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67277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铜内电极浆料包括以下制备原料:铜粉、陶瓷粉、锰化合物、树脂、有机溶剂、助剂;所述锰化合物在所述浆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3wt%;所述锰化合物和铜粉的质量比为(0.02~0.07):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内电极浆料,通过加入锰化合物,使得锰化合物可以与介质层中的介质陶瓷粉反应生成Mn‑Si‑O的二次玻璃相,促进介质层中陶瓷的烧结,通过调节锰化合物在浆料中的用量占比以及锰化合物和铜粉的质量比,减少烧结过程中出现的铜内电极开裂等缺陷,得到的铜内电极具有良好的连续性,铜内电极和端电极的接触电阻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极材料,尤其涉及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要求片式电子元件要进一步小型化,而且高可靠、高频率、低成本。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电气设备中用量最大的片式元件。由最初应用在军用、民用电子整机中的振荡、耦合、滤波、旁路电路中,现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家用电器、无人机等领域。现有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多层堆叠的介电层、彼此相对配置且有介电层位于其间的内部电极、以及分别与内部电极电连接的端电极组成。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内部电极多使用贱金属,如铜、镍等,铜内电极浆料主要由铜金属相、有机相、陶瓷相等组成,其成分和配比决定烧结后产品的性能。铜内电极用铜浆的性能,对于电容器的强度、可靠性等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高q值产品来说,叠层层数少,对内电极连续性、绝缘电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其与瓷体有良好的适配性,可减少烧结过程中出现的铜内电极开裂等缺陷,可靠性好。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铜内电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包括以下制备原料:铜粉、陶瓷粉、锰化合物、树脂、有机溶剂、助剂;所述锰化合物在所述浆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3wt%;所述锰化合物和铜粉的质量比为(0.02~0.07):1。

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为:在瓷体烧结过程,锰化合物可以与介质层中的介质陶瓷粉反应生成mn-si-o的二次玻璃相,促进介质层中陶瓷的烧结,使介质层陶瓷的晶粒快速完成发育,完成瓷体的烧结,且晶粒不会过度生长,从而不会对产品电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浆料中的陶瓷粉晶粒长大,促进二次玻璃相沿晶界扩散至电极-介质层的界面处,增加了电子跃迁的势垒从而提高产品的绝缘电阻和可靠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在铜内电极浆料配方中添加锰化合物,能够有效解决内电极的电极连续性差以及接触电阻高的问题。

7、锰化合物在浆料中的含量在1~3wt%时,能够得到绝缘电阻高、接触电阻低且强度良好的产品。若锰化合物在浆料中的含量低于1wt%时,锰化合物不足以提供烧结助剂的作用,对瓷体的烧结速率无影响,介质层陶瓷的晶粒正常长大,产品的绝缘电阻降低并且接触电阻增大;反之占比超过3wt%时,介质层陶瓷烧结过快,晶粒未发育完全,烧结进程已经完成,影响瓷体本身的结构强度,其次在烧结过程中mn原子半径相比其他金属原子半径小,过多的mn原子进入晶格导致晶体结构不稳而崩塌。

8、锰化合物和铜粉的质量比为(0.02~0.07):1时,对介质层陶瓷的烧结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若锰化合物含量太低,低于铜粉的2%时,由于铜粉的比表面积比介质层陶瓷粉小,所以在锰化合物含量较低的情况下,烧结过程中锰化合物主要聚集在铜粉的晶界周围,此时,锰化合物对介质层陶瓷粉的烧结起不到促进作用;反之锰化合物含量太高,高于铜粉的7%的条件下,烧结过程中二者易形成铜锰合金相,铜锰合金具有抗烧结性,导致瓷体所需要的烧结温度变高,在实际的烧结过程中,会导致瓷体烧结不充分,强度降低。

9、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锰化合物在所述浆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5~2.5wt%。

10、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45~60份铜粉、10~20份陶瓷粉、1~3份锰化合物、3~7份树脂、20~35份有机溶剂、1~5份助剂。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48~55份铜粉、12~17份陶瓷粉、1.5~2.5份锰化合物、3~4份树脂、25~30份有机溶剂、1~3份助剂。

12、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铜粉包括球形铜粉、片状铜粉或树枝状铜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铜粉选自球形铜粉;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球形铜粉的平均粒径为200~600nm。

13、所述铜粉可由pvd法、cvd法、湿化学法等制备方法制得,具体制备方法不限。

14、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锰化合物包括锰的氧化物、锰的氢氧化物或锰盐中的至少一种。

15、优选地,锰的氧化物包括一氧化锰(mno)、二氧化锰(mno2)、三氧化二锰(mn2o3)、四氧化三锰(mn3o4)、亚锰酸酐(mn2o5)、锰酸酐(mno3)或高锰酐(mn2o7)中的至少一种。

16、优选地,锰的氢氧化物包括mn(oh)2、mn(oh)3或mn(oh)4中的至少一种。

17、优选地,所述锰盐包括二价锰盐、锰酸盐或高锰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二价锰盐优选包括硫酸锰、二氯化锰、硝酸锰、碳酸锰、磷酸锰或硼酸锰中的至少一种;锰酸盐优选包括锰酸钾、锰酸钠或锰酸钙中的至少一种;高锰酸盐优选包括高锰酸钾、高锰酸钠或高锰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18、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锰化合物包括mno、mno2、mn(oh)2、mn(oh)3、硫酸锰、二氯化锰或硝酸锰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锰化合物包括mno、mn(oh)2或硫酸锰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锰化合物选自mno。

19、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陶瓷粉包括srzro3、cazro3、casrzro3、catizro3中的至少一种。

20、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陶瓷粉的d50粒度为50~300nm。

21、所述陶瓷粉可由固相合成法、化学沉淀法、草酸共沉淀法、柠檬酸盐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碳酸盐沉淀法等制备方法制得,具体制备方法不限。

22、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乙基纤维素或酚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23、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松油醇、二氢松油醇或二乙醚中的至少一种。

24、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中,所述助剂包括无机添加剂、分散剂或其组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无机添加剂和分散剂。

25、优选地,所述助剂中,所述无机添加剂包括氧化钇、氧化镁或氧化铋中的至少一种。

26、优选地,所述助剂中,所述分散剂包括酸性基团共聚物、聚氧化烯化合物或硅氧烷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27、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45~60份铜粉、10~20份陶瓷粉、1~3份锰化合物、3~7份树脂、20~35份有机溶剂、0.5~3份无机添加剂、0.5~2份分散剂。

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铜内电极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48~55份铜粉、12~17份陶瓷粉、1.5~2.5份锰化合物、3~4份树脂、25~30份有机溶剂、0.5~1.5份无机添加剂、0.5~1.5份分散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原料:铜粉、陶瓷粉、锰化合物、树脂、有机溶剂、助剂;所述锰化合物在所述浆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3wt%;所述锰化合物和铜粉的质量比为(0.02~0.0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45~60份铜粉、10~20份陶瓷粉、1~3份锰化合物、3~7份树脂、20~35份有机溶剂、1~5份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包括球形铜粉、片状铜粉或树枝状铜粉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锰化合物包括锰的氧化物、锰的氢氧化物或锰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包括SrZrO3、CaZrO3、CaSrZrO3、CaTiZrO3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乙基纤维素或酚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添加剂包括氧化钇、氧化镁或氧化铋中的至少一种;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各制备原料混合,得到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

9.一种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包括内电极,所述内电极由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浆料制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介质层,所述介质层采用的介质陶瓷粉的平均粒径为100~300n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原料:铜粉、陶瓷粉、锰化合物、树脂、有机溶剂、助剂;所述锰化合物在所述浆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3wt%;所述锰化合物和铜粉的质量比为(0.02~0.0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45~60份铜粉、10~20份陶瓷粉、1~3份锰化合物、3~7份树脂、20~35份有机溶剂、1~5份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包括球形铜粉、片状铜粉或树枝状铜粉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锰化合物包括锰的氧化物、锰的氢氧化物或锰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内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包括s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红孙健
申请(专利权)人: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