订单可以占用大量纸张,即数十张甚至数百张,这些纸张可以堆叠在一个或多个相同的纸堆中,并对齐以形成平行六面体形状的纸堆。

4、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处理较小的订单。例如,有时只需要包含几十张的小订单。订单可能因所用瓦楞纸板封面和胶带的类型以及纸张的尺寸而异。虽然单个纸堆通常仅包括相同订单的相同片材,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单个纸堆上堆叠不同的订单,以节省输送机空间,减少纸张的排出次数。当不同的订单堆叠在同一纸堆中时,通常以大订单在下,小订单在上的方式进行堆叠保证纸板的稳定性。虽然多订单堆叠在单个纸堆的结构能够通过控制堆叠方式使其具备相当的稳定性,但是在多订单纸堆输出纸板的过程中,多订单纸堆的纸板输出需要经由中间的输出装置转送到不同的储存区域中,而切换不同储存区域时需要对纸板的输出进行中断,这与纸板生产连续高速输出纸板的速度难以匹配,有时甚至需要纸板生产线停机等待多订单纸板的纸板输出。可见,目前的堆叠机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本技术提供板材堆叠机,包括:板材输出台、切换机构、第一堆叠平台和第二堆叠平台,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板材输出台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对接或与第二堆叠平台对接。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板材堆叠机在板材输出台的末端设置了切换机构,使板材能够切换输出至第一堆叠平台或第二堆叠平台,在板材堆叠机的第一堆叠平台上多订单纸堆的输出时,能够通过切换机构使板材输出台与第二堆叠平台相接而使其仍然适配纸板的高速生产。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板材堆叠机包括机架,所述板材输出台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支轴、驱动电机、摆杆、前接驳台和后接驳台,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轴驱动连接,所述前接驳台位于板材输出台与第一堆叠平台之间,所述前接驳台的前端部与所述板材输出台铰接,所述后接驳台位于前接驳台与第二堆叠平台之间,所述后接驳台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支轴与所述摆杆驱动连接,所述摆杆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轴两侧的前铰接部和后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前铰接部和板材输出台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后铰接部、后接驳台铰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轴带动摆杆在第一接驳状态和第二接驳状态之间摆动,在第一接驳状态下板材输出台通过前接驳台与第一堆叠平台接通。在第二接驳状态下板材输出台通过后接驳台与第二堆叠平台连接通。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台,所述固定连接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固定连接台位于所述后接驳台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之间,所述固定连接台的输出端通向所述第二堆叠平台,所述后接驳台的输出端可与所述固定连接台的输入端相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堆叠平台包括升降台以及排纸输送带,所述升降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排纸输送带设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排纸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的下方。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板材堆叠机还包括转移输送带,所述转移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的旁侧和/或所述第二堆叠平台的旁侧,所述转移输送带用于将排纸输送带输出的纸张转移至预定区域。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二堆叠平台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堆叠平台位于所述后接驳台的下侧。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板材堆叠机还包括机架,所述板材输出台包括高位输出台和低位输出台,所述高位输出台位于所述低位输出台的上方,所述高位输出台和低位输出台均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高位输出台和所述低位输出台均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切换机构使板材堆叠机在双输出状态或单输出状态下运行,在所述双输出状态下:所述低位输出台与第一堆叠平台接通,所述高位输出台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接通;在所述单输出状态下,低位输出台与第二堆叠平台接通。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板材输出台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支轴、驱动电机、摆杆、前接驳台和后接驳台,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轴驱动连接,所述前接驳台位于板材输出台与第一堆叠平台之间,所述前接驳台的前端部与所述低位输出台铰接,所述后接驳台位于前接驳台与第二堆叠平台之间,所述后接驳台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支轴与所述摆杆驱动连接,所述摆杆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轴两侧的前铰接部和后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前铰接部和板材输出台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后铰接部、后接驳台铰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板材堆叠机包括机架,所述板材输出台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支轴、直线驱动器、摆杆、前接驳台和后接驳台,所述支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摆杆的中部与所述支轴转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包括驱动座和驱动杆,所述驱动座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摆杆铰接,所述前接驳台位于板材输出台与第一堆叠平台之间,所述前接驳台的前端部与所述板材输出台铰接,所述后接驳台位于前接驳台与第二堆叠平台之间,所述后接驳台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摆杆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轴两侧的前铰接部和后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前铰接部和板材输出台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后铰接部、后接驳台铰接,所述直线驱动器带动摆杆在第一接驳状态和第二接驳状态之间摆动,在第一接驳状态下板材输出台通过前接驳台与第一堆叠平台接通,在第二接驳状态下板材输出台通过后接驳台与第二堆叠平台连接通。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板材输出台上配置有输送带。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低位输出台和高位台均配置有输送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材输出台(4)、切换机构(3)、第一堆叠平台(1)和第二堆叠平台(2),所述切换机构(3)使所述板材输出台(4)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对接或与第二堆叠平台(2)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3)还包括固定连接台(38),所述固定连接台(38)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固定连接台(38)位于所述后接驳台(37)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之间,所述固定连接台(38)的输出端通向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所述后接驳台(37)的输出端可与所述固定连接台(38)的输入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包括升降台以及排纸输送带,所述升降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排纸输送带设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排纸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堆叠机还包括转移输送带(6),所述转移输送带(6)位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的旁侧和/或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的旁侧,所述转移输送带(6)用于将排纸输送带输出的纸张转移至预定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位于所述后接驳台(37)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堆叠机还包括机架,所述板材输出台(4)包括高位输出台(41)和低位输出台(42),所述高位输出台(41)位于所述低位输出台(42)的上方,所述高位输出台(41)和低位输出台(42)均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高位输出台(41)和所述低位输出台(42)均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切换机构(3)使板材堆叠机在双输出状态或单输出状态下运行,在所述双输出状态下:所述低位输出台(42)与第一堆叠平台(1)接通,所述高位输出台(41)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接通;在所述单输出状态下,低位输出台(42)与第二堆叠平台(2)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输出台(4)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支轴(33)、驱动电机(34)、摆杆(35)、前接驳台(36)和后接驳台(37),所述驱动电机(34)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电机(34)与所述支轴(33)驱动连接,所述前接驳台(36)位于板材输出台(4)与第一堆叠平台(1)之间,所述前接驳台(36)的前端部与所述低位输出台(42)铰接,所述后接驳台(37)位于前接驳台(36)与第二堆叠平台(2)之间,所述后接驳台(37)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支轴(33)与所述摆杆(35)驱动连接,所述摆杆(35)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轴(33)两侧的前铰接部和后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两端部分别与前铰接部和板材输出台(4)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后铰接部、后接驳台(37)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堆叠机包括机架,所述板材输出台(4)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支轴(33)、直线驱动器(39)、摆杆(35)、前接驳台(36)和后接驳台(37),所述支轴(33)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摆杆(35)的中部与所述支轴(33)转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39)包括驱动座和驱动杆,所述驱动座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摆杆(35)铰接,所述前接驳台(36)位于板材输出台(4)与第一堆叠平台(1)之间,所述前接驳台(36)的前端部与所述板材输出台(4)铰接,所述后接驳台(37)位于前接驳台(36)与第二堆叠平台(2)之间,所述后接驳台(37)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摆杆(35)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轴(33)两侧的前铰接部和后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两端部分别与前铰接部和板材输出台(4)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后铰接部、后接驳台(37)铰接,所述直线驱动器(39)带动摆杆(35)在第一接驳状态和第二接驳状态之间摆动,在第一接驳状态下板材输出台(4)通过前接驳台(36)与第一堆叠平台(1)接通,在第二接驳状态下板材输出台(4)通过后接驳台(37)与第二堆叠平台(2)连接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输出台(4)上配置有输送带,所述低位输出台(42)和高位台均配置有输送带。

...

【技术特征摘要】

1.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材输出台(4)、切换机构(3)、第一堆叠平台(1)和第二堆叠平台(2),所述切换机构(3)使所述板材输出台(4)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对接或与第二堆叠平台(2)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3)还包括固定连接台(38),所述固定连接台(38)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固定连接台(38)位于所述后接驳台(37)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之间,所述固定连接台(38)的输出端通向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所述后接驳台(37)的输出端可与所述固定连接台(38)的输入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包括升降台以及排纸输送带,所述升降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排纸输送带设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排纸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堆叠机还包括转移输送带(6),所述转移输送带(6)位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的旁侧和/或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的旁侧,所述转移输送带(6)用于将排纸输送带输出的纸张转移至预定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堆叠平台(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位于所述后接驳台(37)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堆叠机还包括机架,所述板材输出台(4)包括高位输出台(41)和低位输出台(42),所述高位输出台(41)位于所述低位输出台(42)的上方,所述高位输出台(41)和低位输出台(42)均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高位输出台(41)和所述低位输出台(42)均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切换机构(3)使板材堆叠机在双输出状态或单输出状态下运行,在所述双输出状态下:所述低位输出台(42)与第一堆叠平台(1)接通,所述高位输出台(41)与所述第二堆叠平台(2)接通;在所述单输出状态下,低位输出台(42)与第二堆叠平台(2)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材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输出台(4)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军黎健辉李伟松傅智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佛斯伯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