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挂丝装置以及假捻加工机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挂丝装置以及假捻加工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7235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挂丝装置以及假捻加工机,能够防止在对筒管进行挂丝时在筒管形成带状卷绕,并得到适当形状的卷装。挂丝装置包括丝线保持部、具有丝线卡止部的挂丝臂、横动导丝器以及控制部。丝线卡止部构成为,在挂丝臂从待机位置向挂丝位置移动的中途卡止由丝线保持部保持的丝线,在挂丝臂位于挂丝位置时丝线脱离。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使横动导丝器移动到规定的移动范围的外侧而由横动导丝器捕捉从丝线卡止部脱离的丝线之后,使横动导丝器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横动导丝器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且在挂丝臂的挂丝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上不存在丝线时,使挂丝臂向待机位置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卷取装置上钩挂丝线的挂丝装置以及具有该挂丝装置的假捻加工机。


技术介绍

1、将丝线卷取于筒管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成为如下构造:一边通过在筒管的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横动导丝器使丝线在规定的横动范围内横动,一边将丝线卷取于以被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摇架的一对筒管支架夹持的状态安装的筒管。在这样的卷取装置中,当成为满卷的卷装被排出时,将未卷绕丝线的空的筒管设置于摇架。然后,通过挂丝装置在设置于摇架的筒管上钩挂丝线。

2、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挂丝装置,具备:丝线保持部(专利文献1的吸引管),吸引保持从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输送来的丝线;以及挂丝部件(专利文献1的挂丝臂),用于将丝线保持部所保持的丝线钩挂于一对筒管支架所支承的筒管。在挂丝部件的前端设置有供丝线卡止的丝线卡止部。此外,挂丝部件能够在挂丝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挂丝位置能够在形成于一对筒管支架中的一方的钩(专利文献1的挂丝部)上钩挂丝线。从通过这样的挂丝装置在筒管上钩挂丝线起到在筒管上卷取丝线为止的流程如下所述。

3、首先,从上游侧输送来的丝线由丝线保持部吸引保持。此时,挂丝部件位于待机位置。接着,使挂丝部件从待机位置朝向挂丝位置移动。在挂丝部件从待机位置到达挂丝位置的中途,丝线保持部所保持的丝线卡止于丝线卡止部。当挂丝部件到达挂丝位置时,卡止于丝线卡止部的丝线钩挂于旋转的筒管支架的钩。在此紧后,钩挂于钩的丝线由安装于摇架的切断器切断。由此,丝线保持部对丝线的保持被解除,向钩的挂丝结束。钩挂于钩的丝线在卡止于挂丝部件的丝线卡止部的状态下在筒管的横动范围外的区域成为包头丝。形成包头丝的目的在于,为了在后续工序中将多个卷装的丝线的端部彼此接合时能够取出丝线的卷绕开始的端部。当包头丝形成结束时,挂丝部件向待机位置移动。在挂丝部件从挂丝位置返回待机位置的中途,丝线在横动范围内从丝线卡止部脱离。从丝线卡止部脱离的丝线由开始往复移动的横动导丝器捕捉,并沿着筒管的轴向进行横动。由此,在筒管上卷取丝线。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94596号公报

5、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挂丝装置中,可能会产生在筒管上形成带状卷绕这样的问题。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挂丝装置中,挂丝部件构成为,以丝线卡止部通过丝线的横动范围的中央位置附近的方式移动,在该中央位置附近丝线从丝线卡止部脱离。如此,在从丝线从丝线卡止部脱离起到往复移动的横动导丝器到达横动范围的中央位置附近而捕捉丝线为止的时间经过的期间,形成在筒管的中央位置附近的同一部位重复卷绕丝线的带状卷绕。这样的带状卷绕使丝线从卷装的退绕性降低。

6、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对如下那样的构成进行深刻研究。首先,在横动导丝器开始往复移动之前,预先从位于挂丝位置的挂丝部件的丝线卡止部释放丝线。然后,使与挂丝部件不同的部件保持丝线,以便在横动范围外将丝线卷取于筒管。接着,通过横动导丝器捕捉从丝线卡止部释放而由其他部件保持的丝线。如此,丝线在被横动导丝器捕捉之前不会位于横动范围内,能够防止上述带状卷绕的形成。

7、但是,在上述构成中,在使挂丝部件从挂丝位置返回待机位置时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当假设要在从丝线卡止部释放丝线的紧后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时,如之后参照图14以及图15详细说明的那样,挂丝部件在返回待机位置的中途会钩挂上述其他部件所保持的丝线。因此,不得不在丝线被横动导丝器捕捉且丝线从上述其他部件脱离之后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但是,如此,在使挂丝部件从挂丝位置返回待机位置的中途,横动中的丝线有可能意外地卡止于挂丝部件的丝线卡止部。当在丝线卡止于丝线卡止部的状态下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时,丝线的横动支点不是原来的支点而成为丝线卡止部。如此,可能产生横动导丝器对丝线的横动无法正常进行而卷装形状变得异常、或者引起断丝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防止在筒管上进行挂丝时在筒管上形成带状卷绕并且得到适当形状的卷装。

2、本专利技术的挂丝装置用于在对卷取丝线的筒管进行支承的筒管支架上钩挂丝线,其特征在于,具备:横动导丝器,沿着上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由此使丝线在规定的横动范围内横动;丝线保持部,暂时保持上述丝线;挂丝部件,具有供由上述丝线保持部保持的丝线卡止的丝线卡止部,能够以在挂丝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往复的方式移动,在上述挂丝位置进行卡止于上述丝线卡止部的丝线向上述筒管的上述横动范围外的挂丝;以及控制部,进行上述挂丝部件以及上述横动导丝器的驱动控制,上述丝线卡止部构成为,在上述挂丝部件从上述待机位置向上述挂丝位置移动的中途卡止由上述丝线保持部保持的丝线,在上述挂丝部件位于上述挂丝位置时丝线脱离,在上述挂丝部件的上述挂丝位置与上述待机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上,存在上述丝线卡止部与在上述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的横动导丝器所捕捉的丝线接触的区域,上述丝线保持部构成为,随着向上述筒管的上述横动范围外的挂丝,丝线的保持被解除,上述横动导丝器能够沿着上述轴向移动到上述规定的移动范围的外侧,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使上述横动导丝器移动到上述轴向上的上述规定的移动范围的外侧而使上述横动导丝器捕捉从上述丝线卡止部脱离的丝线之后,使上述横动导丝器在上述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上述横动导丝器在上述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且是在上述挂丝部件的上述挂丝位置与上述待机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上不存在由上述横动导丝器捕捉到的丝线时,使上述挂丝部件向上述待机位置移动。

3、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成中,在横动导丝器开始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之前(即,丝线在规定的横动范围内横动之前),在挂丝部件位于挂丝位置时丝线从丝线卡止部脱离而由横动导丝器捕捉。因此,在从丝线从丝线卡止部脱离起到由横动导丝器捕捉为止的期间,丝线不会位于横动范围而能够防止在横动范围内形成带状卷绕。但是,在这样的构成中,当假设要在从丝线卡止部释放丝线的紧后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时,挂丝部件在返回待机位置的中途会钩挂从丝线卡止部脱离的丝线。因此,不得不在丝线由横动导丝器捕捉之后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例如,为了避免挂丝部件与丝线接触,也可以考虑在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的期间使横动导丝器仅在不与挂丝部件接触的范围内往复移动。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仅在不与挂丝部件接触的范围内往复移动的横动导丝器捕捉的丝线仅卷绕在筒管的横动范围整体中的一部分范围,因此在筒管的一部分范围内卷绕比其他范围多的丝线。即,在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的期间,卷装的一部分隆起而形状会损坏。关于这一点,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在横动导丝器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挂丝部件与由横动导丝器捕捉的丝线不接触的方式,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因此,即使在使挂丝部件返回待机位置时,也能够在筒管的横动范围整体全面地卷取丝线,能够抑制卷装的形状损坏。因而,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防止在对筒管进行挂丝时在筒管上形成带状卷绕,并且能够得到适当形状的卷装。

4、在本专利技术的挂丝装置中优选为,上述挂丝部件由第1马达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丝装置,用于在对卷取丝线的筒管进行支承的筒管支架上钩挂丝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13.一种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丝装置,用于在对卷取丝线的筒管进行支承的筒管支架上钩挂丝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挂丝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田秀和笹川修文广濑太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