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7595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该进水位置定位方法包括:对于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中的每一路机架支管路(91),设置支管进油流量计(24)和支管出油流量计(26);支管进油流量计设置在油膜轴承的进油侧,支管出油流量计设置在油膜轴承的出油侧;在轧机生产运行过程中,通过支管进油流量计和支管出油流量计分别检测得出支管进油流量以及支管出油流量,将支管进油流量与支管出油流量作比较,若支管进油流量小于支管出油流量,则判定机架支管路有进水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进水位置定位方法通过检测比较进入和流出轧辊油膜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数据来判断和定位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中的进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轧辊油膜系统相关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的轧机,其中的轧辊通常是基于油膜轴承安装的,这种基于油膜轴承安装的轧辊,其转动的阻力较小,现已成为轧辊安装主要采用的轴承形式。针对油膜轴承需要设置有油膜系统,所述油膜系统的作用是为油膜轴承提供润滑油支持,以使油膜轴承能够正常发挥功能。

2、油膜系统中包括有大量的润滑油管路,由于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润滑油管路难免会出现进水的情况,若进水的情况较为严重时,就会对轧机轧辊的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影响。

3、现有的油膜系统,对于润滑油管路进水的情况并无有效的判断定位手段或措施,从而影响轧机轧辊长期稳定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该进水位置定位方法通过检测比较进入和流出轧辊油膜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数据来判断和定位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中的进水的情况。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油膜系统包括总供油管路、总回油管路、系统油箱以及机架并联组合管路;机架并联组合管路中具有并联的机架支管路,机架并联组合管路中机架支管路并联的两端管口分别为机架并联组合管路的进油管口和出油管口,机架并联组合管路中的每一路机架支管路均对应轧机中的一个机架,机架支管路与其所对应的机架的轧辊的油膜轴承连通,机架并联组合管路的进油管口与系统油箱的供油管口通过总供油管路连接,机架并联组合管路的出油管口与系统油箱的回油管口通过总回油管路连接;

4、所述进水位置定位方法包括:

5、对于机架并联组合管路中的每一路机架支管路,设置支管进油流量计和支管出油流量计;所述支管进油流量计设置在油膜轴承的进油侧,支管进油流量计检测得出的流量数据作为支管进油流量;所述支管出油流量计设置在油膜轴承的出油侧,支管出油流量计检测得出的流量数据作为支管出油流量;

6、在轧机生产运行过程中,对于机架并联组合管路中的每一路机架支管路,通过支管进油流量计和支管出油流量计分别检测得出支管进油流量以及支管出油流量,将支管进油流量与支管出油流量作比较,若支管进油流量小于支管出油流量,则判定机架支管路有进水情况。

7、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架支管路有进水情况时,发出支管进水报警。

8、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架支管路有进水情况时,发出与所述机架支管路对应的支管进水报警。

9、进一步地,所述总供油管路中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总回油管路中设置有油质检测装置。

10、本专利技术的进水位置定位方法,在原有的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中,对应每一路机架支管路均设置有一个支管进油流量计以及一个支管出油流量计,用以检测进入和流出轧辊油膜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得出支管进油流量以及支管出油流量,将两者的流量数据作比较,然后依据数据比较的结果来判断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中是否存在进水的情况,并且对进水的位置进行定位。

11、本专利技术的进水位置定位方法相对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对于进入和流出轧辊油膜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进行检测,得出支管进油流量以及支管出油流量,将两者的流量数据作比较,依据数据比较的结果来判断和定位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中的进水情况,从而便于相关作业人员及时了解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的进水情况,作业人员则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进水情况扩大化,减小进水情况对轧机轧辊油膜轴承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保证轧机轧辊能够长期稳定正常运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油膜系统包括总供油管路(81)、总回油管路(82)、系统油箱(1)以及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中具有并联的机架支管路(91),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中机架支管路(91)并联的两端管口分别为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的进油管口和出油管口,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中的每一路机架支管路(91)均对应轧机中的一个机架(10),机架支管路(91)与其所对应的机架(10)的轧辊的油膜轴承连通,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的进油管口与系统油箱(1)的供油管口通过总供油管路(81)连接,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的出油管口与系统油箱(1)的回油管口通过总回油管路(8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机架支管路(91)有进水情况时,发出支管进水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机架支管路(91)有进水情况时,发出与所述机架支管路(91)对应的支管进水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供油管路(81)中设置有过滤器(3),所述总回油管路(82)中设置有油质检测装置(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轧辊油膜系统润滑油管路进水位置定位方法,油膜系统包括总供油管路(81)、总回油管路(82)、系统油箱(1)以及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中具有并联的机架支管路(91),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中机架支管路(91)并联的两端管口分别为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的进油管口和出油管口,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中的每一路机架支管路(91)均对应轧机中的一个机架(10),机架支管路(91)与其所对应的机架(10)的轧辊的油膜轴承连通,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的进油管口与系统油箱(1)的供油管口通过总供油管路(81)连接,机架并联组合管路(9)的出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盛意张玲胡强沈荣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