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754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属于焊接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械臂、控制台与两台变位机,所述机械臂安设在控制台顶部,所述机械臂顶壁固定安设有电弧传感器,所述机械臂侧壁安设有图像传感器,所述变位机与支撑台之间安设有用于限制变位机位置的固定机构,所述变位机顶壁固定连接有卡盘,所述卡盘内安设有用于调节角度的微调控制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机械臂侧壁设置图像传感器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固定机构与微调控制机构,使得变位机可以被放置到便于工作人员取放工件的高度,且变位机可以根据图像传感器的指示进行细微调节,进而使得工件在产生形变后可以被及时调整角度,从而保证工件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焊接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负责焊接工作的机器人,属于工业机器人的一种,工业机器人通常包括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机械臂,机械臂上会有多个可以自由编程的轴,而焊接机器人是指末端轴为焊枪的工业机器人,为了保证机器人可以追踪焊缝轨迹,就需要在机器人上设置电弧传感器,通过探测焊炬高度和左右偏差,作为气体保护焊焊缝自动跟踪系统的输入信号,进而实现焊接机器人自动跟踪焊缝的目的,在焊接管板或是有相贯线的复杂且焊接难度较高的工件时,焊接机器人除了包含有常规的用于焊接的机械臂之外,还需要配套设置用于固定工件的变位机。

2、一般在自动焊接前,会将工件先固定在变位机上,而后单独调节变位机,使得工件朝向更加方便机械臂焊接的方向,然后机械臂再识别工件上的焊接轨迹后进行自动焊接,但是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被焊接的工件在热量作用下可能产生小范围的形变,形变量比较小,因此就算察觉到形变,也难以利用变位机来及时调整工件角度与位置,这些形变会对焊接后的工件质量产生影响,导致成品率下降,同时,由于变位机的高度相较于机械臂较低,工作人员在取放工件时都需要弯腰,因此在长期工作下,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较大的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变位机难以根据工件在被焊接时产生的形变及时变换角度,同时变位机的高度会使得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弯腰取放工件,而提出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包括机械臂、控制台与两台变位机,所述机械臂安设在控制台顶部,所述机械臂顶壁固定安设有电弧传感器,所述机械臂侧壁安设有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台相对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底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架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台,两个所述变位机分别安设在两个支撑台顶壁,所述变位机与支撑台之间安设有用于限制变位机位置的固定机构,所述变位机顶壁固定连接有卡盘,所述卡盘内安设有用于调节角度的微调控制机构。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械臂上设置图像传感器,在焊接过程中,图像传感器就可以观察被焊接的工件,进而在工件发生形变之后,通过控制微调控制机构,使得工件的位置发生微调,最终保证工件的成品率。

5、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支撑腿远离支撑架一端安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背向支撑腿一侧与地面相抵,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材质。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与支撑台的设计,使得变位机可以被抬升到便于工作人员取放工件的高度,而支撑腿与缓冲垫的设置,则使得变位机可以被稳定放置在支撑台上。

7、优选地,所述变位机底壁安设有横梁,所述横梁顶壁安设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两个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双轴电机来同时驱动变位机与固定机构,当双轴电机运转时,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都会向着相同的方向进行转动。

9、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部半齿轮、推动杆、转动杆、卡杆、恢复弹簧以及两个侧边杆,所述底部半齿轮与支撑架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顶壁开设有通过孔,所述底部半齿轮从通过孔中穿过,所述底部半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在底部半齿轮侧壁,所述推动杆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转动杆的中间位置与支撑架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顶壁开设有穿孔,所述转动杆的上半部分从穿孔中穿出,所述卡杆固定连接在转动杆的上半部分侧壁,所述变位机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恢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下半部分侧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侧壁安设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安设在转动杆下方,所述转动杆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一端为开放设计,两个所述侧边杆分别与支撑架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侧边杆分别安设在转动杆两侧,所述侧边杆为“l”形,所述侧边杆的短边正对着限制槽的开放端。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双轴电机带动底部半齿轮转动时,就会使得推动杆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使得卡杆将底部框架侧壁的通孔卡住,使得变位机被固定在支撑台上,而且转动杆的转动还可以使得压力开关被打开,进而为控制台通电,使得只有在变位机被稳定放置在支撑台上之后,才可以启动机械臂进行焊接。

11、优选地,所述转动杆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支撑架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杆与固定杆均位于转动台内部,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与转动台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杆需要在推动杆带动下,绕着转动杆的中间位置转动,所以需要将转动杆的转动点设置在距离支撑架一定距离的位置,便于转动杆绕着固定杆转动。

13、优选地,所述变位机包括底部框架、顶部半齿轮、中心杆以及转动组件,所述双轴电机安设在底部框架中,所述中心杆与底部框架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顶部半齿轮固定连接在中心杆侧壁,所述顶部半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所述转动组件固定套设在中心杆上,所述转动组件与卡盘底壁转动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变位机可以进行多角度转动,双轴电机可以通过带动顶部半齿轮转动,使得变位机进行纵向转动,而转动组件则可以带动变位机以及顶部的工件进行横向转动。

15、优选地,所述微调控制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传动杆、锥齿轮、锥齿盘、螺旋槽、若干卡爪、若干卡块以及若干顶块,所述卡盘中开设有空腔,所述伺服电机安设在空腔中,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锥齿轮固定连接在传动杆远离伺服电机一端侧壁,所述锥齿盘与空腔底壁转动连接,所述锥齿盘与锥齿轮啮合,所述螺旋槽固定安设在锥齿盘顶壁,所述卡盘顶壁开设有若干运动槽,若干所述卡块分别安设在若干运动槽中,若干所述卡爪分别安设在若干卡块底壁,每个所述卡爪均与螺旋槽侧壁螺纹连接,每个所述卡块顶壁均安设有两个电推杆,两个所述电推杆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顶块安设在两个电推杆顶壁,若干所述顶块相对一侧侧壁均安设有橡胶块。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推杆与控制台电性连接,而图像传感器也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以图像传感器在察觉到工件产生形变之后,就可以通知控制台,而后控制台就可以控制若干电推杆运动,进而使得顶块在顶住工件的状态下进行微调,使得工件可以及时调节自身的位置。

17、优选地,所述空腔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开设有转动孔,所述传动杆穿过转动孔且与转动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外径与转动孔的内径一致。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设在空腔中的伺服电机会将转动效果通过传动杆传递到锥齿轮上,为了保证锥齿轮与传动杆的稳定性,就需要在传动杆下方设置用于支撑传动杆的支撑板,使得传动杆可以稳定传递转动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包括机械臂(1)、控制台(2)与两台变位机,所述机械臂(1)安设在控制台(2)顶部,所述机械臂(1)与控制台(2)电性连接,所述机械臂(1)顶壁固定安设有电弧传感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1)侧壁安设有图像传感器(4),所述图像传感器(4)与控制台(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台(2)相对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两个所述支撑架(5)底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所述支撑架(5)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台(7),两个所述变位机分别安设在两个支撑台(7)顶壁,所述变位机与支撑台(7)之间安设有用于限制变位机位置的固定机构,所述变位机顶壁固定连接有卡盘(8),所述卡盘(8)内安设有用于调节角度的微调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支撑腿(6)远离支撑架(5)一端安设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背向支撑腿(6)一侧与地面相抵,所述缓冲垫(9)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机底壁安设有横梁(10),所述横梁(10)顶壁安设有双轴电机(11),所述双轴电机(11)两个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部半齿轮(14)、推动杆(15)、转动杆(16)、卡杆(17)、恢复弹簧(18)以及两个侧边杆(19),所述底部半齿轮(14)与支撑架(5)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7)顶壁开设有通过孔(20),所述底部半齿轮(14)从通过孔(20)中穿过,所述底部半齿轮(14)与第一齿轮(12)啮合,所述推动杆(15)固定连接在底部半齿轮(14)侧壁,所述推动杆(15)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转动杆(16)的中间位置与支撑架(5)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7)顶壁开设有穿孔(21),所述转动杆(16)的上半部分从穿孔(21)中穿出,所述卡杆(17)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6)的上半部分侧壁,所述变位机侧壁开设有通孔(22),所述恢复弹簧(18)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6)下半部分侧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5)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5)侧壁安设有压力开关(23),所述压力开关(23)与控制台(2)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23)安设在转动杆(16)下方,所述转动杆(16)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限制槽(24),所述限制槽(24)一端为开放设计,两个所述侧边杆(19)分别与支撑架(5)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侧边杆(19)分别安设在转动杆(16)两侧,所述侧边杆(19)为“L”形,所述侧边杆(19)的短边正对着限制槽(24)的开放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6)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5),所述支撑架(5)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台(26),所述转动杆(16)与固定杆(25)均位于转动台(26)内部,所述固定杆(25)两端分别与转动台(26)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机包括底部框架(27)、顶部半齿轮(28)、中心杆(29)以及转动组件(30),所述双轴电机(11)安设在底部框架(27)中,所述中心杆(29)与底部框架(27)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顶部半齿轮(28)固定连接在中心杆(29)侧壁,所述顶部半齿轮(28)与第二齿轮(13)啮合,所述转动组件(30)固定套设在中心杆(29)上,所述转动组件(30)与卡盘(8)底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控制机构包括伺服电机(31)、传动杆(32)、锥齿轮(33)、锥齿盘(34)、螺旋槽(35)、若干卡爪(36)、若干卡块(37)以及若干顶块(38),所述卡盘(8)中开设有空腔,所述伺服电机(31)安设在空腔中,所述传动杆(32)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31)输出端,所述锥齿轮(33)固定连接在传动杆(32)远离伺服电机(31)一端侧壁,所述锥齿盘(34)与空腔底壁转动连接,所述锥齿盘(34)与锥齿轮(33)啮合,所述螺旋槽(35)固定安设在锥齿盘(34)顶壁,所述卡盘(8)顶壁开设有若干运动槽(39),若干所述卡块(37)分别安设在若干运动槽(39)中,若干所述卡爪(36)分别安设在若干卡块(37)底壁,每个所述卡爪(36)均与螺旋槽(35)侧壁螺纹连接,每个所述卡块(37)顶壁均安设有两个电推杆(40),两个所述电推杆(40)均与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包括机械臂(1)、控制台(2)与两台变位机,所述机械臂(1)安设在控制台(2)顶部,所述机械臂(1)与控制台(2)电性连接,所述机械臂(1)顶壁固定安设有电弧传感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1)侧壁安设有图像传感器(4),所述图像传感器(4)与控制台(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台(2)相对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两个所述支撑架(5)底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所述支撑架(5)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台(7),两个所述变位机分别安设在两个支撑台(7)顶壁,所述变位机与支撑台(7)之间安设有用于限制变位机位置的固定机构,所述变位机顶壁固定连接有卡盘(8),所述卡盘(8)内安设有用于调节角度的微调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支撑腿(6)远离支撑架(5)一端安设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背向支撑腿(6)一侧与地面相抵,所述缓冲垫(9)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机底壁安设有横梁(10),所述横梁(10)顶壁安设有双轴电机(11),所述双轴电机(11)两个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识别焊接轨迹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部半齿轮(14)、推动杆(15)、转动杆(16)、卡杆(17)、恢复弹簧(18)以及两个侧边杆(19),所述底部半齿轮(14)与支撑架(5)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7)顶壁开设有通过孔(20),所述底部半齿轮(14)从通过孔(20)中穿过,所述底部半齿轮(14)与第一齿轮(12)啮合,所述推动杆(15)固定连接在底部半齿轮(14)侧壁,所述推动杆(15)的纵截面为“l”形,所述转动杆(16)的中间位置与支撑架(5)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7)顶壁开设有穿孔(21),所述转动杆(16)的上半部分从穿孔(21)中穿出,所述卡杆(17)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6)的上半部分侧壁,所述变位机侧壁开设有通孔(22),所述恢复弹簧(18)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6)下半部分侧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5)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5)侧壁安设有压力开关(23),所述压力开关(23)与控制台(2)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23)安设在转动杆(16)下方,所述转动杆(16)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限制槽(24),所述限制槽(24)一端为开放设计,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伟王鲁罗啸盛刚田秋慧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晨发泰达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