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724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通过将源水分别经过介质过滤装置、软化过滤装置、精密过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过滤,并经紫外灭菌装置灭菌后再通过循环管网将处理后的直饮水输送至各个使用点进行循环供水,全程无需使用消毒剂,仅通过物理过程即可控制微生物指标,饮用水质量合格。过滤过程中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元素,有益人体健康还加大了直饮水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活水效果,提高了活水效果,还避免了因管路死角、或直饮水长期未用等原因导致的细菌滋生,卫生状况下降的危险,进一步保证了直饮水的安全和卫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1、实验室用水基本通过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来获得,蒸馏法是通过加热蒸馏后获得的水,某些低沸点易挥发物和蒸馏装置的材质杂质会少量进入蒸馏水中,所以用蒸馏法获得的水适用于一般的实验室分析。离子交换法是通过源水中的无机杂质和离子交换树脂上的h+交换,在树脂上留下无机杂质从而得到实验室用水,缺点是离子树脂表面会存在有机物溶出的情况,且离子树脂再生需要耗用大量酸和碱,对废水排放造成环保压力。

2、反渗透法是基于半透膜的特性,利用压力差将水分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水中的溶解物质、离子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被阻止在ro反渗透膜的表面,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纯净的水。反渗透膜工艺具有脱盐率高,获得的实验室用水水质较优的优势。

3、通过反渗透法获得的实验室用水,在设备停机或已达到负荷水位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储存的实验室用水在静置过程中容易有二次污染的可能。传统的方式就是监测实验室用水的电导率,若超过规定值则重新置换新的实验室用水,这造成水源的浪费及ro膜使用成本的上升。在节约资源及环保压力的大环境中,如何低成本获得可靠的实验室用水,是化学检测实验室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源水桶、介质过滤装置、软化过滤装置、精密过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纯水桶、水循环装置和紫外灭菌装置,其中:介质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一容器内装有活性炭和/或石英砂滤料,源水桶与第一容器的入水口相连;软化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容器,第二容器内装有阳树脂,用于对源水进行软化,吸附源水中的钙、镁离子。

3、更进一步地,精密过滤装置包括第三容器,第三容器内装有无纺布过滤棉,用于过滤源水中的尘埃粒子;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包括若干ro反渗透膜,用作对源水中的溶解物质、离子和微生物有害物质的阻挡;水循环装置的一端与纯水桶连通,另一端与紫外灭菌装置连通,紫外灭菌装置的出水口与纯水桶连通;还包括电路控制柜和若干水泵,电路控制柜控制各个水泵,实现源水的流通;纯水桶用于储存制备后得到的纯水;纯水桶内设有点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纯水桶内的水位,并根据监测到的数据控制电路控制柜的运行。过滤过程中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元素,有益人体健康还加大了直饮水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活水效果,还避免了因管路死角、或直饮水长期未用等原因导致的细菌滋生,卫生状况下降的危险,进一步保证了直饮水的安全和卫生性能。

4、更进一步地,源水桶为无菌恒温水桶,源水桶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连接源水水源,输出端与介质过滤装置连通,并通过第一水泵实现增压,可过滤除水中的异味和部分有机物、余氯。

5、更进一步地,点位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置于纯水桶内壁的上端,纯水水位触动第一传感器时,制备过程停止;第二传感器置于纯水桶内壁的下端,纯水水位低于第二传感器时,制备过程启动。能够实现纯水桶缺水时自动补水,纯水桶内纯水充足时自动停止制水,无需人工操作。

6、更进一步地,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三水泵,第三水泵能够实现纯水在纯水桶与紫外灭菌装置之间循环流通。

7、更进一步地,紫外灭菌装置设置有紫外线照射区,能够对循环流动的纯水去除各类细菌和致病有机物。

8、更进一步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根膜管,膜管均设有源水入口、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基于半透膜的特性,利用压力差将水分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水中的溶解物质、离子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被阻止在ro反渗透膜的表面,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纯净的水。

9、更进一步地,无纺布过滤棉为5μm的pp过滤棉或1μm的pe过滤棉。可以比较切实地匹配设备在使用当地的水质需求,对设备的使用成本都能更精准地选择和控制。

10、更进一步地,紫外灭菌装置包括若干uv紫外灯管,电路控制柜能够控制紫外灭菌装置的启动。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源水分别经过介质过滤装置、软化过滤装置、精密过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过滤,并经紫外灭菌装置灭菌后再通过循环管网将处理后的直饮水输送至各个使用点进行循环供水,全程无需使用消毒剂,仅通过物理过程即可控制微生物指标,饮用水质量合格。

12、过滤过程中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元素,有益人体健康。紫外灭菌装置与循环管网共同形成循环管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对直饮水的灭菌效果,而且加大了直饮水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活水效果,进一步保证了直饮水的安全和卫生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源水桶、介质过滤装置、软化过滤装置、精密过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纯水桶、水循环装置和紫外灭菌装置,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水桶为无菌恒温水桶,所述源水桶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源水水源,所述输出端与介质过滤装置连通,通过第一水泵实现增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位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置于所述纯水桶内壁的上端,纯水水位触动所述第一传感器时,制备过程停止;所述第二传感器置于所述纯水桶内壁的下端,纯水水位低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时,制备过程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能够实现所述纯水在所述纯水桶与紫外灭菌装置之间循环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灭菌装置设置有紫外线照射区,能够对循环流动的所述纯水去除各类细菌和致病有机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根膜管,所述膜管均设有源水入口、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过滤棉为5μm的PP过滤棉或1μm的PE过滤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灭菌装置包括若干UV紫外灯管,所述电路控制柜能够控制所述紫外灭菌装置的启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源水桶、介质过滤装置、软化过滤装置、精密过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纯水桶、水循环装置和紫外灭菌装置,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水桶为无菌恒温水桶,所述源水桶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源水水源,所述输出端与介质过滤装置连通,通过第一水泵实现增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位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置于所述纯水桶内壁的上端,纯水水位触动所述第一传感器时,制备过程停止;所述第二传感器置于所述纯水桶内壁的下端,纯水水位低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时,制备过程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水制备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丹虹黄丽霞王兴平
申请(专利权)人:科文特亚环保电镀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