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793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涉及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腿,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固定有防护栏,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把手,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装置本体上滑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伸入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按摩板,所述按摩板上端固定有棉布层,所述按摩板的内部固定有分隔条,所述按摩板的内部设置有按摩结构,所述装置本体侧面固定有控制器。通过按摩结构能够在患者康复训练结束后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对患者背部肌肉进行放松,提高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时间康复训练,同时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康复训练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


技术介绍

1、因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会导致背部脊柱疼痛,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脊柱疾病,此时就需要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就需要对脊柱进行康复理疗,在进行康复理疗时,需要借助康复理疗装置做康复运动。

2、现有的中国公开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6061880u)中提到的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板槽后部设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前壁开设有挤压槽,所述移动座两侧下端对称固设有两个限位板,所述板槽内壁相对于限位板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前壁中部固设有金属软绳,所述底座内部相对于金属软绳前部的位置开设有绳槽,所述金属软绳外侧端固设有拉杆,所述底座顶面相对于拉杆的位置开设有杆槽。本技术能在手臂的拉力下减低患者仰卧起坐的难度,令患者可循序渐进的加强康复锻炼强度,还能在锻炼脊柱的同时对手臂肌肉进行训练,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3、但患者在使用理疗装置做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背部受到拉扯,肌肉会跟随运动,容易出现酸痛,此时需要停止康复训练,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背部做按摩操作,以缓解疲惫,按摩结束后再做康复训练,当患者背部再次出现酸痛时,需要医护人员再次进行按摩,较为不便,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p>

3、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腿,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固定有防护栏,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把手,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装置本体上滑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伸入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按摩板,所述按摩板上端固定有棉布层,所述按摩板的内部固定有分隔条,所述按摩板的内部设置有按摩结构,所述装置本体侧面固定有控制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患者需要借助该装置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躺在装置本体上,背部靠在承载板上,之后双手握住把手做仰卧起坐运动,从而对脊柱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结束后,通过按摩结构能够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从而更有利于患者的后续康复训练。

5、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结构包括固定在按摩板下端的驱动马达,所述控制器与驱动马达电性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伸入按摩板内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固定有按摩柱,所述连接板与按摩板之间设置有导向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马达能够带动连接板移动,并配合导向件使得连接板做往复运动,配合按摩柱能够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更便于患者康复训练。

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在按摩板内部的导向柱,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与导向槽滑动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配合导向柱起到导向作用,从而能够使得连接板做往复运动。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下端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按摩板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与按摩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启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块受力,并受到连接件的限制,从而实现按摩板的升降。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按摩板远离连接块一端的导向块,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滑动套设在导向杆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起到导向和进一步支撑的作用,更便于按摩板的升降。

13、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端部固定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装置本体侧面开设有固定柱相适配的固定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柱配合固定条、固定孔能够对承载板进行固定,减少承载板的松动。

1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6、1、本申请,在患者康复训练后出现疲劳时,通过控制器开启驱动马达,使其带动驱动盘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板受力跟随转动轴移动,同时连接板受到导向槽和导向柱的限制,在驱动盘的带动下做往复运动,使得按摩柱跟随连接板做往复运动,实现对患者背部的按摩;通过该按摩结构能够在患者康复训练结束后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对患者背部肌肉进行放松,提高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时间康复训练,同时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17、2、本申请,在患者训练后需要进行按摩时,通过控制器开启伺服电机,使其输出端正转,从而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按摩板向上移动,伸出安装槽,按摩结束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使其输出端反向转动,带动按摩板向下移动,实现对按摩板的收纳;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实现按摩板的升起和收纳,更有利于患者做康复训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腿(2),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固定有防护栏(3),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把手(4),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装置本体(1)上滑动设置有承载板(6),所述承载板(6)伸入安装槽(5)内部,所述安装槽(5)内部设置有按摩板(7),所述按摩板(7)上端固定有棉布层(8),所述按摩板(7)的内部固定有分隔条(9),所述按摩板(7)的内部设置有按摩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侧面固定有控制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结构包括固定在按摩板(7)下端的驱动马达(10),所述控制器(25)与驱动马达(10)电性连接,所述驱动马达(10)的输出端伸入按摩板(7)内部,所述驱动马达(10)的输出端固定有驱动盘(11),所述驱动盘(11)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上端固定有按摩柱(14),所述连接板(12)与按摩板(7)之间设置有导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在按摩板(7)内部的导向柱(16),所述连接板(12)上开设有导向槽(15),所述导向柱(16)与导向槽(15)滑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5)内部设置有螺纹杆(18),所述螺纹杆(18)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的下端固定有伺服电机(19),所述控制器(25)与伺服电机(19)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9)的输出端与螺纹杆(18)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8)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块(17),所述连接块(17)与按摩板(7)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与按摩板(7)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按摩板(7)远离连接块(17)一端的导向块(20),所述安装槽(5)内部设置有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20)滑动套设在导向杆(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6)的端部固定有固定条(22),所述固定条(22)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柱(23),所述装置本体(1)侧面开设有固定柱(23)相适配的固定孔(2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腿(2),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固定有防护栏(3),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把手(4),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装置本体(1)上滑动设置有承载板(6),所述承载板(6)伸入安装槽(5)内部,所述安装槽(5)内部设置有按摩板(7),所述按摩板(7)上端固定有棉布层(8),所述按摩板(7)的内部固定有分隔条(9),所述按摩板(7)的内部设置有按摩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侧面固定有控制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结构包括固定在按摩板(7)下端的驱动马达(10),所述控制器(25)与驱动马达(10)电性连接,所述驱动马达(10)的输出端伸入按摩板(7)内部,所述驱动马达(10)的输出端固定有驱动盘(11),所述驱动盘(11)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上端固定有按摩柱(14),所述连接板(12)与按摩板(7)之间设置有导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神经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松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