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698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7
本公开涉及箱体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置物箱。该置物箱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吸能外壳设置于箱体的外侧表面,且吸能外壳覆盖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吸能外壳和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箱体和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使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上,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通过形变或者破碎等方式吸收冲击力的能量,使外界传递至箱体上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减弱,从而降低了外界冲击对箱体的容纳空间内宠物或物品的损伤,提升置物箱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箱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置物箱


技术介绍

1、宠物逐渐被视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型宠物随车出行的场景也更加常见,并且使用车辆运输一些易碎物品的场景也十分常见。大型宠物随车出行时通常需要将大型宠物装入置物箱中,然后将置物箱放置在后备箱,或者三排座椅放倒后放置在三排座椅上方空间,而易碎物品也需要放入置物箱中,将置物箱放置在后备箱或者三排座椅放倒后形成的空间中。然而,装载有大型宠物或者易碎物品的置物箱的整体重量较大,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碰撞产生的冲击会通过置物箱传递至其内部的宠物身上或者易碎物品上,导致宠物容易受伤或者导致易碎物品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或者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置物箱。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置物箱,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覆盖所述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所述吸能外壳和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

3、可选的,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上均设置有所述薄壁肋板结构,其中,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一肋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吸能外壳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二肋板结构;

4、所述吸能空间内设置有吸能杆件,所述吸能杆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所述吸能杆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5、可选的,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支撑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6、可选的,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肋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肋板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支撑在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

7、所述第二肋板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肋板,所述第二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肋板错开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肋板上设置有所述抵接凹槽,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8、可选的,所述吸能杆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杆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吸能杆件均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9、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共同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下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覆盖所述下箱体的相对的两侧表面。

10、可选的,沿所述下箱体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吸能外壳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上箱体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

11、可选的,所述箱体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设置于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2、可选的,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进出口处设有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二进出口处设有第二活动门。

13、可选的,还包括伸缩轮,所述伸缩轮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设有容置槽,所述伸缩轮被配置为在伸出所述容置槽的第一位置和缩入所述容置槽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4、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控制拉杆和传动结构,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伸缩轮连接,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伸缩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5、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用于与车辆内部设置的锁定配合结构锁定连接。

16、可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伸缩拉杆,所述伸缩拉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段和第二伸缩杆段,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段与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17、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本公开提供的置物箱,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吸能外壳设置于箱体的外侧表面,且吸能外壳覆盖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吸能外壳和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箱体和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使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上,吸能外壳以及薄壁肋板结构通过形变或者破碎等方式吸收冲击力的能量,使外界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减弱才传递至箱体内的容纳空间中,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使车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经过吸能外壳和薄壁肋板结构的减弱后再传递至箱体内,从而减少了车辆碰撞时的宠物或物品受到的冲击,进而减轻宠物或物品因车辆碰撞而受到的损伤,提升了置物箱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覆盖所述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所述吸能外壳和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上均设置有所述薄壁肋板结构,其中,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一肋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吸能外壳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二肋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支撑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肋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肋板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支撑在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杆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杆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吸能杆件均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共同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下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覆盖所述下箱体的相对的两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箱体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吸能外壳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上箱体相对的两侧表面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设置于所述箱体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进出口处设有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二进出口处设有第二活动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轮,所述伸缩轮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一者的底部设有容置槽,所述伸缩轮被配置为在伸出所述容置槽的第一位置和缩入所述容置槽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控制拉杆和传动结构,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伸缩轮连接,所述控制拉杆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伸缩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用于与车辆内部设置的锁定配合结构锁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伸缩拉杆,所述伸缩拉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段和第二伸缩杆段,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段与所述第一伸缩杆段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吸能外壳,所述箱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覆盖所述箱体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所述吸能外壳和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吸能空间,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吸能空间内的薄壁肋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吸能外壳上均设置有所述薄壁肋板结构,其中,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一肋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吸能外壳上的所述薄壁肋板结构为第二肋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支撑在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和所述第二肋板结构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吸能杆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肋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肋板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凹槽,所述吸能杆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支撑在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杆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杆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吸能杆件均一侧与所述第一肋板结构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肋板结构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共同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吸能外壳设置于所述下箱体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吸能外壳至少覆盖所述下箱体的相对的两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贤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