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化学氧气呼吸器的生氧罐在位检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化学氧气呼吸器的生氧罐在位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717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学氧气呼吸器的生氧罐在位检测方法,属于消防产品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检测在位方法对结构依赖性大、安装难度要求较高、增加箱内布线复杂性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在呼吸器中设置氧烛检测电路,氧烛的一端接地,氧烛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的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呼吸器的主芯片的输出口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源和主芯片的采集口相互连通;呼吸器的主芯片的输出口持续对三极管施加电压,三极管被导通;若主芯片的采集口的电压等于氧烛电压,则说明氧烛未被使用过且氧烛在位;若主芯片的采集口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则说明氧烛被使用过和/或氧烛不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氧烛的在位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产品,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呼吸器使用初期,生氧罐中化学反应不能提供大量氧气,生氧罐中设计有快速生氧装置,即氧烛,其通过电打火方式,短时间快速释放氧气供人员使用。

2、呼吸器启动前需要检测生氧罐是否在位后,启动氧烛,发生化学反应,激活生氧剂开始制氧。传统检测在位方法是利用部件结构增加传感器来确认,对结构依赖性大,安装难度要求较高,并增加箱内布线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检测在位方法对结构依赖性大、安装难度要求较高、增加箱内布线复杂性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判断生氧罐中的氧烛是否在位;

5、上述判断生氧罐中的氧烛是否在位包括如下步骤:

6、步骤1:在呼吸器中设置氧烛检测电路,氧烛检测电路包括电源和三极管,氧烛的一端接地,氧烛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的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呼吸器的主芯片的输出口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源和主芯片的采集口相互连通;

7、步骤2:呼吸器的主芯片的输出口持续对三极管施加电压,三极管被导通;

8、若主芯片的采集口的电压等于氧烛电压,则说明氧烛未被使用过且氧烛在位;

9、若主芯片的采集口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则说明氧烛被使用过和/或氧烛不在位。

10、进一步地,步骤2中,三极管被导通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11、步骤a:对主芯片的采集口的电压与不同型号氧烛的设计电压进行比较,若主芯片的采集口的电压等于其中一种型号氧烛的设计电压,则说明检测的氧烛为该型号氧烛。

12、进一步地,步骤a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13、根据氧烛型号获得对应生氧罐的型号,生氧罐型号与氧烛型号一一对应。

14、进一步地,采集口的电压为0.3~0.4v,生氧罐类型为2小时生氧罐;采集口的电压为0.5~0.6v,生氧罐类型为4小时生氧罐。

15、进一步地,采集口的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16、vadc=(((vcc-vce)/(r1+roxy))×roxy)+vce——式1

17、其中,vadc为采集口的电压,v;vcc为电源电压,v;vce为三极管的电压,v;r1为电阻r1的电阻,ω;roxy为氧烛电阻,ω。

18、进一步地,呼吸器包括生氧罐、设于生氧罐内的氧烛以及用于检测氧烛是否在位的氧烛检测电路。

19、进一步地,呼吸器还包括气囊,气囊包括嵌套设置的呼气囊和吸气囊,呼气囊位于内层,吸气囊位于外层。

20、进一步地,生氧罐包括上端盖、内筒、支架、外筒和下端盖,内筒套设于外筒的内壁,支架套设于内筒的内壁;内筒、支架、外筒同轴心设置,构成上端敞开的用于容纳药剂的生氧罐筒体;上端盖可拆卸设置于生氧罐筒体的上方;下端盖可拆卸设置于生氧罐筒体的下方。

21、进一步地,生氧罐包括上端盖、内筒、药剂过滤网和下端盖,上端盖设于内筒的上端开口处,下端盖设于内筒的下端开口处,内筒套设于药剂过滤网的外壁;内筒与药剂过滤网之间具有空隙,两者构成夹层嵌套结构,药剂过滤网中盛装药剂。

22、进一步地,生氧罐的材质为不锈钢。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直接利用呼吸器现有的氧烛来检测生氧罐是否在位,通过设有专门的氧烛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氧烛是否被使用过或是否在位,在呼吸器使用前,可以对三极管持续施加高电平,使得三极管被导通,主芯片的采集口采集到的电压为氧烛电压,说明氧烛未被使用过且氧烛在位,相反地,若主芯片的采集口采集到的电压为电源电压,则说明氧烛被使用过和/或氧烛不在位,从而能够通过氧烛检测电路实现氧烛是否被使用过或是否在位的识别,由于上述氧烛检测电路主要采用现有呼吸器的结构(例如,氧烛、主芯片的输出口和主芯片的采集口),额外增加三极管即可,无需额外安装传感器,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生氧罐的布线和整体结构,对结构依赖性小,在需要进行氧烛识别时,仅需要对三极管持续施加高电平使得三极管被导通即可,操作简单,产品可靠性高,同时,氧烛作为生氧罐中的一部分,采用此种结构的生氧罐,不仅能够感知生氧罐是否在位,还可以检查氧烛作为初期供氧装置是否能工作正常,提高生氧罐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数。

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6、附图说明

27、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三极管被导通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口的电压为0.3~0.4v,所述生氧罐类型为2小时生氧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口的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包括生氧罐、设于生氧罐内的氧烛以及用于检测氧烛是否在位的氧烛检测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还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嵌套设置的呼气囊和吸气囊,所述呼气囊位于内层,所述吸气囊位于外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氧罐包括上端盖、内筒、支架、外筒和下端盖,所述内筒套设于外筒的内壁,所述支架套设于内筒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氧罐包括上端盖、内筒、药剂过滤网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设于内筒的上端开口处,所述下端盖设于内筒的下端开口处,所述内筒套设于药剂过滤网的外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氧罐的材质为不锈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三极管被导通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口的电压为0.3~0.4v,所述生氧罐类型为2小时生氧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口的电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呼吸器的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包括生氧罐、设于生氧罐内的氧烛以及用于检测氧烛是否在位的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亚冰李雪初李翔王文杰黄启福毛亚辛振芳刘海平邱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