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710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8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安全气囊模块(106)包括:袋状且卷绕或折叠的规定的收纳形态的气囊垫(108);充气器(110),其向气囊垫(108)供给气体,并且安装在座椅靠背(104)的侧框架(134)上。气囊垫(108)具有:主腔室(112),其从侧框架(134)向落座于座椅(102)上的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副腔室(114),其从主腔室(112)向乘员侧突出而膨胀展开。副腔室(114)的乘员侧的边缘(116)向主腔室侧弯曲而凹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的车辆上基本都标准配备了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是在发生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下运作的安全装置,利用在气压下膨胀展开的气囊垫来接住乘员而进行保护。安全气囊装置根据设置部位和用途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2a所述的安全气囊16设置在座椅靠背14的车宽方向内侧,对乘员的肩膀附近进行约束。

2、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安全气囊16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上侧面板18及下侧面板20。这些上侧面板18及下侧面板20经由带子54与卷收器52相连接,通过卷收器52发挥功能,能够将安全气囊16拉入至座椅靠背侧。由此,如图3b所示,安全气囊16在第一部分64和第二部分66之间形成谷部24,从而能够在谷部24对乘员的肩膀进行约束。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096084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在安全气囊装置中,降低乘员的移动量是使乘员的伤害值降低的重要评价项目。关于乘员的移动量的降低,除了以往进行的增大气囊垫的尺寸或高压化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如专利文献1那样利用上侧面板18或卷收器52等对安全气囊16的移动进行限制来实现。但是,专利文献1的使用上侧面板18或卷收器52等的技术,由于在装置结构中追加的要素较多,所以有时不能从设置场所或成本方面进行采用。同样,气囊垫的尺寸的大型化和高压化也很难轻易采用。

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4、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一种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具备安全气囊模块,该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框架上,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模块包括:袋状且卷绕或折叠的规定的收纳形态的气囊垫;充气器,其向气囊垫供给气体,气囊垫具有:主腔室,其从侧框架向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副腔室,其从主腔室向乘员侧突出而膨胀展开,副腔室的乘员侧的边缘向主腔室侧弯曲而凹陷。

6、根据上述气囊垫,因为副腔室的乘员侧的边缘弯曲凹陷,能够进行沿着乘员的身体的约束。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副腔室在较广范围上被主腔室支撑,在乘员约束时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能量吸收。因此,例如,如果是上述结构,则也可以利用副腔室对乘员的头部进行约束。众所周知头部的旋转行为容易提高伤害值,因此,如果是上述结构,则能够利用副腔室抑制头部的旋转行为等,以简单的结构适当地降低乘员的伤害值。

7、上述主腔室可沿从侧框架向上下和前后扩展的第一虚拟平面膨胀展开,并且副腔室可沿与第一虚拟平面相交叉的第二虚拟平面膨胀展开。

8、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以副腔室与主腔室相交叉的方式膨胀展开,能够在主腔室有效地接住施加在副腔室上的载荷,从而能够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

9、上述第二虚拟平面可以与第一虚拟平面正交。

10、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副腔室与主腔室正交而膨胀展开,即使副腔室被乘员压入,也能够通过主腔室有效地吸收其载荷,并能够不使乘员脱离气囊垫的范围而进行约束。

11、上述副腔室的乘员侧的边缘也可以由向主腔室侧弯曲凹陷的曲面形成。

12、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副腔室形成弯曲凹陷的曲面,能够高效地进行沿乘员的身体的约束。

13、上述气囊垫还可以具有系带,其在主腔室中的副腔室的上方的部分和副腔室上进行架设。

14、根据上述系带,通过将副腔室向主腔室侧拉拽并支撑,能够保持副腔室的姿势,由副腔室有效地对乘员进行约束。

15、上述主腔室可以从充气器接收气体而膨胀展开,副腔室可以从主腔室接收气体而膨胀展开。

16、根据上述结构,主腔室和副腔室能够利用来自充气器的气体适当地膨胀展开。

17、上述气囊垫还具有设置在主腔室内部且插入有充气器的内管,内管具有多个内排气口用以放出从充气器接收的气体,多个内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连接到副腔室。

18、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内管直接向副腔室供给气体,能够使副腔室迅速膨胀展开而对乘员进行约束。

19、上述副腔室也可以从后方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以使副腔室的车辆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分位于后端部分的下方。

20、在紧急情况下,乘员容易产生上半身以腰为中心向前方倾倒的动作,随之乘员的头部也容易向前方的下方移动。如果是上述结构,则通过副腔室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能够在紧急时的乘员的动作前后,通过该副腔室持续对乘员的头部进行约束。

21、专利技术效果

2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具备安全气囊模块,该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框架上,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具备安全气囊模块,该安全气囊模块安装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框架上,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优斗樱井努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