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及两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734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9
本技术涉及两轮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及两轮车,后扶手安装结构包括扶手、车架和连接件,扶手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开设有前后相错的通孔,车架对应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一端的限位件,不同连接杆远离限位件的一端分别穿过前通孔和后通孔与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配合连接,前通孔对应的连接杆在限位件和安装板之间和后通孔对应的连接杆在车架和安装板之间均套设有弹性件,安装板在后通孔远离前通孔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块,车架在按压块对应位置设置有触发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后扶手安装结构及两轮车无需设置旋转轴就能够检测多人共乘信号,结构简化,降低了制造工序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两轮车,特别涉及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及两轮车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大部分共享两轮车仅支持单人骑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多人共乘一辆共享两轮车的情况,这一情况大大降低了共享两轮车骑行的安全性,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为避免多人共乘一辆共享两轮车的情况发生,共享两轮车需要对是否多人共乘一辆共享两轮车进行检测,而现有的共享两轮车检测多人共乘一辆两轮车的方法需要在扶手和车架之间设置旋转轴,通过多人共乘施加的压力,使得扶手与车架之间通过旋转轴发生旋转从而触发多人共乘信号,然而旋转轴的设置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使得制造工艺流程更加繁多。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的共享两轮车检测多人共乘一辆共享两轮车需要设置旋转轴,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使得制造工艺流程更加繁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及两轮车。

2、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该后扶手安装结构包括扶手、车架和连接件,所述扶手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前后相错的前通孔和后通孔,所述车架对应所述前通孔和后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一端的限位件,不同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前通孔和后通孔与所述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前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接杆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和所述后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接杆在所述车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均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安装板在所述后通孔远离所述前通孔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块,所述车架在所述按压块对应位置设置有触发开关。

3、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与所述两轮车信号连接。

4、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两个所述前通孔和一个所述后通孔,两个所述前通孔和一个所述后通孔在所述安装板上的位置分布形成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5、优选地,所述扶手还包括支撑部,所述安装板沿远离所述车架方向延伸出所述支撑部。

6、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扶手之间设置有垫片。

7、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对应的螺纹。

8、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为压力触发开关和/或距离触发开关。

9、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0、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两轮车,所述两轮车包括所述后扶手安装结构,所述后扶手安装结构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两轮车上。

11、优选地,所述两轮车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触发开关信号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及两轮车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技术的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包括扶手、车架和连接件,扶手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开设有前后相错的前通孔和后通孔,车架对应前通孔和后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一端的限位件,不同连接杆远离限位件的一端分别穿过前通孔和后通孔与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配合连接,前通孔对应的连接杆在限位件和安装板之间和后通孔对应的连接杆在车架和安装板之间均套设有弹性件,通过利用上述后扶手安装结构容纳弹性件,在两轮车无多人共乘的情况下,前通孔处的弹性件由于受到限位件和扶手的挤压而将扶手向下压,后通孔处的弹性件由于受到车架和扶手的挤压从而将扶手向上顶,从而弹性件、扶手和车架形成平衡状态,当多人共乘两轮车时,平衡被打破,弹簧发生形变,扶手转动角度。扶手的转动无需额外设置旋转轴,只需改变扶手结构并增加弹性件即可实现多人共乘两轮车时扶手旋转从而使得触发开关得到触发,而安装板在后通孔远离前通孔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块,车架在按压块对应位置设置有触发开关,扶手转动使得按压块触发了触发开关,从而实现对多人共乘一辆共享两轮车检测。通过上述结构无需设置旋转轴使得扶手转动,减少了结构的复杂度,降低制造工序和成本,能够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对多人共乘一辆两轮车检测。

14、2、本技术的触发开关与两轮车信号连接。通过触发开关与两轮车信号连接,使得触发开关一旦被触发,能够通过信号连接使得两轮车获得两轮车是否为多人共乘的状态信息,两轮车对状态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便捷具有时效性。

15、3、本技术的通孔包括两个前通孔和一个后通孔,两个前通孔和一个后通孔在安装板上的位置分布形成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两个前通孔和一个后通孔在安装板上形成了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该位置分布使得连接件利用此分布进行连接固定时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三角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使得后扶手安装结构以较少的通孔数来实现较好的固定效果,既保证了固定效果,同时也节省了连接件的数量。

16、4、本技术的扶手还包括支撑部,安装板沿远离车架方向延伸出支撑部。通过设置安装板沿远离车架方向延伸出支撑部使得扶手扶的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同时当多人共乘时的外力传导从支撑部传导至安装板,使得扶手发生转动从而触发了触发开关,能够使得整个外力的传导过程更加合理高效,避免由于外力传导不畅导致难以对触发开关进行触发而降低后扶手安装结构检测多人共乘状态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17、5、本技术的连接件与扶手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的设置使得连接件与扶手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连接而不打滑,避免连接件与扶手之间连接关系不稳定。

18、6、本技术的连接件为螺栓,连接孔内设置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通过将连接件设置为螺栓,并在连接孔内设置与螺栓对应的螺纹,使得结构拆卸更加方便,螺栓和螺纹具有能够承受巨大应力的特点,保证了连接件与连接孔配合连接的稳定性。

19、7、本技术的触发开关为压力触发开关和/或距离触发开关。通过设置触发开关为压力触发开关和/或距离触发开关,可以利用检测按压块对触发开关所接触产生的压力,或者检测按压块与触发开关之间距离所产生的变化,或者两者兼具,对多人共乘所造成的扶手旋转进行检测,能够以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准度实现检测,大大提升了检测多人是否共乘一辆两轮车的检测效果。

20、8、本技术的弹性件为弹簧。通过将弹性件设置为弹簧,弹簧具有易形变,弹性大的优点,能够在多人共乘时发挥特性使得扶手转动角度,从而对触发开关进行触发。在多人共乘的外力消失后,能够迅速恢复至原有状态,而不会因为之前多人共乘施加外力所造成的效果对后续弹簧恢复位置状态造成影响,提高了检测多人共乘一辆两轮车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2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两轮车,与上述后扶手安装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22、10、本技术的两轮车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触发开关信号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两轮车收到触发开关的触发信号后,可以利用控制执行报警和/或断电操作,防止多人共乘一辆两轮车的情况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用于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扶手安装结构包括扶手、车架和连接件,所述扶手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前后相错的前通孔和后通孔,所述车架对应所述前通孔和后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一端的限位件,不同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前通孔和后通孔与所述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前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接杆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和所述后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接杆在所述车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均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安装板在所述后通孔远离所述前通孔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块,所述车架在所述按压块对应位置设置有触发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与所述两轮车信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两个所述前通孔和一个所述后通孔,两个所述前通孔和一个所述后通孔在所述安装板上的位置分布形成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还包括支撑部,所述安装板沿远离所述车架方向延伸出所述支撑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扶手之间设置有垫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对应的螺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为压力触发开关和/或距离触发开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9.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所述后扶手安装结构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两轮车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触发开关信号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扶手安装结构,用于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扶手安装结构包括扶手、车架和连接件,所述扶手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前后相错的前通孔和后通孔,所述车架对应所述前通孔和后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一端的限位件,不同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前通孔和后通孔与所述前连接孔和后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前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接杆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和所述后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接杆在所述车架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均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安装板在所述后通孔远离所述前通孔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块,所述车架在所述按压块对应位置设置有触发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与所述两轮车信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两个所述前通孔和一个所述后通孔,两个所述前通孔和一个所述后通孔在所述安装板上的位置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芳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松果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