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钓线引导件及钓竿制造技术_技高网

钓线引导件及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6807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抑制钓线故障的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装配于竿体的钓线引导件,具备引导钓线的环状部(10),环状部(10)具有第1引导部(31)及第2引导部(32),前述第1引导部(31)及第2引导部32包括从环状部(10)的外周向内周突出的第1突出部(21)及第2突出部(22)且被第1突出部(21)及第2突出部(22)划分,第1引导部(31)具有第1周向长度,第2引导部(32)具有比第1周向长度长的第2周向长度,第1突出部(21)及第2突出部(22)相对于穿过竿体(4)的中心轴线(4a)的平面对称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具备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技术介绍

1、例如,使用双轴承绕线轮进行拟饵垂钓的情况下,抛出拟饵,卷动绕线轮,将拟饵收回至跟前。然后,再次抛出拟饵,卷动绕线轮。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

2、图15及图16是从后侧观察垂钓中的垂钓者的示意图。若如图15的(a)所示,垂钓者在使钓竿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卷动绕线轮,则如图15的(b)所示,钓线105移动至引导环103的周向的右侧。结果,钓线变得容易被偏向绕线轮的卷筒的右侧地卷绕。反之,若如图16的(a)所示,垂钓者在使钓竿向右侧倾斜的状态下卷动绕线轮,则如图16的(b)所示,钓线105向引导环103的周向的左侧移动。结果,钓线变得容易被偏向绕线轮的卷筒的左侧地卷绕。

3、这样,若卷动绕线轮时钓线在引导环的周向上移动,则钓线在偏向卷筒的左右一方的状态下被卷绕。即,卷绕至卷筒的钓线容易发生卷绕不均、单侧卷绕的现象。结果,下次抛出拟饵时容易产生反冲,发生钓线故障。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54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抑制钓线故障的发生。

2、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的钓线引导件装配于竿体。钓线引导件具备环状部。环状部引导钓线。环状部具有第1引导部及第2引导部。第1引导部及第2引导部包括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从环状部的外周向内周突出。第1引导部及第2引导部由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划分。

3、根据该结构,环状部具有由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划分的第1引导部及第2引导部。钓线被第1引导部引导或被第2引导部引导。钓线被第1引导部或者第2引导部引导,从而,钓线的周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钓线稳定地卷绕于绕线轮。

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的第2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1引导部具有第1周向长度。第2引导部具有比第1周向长度长的第2周向长度。根据该结构,钓线被第1引导部引导,从而,钓线的周向的移动被进一步限制。因此,钓线被更稳定地卷绕于绕线轮。另一方面,向前方放出钓线时,钓线容易被第2引导部引导,能够在环状部和钓线之间的滑动阻力少的状态下向前方放出钓线。

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或第2方面的第3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相对于穿过竿体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对称地配置。根据该结构,减少钓线卷绕至绕线轮时的左右方向的卷绕不均。

6、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至第3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第4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还具备安装于竿体的安装脚部。安装脚部在环状部与第1引导部相比配置于第2引导部的附近。根据该结构,第1引导部与第2引导部相比远离安装脚部。因此,卷绕钓线时,钓线变得容易被第1引导部引导,能够将钓线稳定地卷绕。

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至第4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第5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1引导部具有第1曲面部。第1曲面部具有第1曲率半径。第2引导部具有第2曲面部。第2曲面部具有第2曲率半径。第2曲率半径比第1曲率半径大。根据该结构,钓线被第1引导部的第1曲面部引导,由此,钓线的周向的移动被进一步限制。因此,能够将钓线更稳定地卷绕。另一方面,向前方放出钓线时,钓线被第2引导部的第2曲面部引导,由此,能够以滑动阻力少的状态向前方放出钓线。

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面的第6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2引导部还具有第3曲面部。第3曲面部具有第3曲率半径。第3曲率半径比第2曲率半径大。根据该结构,向前方放出钓线时,钓线被第2引导部的第3曲面部引导,由此,能够以滑动阻力更少的状态向前方放出钓线。此外,第3曲面部的第3曲率半径比第2曲面部的第2曲率半径大,所以放出钓线时钓线变得难以向第2曲面部移动,变得容易被第3曲面部引导。

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面的第7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2曲面部分别设置于第3曲面部的周向两侧。根据该结构,放出钓线时钓线从第3曲面部向周向的一侧、另一侧的某侧移动都容易从第2曲面部返回第3曲面部。因此,钓线变得容易在被第3曲面部引导的同时放出。

1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面的第8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1突出部设置于第1曲面部和一对前述第2曲面部的一方之间。第2突出部设置于第1曲面部和一对第2曲面部的另一方之间。根据该结构,钓线变得难以从第1曲面部向第2曲面部移动,此外,变得难以从第2曲面部向第1曲面部移动。

1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面至第8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第9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1突出部及前述第2突出部处的至少一方的环状部的外周和环状部的内周之间的距离比第1曲面部处的环状部的外周和环状部的内周之间的距离大。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环状部的外周和环状部的内周之间的距离变化,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突出部或者第2突出部。

1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至第8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第10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环状部的外周具有沿着环状部的内周的形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环状部的外周设为沿着环状部的内周的形状,能够容易地使环状部轻量化。

1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至第10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第11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第1引导部及第2引导部的至少一方包括减少与钓线的滑动摩擦的低摩擦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钓线的磨损、老化。

1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1方面的第12方面的钓线引导件中,低摩擦部包括引导环。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引导环以较小的摩擦阻力引导钓线。

15、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13方面的钓竿具备上述的第1方面至第12方面的任一方面的钓线引导件。

16、专利技术效果

17、如上所述,环状部具有由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划分的第1引导部及第2引导部,所以钓线稳定地卷绕至绕线轮,能够抑制钓线故障的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钓线引导件,装配于竿体,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13.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钓线引导件,装配于竿体,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诚太神纳芳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