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其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其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7249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其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溶剂中,在四三苯基膦钯和碱金属的碳酸盐的存在下,将如式Ia所示化合物与如式Ib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偶联反应;所述溶剂为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提高了产物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反应条件简单,工艺可操作性强,利于工业生产,减少三废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其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与其他信号通路相比,这条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它主要由三个组分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和转录因子stat。

2、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激酶,阻断jak/stat通路,janus激酶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有4个家族成员,分别是jak1、jak2、tyk2和jak3,前3者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而jak3仅存在于骨髓和淋巴系统。临床上jak抑制剂主要用于筛选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免疫性疾病(如斑秃、白癜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等治疗药物。

3、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i,其化学结构为是一种jak激酶抑制剂,能够同时抑制jak1,jak2,jak3,尤其是对jak1,jak2具有较好的选择抑制性,临床前研究证明,式i化合物对肿瘤及免疫性疾病(如斑秃、白癜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具有较好的药效。

4、专利wo2014/111037公开了化合物式i及其制备方法。在该专利中,以3-(氰基亚甲基)氮杂环丁烷-1-甲酸叔丁酯为原料,经过加成、suzuki偶联、脱保护、buchwald偶联4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式i化合物,改路线主要适合药物化学结构改造,实验室小试,并且改路线中各步反应收率均偏低,尤其是最后一步反应转化率非常低,仅仅为14%,并且是在微波条件下反应,不利于放大进行工业化生产。

5、

6、基于此,亟需开发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反应路线短,收率较高,操作简便,后处理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收率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其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提高了产物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反应条件简单,工艺可操作性强,利于工业生产,减少三废生成。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溶剂中,在四三苯基膦钯和碱金属的碳酸盐的存在下,将如式ia所示化合物与如式ib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偶联反应,即可;所述溶剂为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

3、

4、其中x1为卤素、-ots或-otf;

5、m为

6、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卤素一般为氟、氯、溴或碘。

7、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0.1-1:6;更优选为1:0.2-1:3;例如1:0.5、1:1或1:2。

8、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碱金属的碳酸盐可为本领域suzuki偶联反应常用的碱;优选为碳酸钠和/或碳酸钾,最优选为碳酸钠。

9、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溶剂的用量一般不影响的进行即可,优选化合物ia与溶剂的摩尔质量比优选为1mol:(1-10)kg,更优选为1mol:(3-7)kg,例如1mol:(4.8-5)kg。

10、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如式ib所示化合物与所述的如式ia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9:1-1.5:1,更优选为1:1-1.2:1;例如1:1、1.1:1或1.2:1。

11、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碱金属的碳酸盐与所述的如式ia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0.6:1-4:1,更优选0.7:1-3:1;例如1:1或2:1。

12、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四三苯基膦钯与所述的如式ia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优选1%-10%,更优选2%-8%;例如4%或6%。

13、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保护气体可为本领域suzuki偶联反应常用的保护气体,优选氮气、氖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偶联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100℃;更优选35-90℃;例如为40±5℃、55±5℃、70±5℃或85±5℃。

15、所述的偶联反应中,所述的偶联反应的进程可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手段进行监控(例如tlc、lc-ms或hplc等),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的偶联反应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以所述的如式ia所示化合物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不再变化为准,通常反应时间的长短一定程度取决于反应物投料量的多少,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本专利技术某一实施例中,在化合物ia的投料量为7.2mol且温度为55±5℃时,所述的偶联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10h,更优选为3-8h,例如6h。

16、本专利技术某一较佳地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偶联反应采用碳酸钠作为碱,反应温度为55±5℃,如式ib所示化合物与所述的如式ia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所述的四三苯基膦钯与所述的如式ia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8%,所述的碳酸钠与所述的如式ia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为1:1,如式ia所示化合物与溶剂的摩尔质量比1mol:5kg,反应时间为6小时。

17、所述的偶联反应结束后还可包括后处理过程。所述的后处理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将反应体系降温至15℃-35℃(例如,25±5℃)后与水混合,保温1-4小时(例如,2小时),进行固液分离,得固体。所述固体可进一步进行重结晶。所述重结晶优选包括如下步骤:将所得固体与无水乙醇混合,升温至40℃-70℃(例如,60±5℃),保温搅拌0.5-1.5小时(例如,1小时),再降温(例如,降温至5℃-15℃)继续保温搅拌(例如1-3小时,优选2小时),进行固液分离,得重结晶后固体。所述重结晶后固体还可进一步进行金属消除处理。所述金属消除处理优选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重结晶后固体、丙酮、水、金属消除剂混合,在10℃-30℃(优选25±5℃)下,调节体系酸碱度为ph=6-8(优选ph=7),升温至50℃-65℃保温,热过滤得母液,母液在10℃-30℃(优选20±5℃)下与水混合,并保温搅拌6-16小时(优选9-10小时),再固液分离,固体真空干燥即可。

18、所述的偶联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过程、重结晶和金属消除处理中,所述的固液分离可用本领域的常规的方法,优选离心和/或过滤。

19、所述的偶联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过程中,所述化合物ia与所述水的摩尔质量比优选为1mol:(3-10)kg,更优选1mol:(4-6)kg,例如1mol:5.6kg。

20、所述重结晶中,所述无水乙醇与所述化合物ia的质量摩尔比优选为(1-2)kg:1mol,更优选为1.6kg:1mol。

21、所述金属消除处理中,所述丙酮与所述化合物ia的质量摩尔比优选(4-7)kg:1mol,更优选6.25kg:1mol。

22、所述金属消除处理中,所述水与所述化合物ia的质量摩尔比优选(1-3)kg:1m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溶剂中,在四三苯基膦钯和碱金属的碳酸盐的存在下,将如式Ia所示化合物与如式Ib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偶联反应;所述溶剂为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如式SM1所示化合物和如式Ic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加成反应,即可得到所述的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有机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将如式C所示化合物和磺酰化试剂进行如下所示的酯化反应,即可得到所述的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如式C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有机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将如式E所示化合物和如式D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取代反应,即可得到所述的如式C所示化合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如式E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与碱混合,搅拌0.2-2小时,再与有机溶剂和如式F所示化合物混合,升温至30℃-60℃反应得到如式E所示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11.一种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有机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将如式C所示化合物和磺酰化试剂进行如下所示的酯化反应,得到所述的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

12.一种如式C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有机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将如式E所示化合物和如式D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取代反应,得到所述的如式C所示化合物;

13.一种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溶剂中,在四三苯基膦钯和碱金属的碳酸盐的存在下,将如式ia所示化合物与如式ib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偶联反应;所述溶剂为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如式sm1所示化合物和如式ic所示化合物进行如下所示的加成反应,即可得到所述的如式ib所示的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有机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将如式c所示化合物和磺酰化试剂进行如下所示的酯化反应,即可得到所述的如式ia所示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光吴添智张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再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