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7726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1
本技术公开了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液冷板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流道隔板及涡流发生器,流道隔板平行于液冷板本体的边长,流道隔板沿着与其长度垂直的方向均匀分布,涡流发生器按照一定的规律均匀的分布在流道隔板之间、流道隔板与液冷板本体的边长之间,涡流发生器包括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1/2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本技术通过在液冷板本体内部设置涡流发生器,能够在冷却液中产生纵向涡旋,实现破坏粘性底层的目的,进而实现增强换热的目的;通过在液冷板内部设置流道隔板,可实现聚拢冷却液的目的,促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均通过涡流发生器,进而让涡流发生器的扰流效果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冷板,具体是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


技术介绍

1、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高温下散热,低温下加热或者减少散热。散热主要有四种冷却方式,包括空气自然冷却、强制通风冷却、管道液体冷却及相变材料冷却,其中管道液体冷却采用流道式液冷板,它有较高冷却效率和较低制造成本的特点,为当前电池包采用的主流散热方式。

2、目前,关于电池包内液冷板的流道设计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冷却液和周围环境的换热速度较低,这是因为多数工况下,液冷板内冷却液的流速较低,在多数区域内为层流状态,导致流固换热界面的粘性底层无法得到破坏,从而造成换热热阻高,即换热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能够实现提高换热强度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液冷板本体是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设于液冷板本体的一侧边上,所述液冷板本体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流道隔板及涡流发生器,所述流道隔板平行于所述液冷板本体的边长,所述流道隔板沿着与其长度垂直的方向呈均匀分布;所述涡流发生器按照一定的规律均匀的分布在流道隔板之间、流道隔板与液冷板本体的边长之间。

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涡流发生器包括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1/2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道隔板包括第一流道隔板,第二流道隔板,第三流道隔板,……第n流道隔板,所述第一流道隔板靠近冷却液进口的一端,与液冷板本体的侧边紧密连接,第一流道隔板的另一端与液冷板的另一侧边留有一定空间,第二流道隔板远离冷却液进口的一端与液冷板本体紧密连接,靠近冷却液进口的一端与液冷板的侧边留有一定空间,第三流道隔板与液冷板本体的连接关系与第一流道隔板一致,各个流道隔板交错设置。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包括圆弧侧、尖角侧,所述1/2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包括圆弧侧、直径侧,尖角侧或直径侧正对冷却液来流方向。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冷板本体高度为1mm。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涡流发生器、流道隔板的高度与液冷板本体高度一致。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液冷板本体内置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时,换热强度最高。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液冷板本体内部设置涡流发生器,能够在冷却液中产生纵向涡旋,实现破坏粘性底层的目的,进而实现增强换热的目的,最终能够增加冷却液和电池包内部各部件的换热量;通过在液冷板内部设置流道隔板,可实现聚拢冷却液的目的,促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均通过涡流发生器,进而让涡流发生器的扰流效果最大化;并且通过仿真试验得到液冷板本体内置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时,换热强度最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2)、冷却液进口(6)、冷却液出口(7),所述液冷板本体(2)是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液进口(6)、冷却液出口(7)设于液冷板本体(2)的一侧边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本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流道隔板(3)及涡流发生器,所述流道隔板(3)平行于所述液冷板本体(2)的边长,所述流道隔板(3)沿着与其长度垂直的方向呈均匀分布;所述涡流发生器按照一定的规律均匀的分布在流道隔板(3)之间、流道隔板(3)与液冷板本体(2)的边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发生器包括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1)、1/2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3)包括第一流道隔板(31),第二流道隔板(32),第三流道隔板(33),……第N流道隔板,所述第一流道隔板(31)靠近冷却液进口(6)的一端,与液冷板本体(2)的侧边紧密连接,第一流道隔板(31)的另一端与液冷板的另一侧边留有一定空间,第二流道隔板(32)远离冷却液进口(6)的一端与液冷板本体(2)紧密连接,靠近冷却液进口(6)的一端与液冷板本体(2)的侧边留有一定空间,第三流道隔板(33)与液冷板本体(2)的连接关系与第一流道隔板(31)一致,各个流道隔板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1)包括圆弧侧、尖角侧,所述1/2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包括圆弧侧、直径侧,尖角侧或直径侧正对冷却液来流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本体(2)高度为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发生器、流道隔板(3)的高度与液冷板本体(2)高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液冷板本体(2)内置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1)时,换热强度最高。

...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2)、冷却液进口(6)、冷却液出口(7),所述液冷板本体(2)是中空结构,所述冷却液进口(6)、冷却液出口(7)设于液冷板本体(2)的一侧边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本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流道隔板(3)及涡流发生器,所述流道隔板(3)平行于所述液冷板本体(2)的边长,所述流道隔板(3)沿着与其长度垂直的方向呈均匀分布;所述涡流发生器按照一定的规律均匀的分布在流道隔板(3)之间、流道隔板(3)与液冷板本体(2)的边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发生器包括1/4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1)、1/2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圆柱体型涡流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涡流发生器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3)包括第一流道隔板(31),第二流道隔板(32),第三流道隔板(33),……第n流道隔板,所述第一流道隔板(31)靠近冷却液进口(6)的一端,与液冷板本体(2)的侧边紧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仁吴浩李傲奇王赛张轩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