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7882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及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内包括正视导光结构及侧视导光结构,实现正视角所观看的影像与左右视角所见的影像不同的效果,防窥应用场景下左右侧视角的用户不再面对传统的黑屏幕,而是能够看到预设的图像。正视导光结构和侧视导光结构的排列与布局采用交替方式,确保了更均匀的光分布,还显著提升了亮度和对比度,使得图像在任何角度都清晰可辨,通过优化导光结构,还可以降低能耗。在技术实现上,根据光线的全反射原理设计侧视导光结构,确保了出射光角度的精确可控,使得光线能够按照预设的路径传播,还简化了导光结构的具体构造,降低制作成本,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随着光学膜技术的迭代发展,部分产品要求具有在不同的角度能够看到不同画面的效果,对相关显示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针对这一需求,业界主要提出了两种技术方案:遮挡以及不同视角显示不同内容。遮挡技术方案主要利用物理或光学手段,对可视角度进行限制,通过设计特定的遮挡结构或材料,使得只有在正面一定角度范围内的观察者才能看到显示的内容。对于不同视角下显示不同内容的方案,现有技术多为利用不同电压使观测者在不同角度观测到的灰阶不同来达到类似效果。

2、采用遮挡方案时,虽然其实现方式相对简便且成本较低,但这一方案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发出的光会被遮挡物吸收,从而导致发出的光利用率降低,光强度的减弱不仅可能降低设备的性能表现,还可能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采用不同视角显示不同图像的方案时,需要利用不同电压来调控,确保观测者在不同角度观测到的灰阶呈现出明显差异,该技术路线技术实现难度高、设计复杂、生产成本高。

3、因此实现在不同的角度能够看到不同画面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难点,需要在技术实现、设计、生产以及用户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可以与显示屏幕像素布局紧密配合,使得不同像素位置的光源能够以独特的角度出射,实现观察者在不同角度能够观看到不同的图像效果,正面视角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屏幕的主要图像,而左侧及右侧则能够展示其他辅助画面。

2、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单元,导光单元内包括正视导光结构及侧视导光结构,正视导光结构和侧视导光结构具有光入射部分及光出射部分,正视导光结构和侧视导光结构的光入射部分均位于导光板的同一侧,光出射部分位于导光板的另一侧,正视导光结构的光出射角度与导光板表面的夹角范围在60°-90°范围内,侧视导光结构的光出射角度与导光板表面的夹角在20°-60°范围内。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正视导光结构包括柱体部分以及在柱体部分上方的半球形结构部分,且柱体部分与半球形结构部分一体形成。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视导光结构包括主体结构以及覆盖在主体结构上的遮光片,主体结构内包括不透光部分,主体结构的形状为第一直角三角形。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不透光部分的形状为第二直角三角形,第一直角三角形和第二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之间形成透光通道,遮光片覆盖在第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下半部分。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导光单元内包括一个正视导光结构以及两个侧视导光结构,两个侧视导光结构对称设置在正视导光结构两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视导光结构的直角边设置在外侧,正视导光结构及侧视导光结构呈长条状布置,相邻两个导光单元内的侧视导光结构在直角边处相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结构及不透光部分的尺寸参数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9、且

10、其中,l为侧视导光结构底边的宽度,h为侧视导光结构的高度,x为不透光部分底边的宽度。

11、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显示层以及前述的导光板,导光板设置在显示层上,导光板中光线入射部分所在的一侧对应显示层的出光面,显示层具有分别对应导光板中正视导光结构及侧视导光结构的显示区域。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显示区域都具有独立的rgb显示单元,不同类型的导光微结构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不同的内容。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层中对应正视导光结构的显示区域中显示像素的数量为侧视导光结构显示像素数量的整数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正视导光结构和侧视导光结构,实现正视角所观看影像与左右视角观看影像不同,起到防窥效果,同时令左右侧可看到预设图像,而非传统的黑屏幕。正视导光结构和侧视导光结构交替优化导光结构的排列和布局,可以实现更均匀的光分布、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以及更低的能耗。根据光线的全反射原理形成侧视导光结构,确保出射光角度的可控性,简化导光结构的具体结构,降低制作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内包括正视导光结构(100)及侧视导光结构(200),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和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具有光入射部分及光出射部分,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和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的所述光入射部分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同一侧,所述光出射部分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的光出射角度与所述导光板表面的夹角范围在60°-90°范围内,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的光出射角度与所述导光板表面的夹角在20°-60°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包括柱体部分以及在所述柱体部分上方的半球形结构部分,且所述柱体部分与所述半球形结构部分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包括主体结构以及覆盖在所述主体结构上的遮光片(210),所述主体结构内包括不透光部分(220),所述主体结构的形状为第一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部分(220)的形状为第二直角三角形,第一直角三角形和第二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之间形成透光通道,所述遮光片(210)覆盖在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下半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光单元内包括一个正视导光结构(100)以及两个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两个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对称设置在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的直角边设置在外侧,正视导光结构(100)及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呈长条状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导光单元内的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在直角边处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及所述不透光部分(220)的尺寸参数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8.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显示层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所述导光板中光线入射部分所在的一侧对应所述显示层的出光面,所述显示层具有分别对应所述导光板中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及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的显示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显示区域都具有独立的RGB显示单元,不同类型的导光微结构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不同的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中对应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的显示区域中显示像素的数量为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显示像素数量的整数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内包括正视导光结构(100)及侧视导光结构(200),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和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具有光入射部分及光出射部分,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和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的所述光入射部分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同一侧,所述光出射部分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的光出射角度与所述导光板表面的夹角范围在60°-90°范围内,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的光出射角度与所述导光板表面的夹角在20°-60°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视导光结构(100)包括柱体部分以及在所述柱体部分上方的半球形结构部分,且所述柱体部分与所述半球形结构部分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视导光结构(200)包括主体结构以及覆盖在所述主体结构上的遮光片(210),所述主体结构内包括不透光部分(220),所述主体结构的形状为第一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部分(220)的形状为第二直角三角形,第一直角三角形和第二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之间形成透光通道,所述遮光片(210)覆盖在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下半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哲丁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