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660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4
本技术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净水系统,净水系统包括:冲洗管路,包括总管路、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总管路的一端与热水生成装置连接,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分别连接到总管路上,且第一支管路的一端连接到前置炭滤芯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第二支管路的一端连接到后置炭滤芯的进水口或出水口;控制阀组,连接于制水管路和冲洗管路上,控制阀组切换控制制水管路或冲洗管路流通,冲洗管路流通使得热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热水或自来水或纯水筒的常温水同步对后置炭滤芯和前置炭滤芯进行冲洗,通过将热水生成装置流出的热水一分为二,分别流向后置炭滤芯、前置炭滤芯,实现了实现活性炭滤芯的冲洗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净水,具体涉及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1、自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铁锈、泥沙、有机物及微生物等污染。随着人们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带有净化功能的净水机逐渐为市场所接受。净水机的净水系统通常包括预处理滤芯、精密滤芯、后处理滤芯,其中,预处理滤芯用于去除有机物、胶体、重金属以及泥沙颗粒等;精密滤芯精度极高,例如反渗透膜滤芯,是净水系统的核心处理滤芯;后处理滤芯用于去除微量元素、调整ph和饮用口感等。

2、活性炭滤芯是净水机的后处理滤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相关现有技术中,有的会采用改进炭材质、制作工艺和增加炭用量等方式来提高活性炭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但活性炭滤芯还是会存在失效点,这就影响到了活性炭滤芯的使用寿命,需要频繁对活性炭滤芯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净化装置中采用的活性炭滤芯使用寿命段,更换频繁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制水管路,所述制水管路上依次串联有前置炭滤芯、后置炭滤芯和纯水筒;热水生成装置,适合于可选择地对所述纯水筒的纯水进行加热;冲洗管路,包括总管路、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所述总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水生成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路和所述第二支管路分别连接到所述总管路上,且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前置炭滤芯的进水口或出水口,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后置炭滤芯的进水口或出水口;控制阀组,连接于所述制水管路和所述冲洗管路上,所述控制阀组切换控制所述制水管路流通或控制所述冲洗管路流通,所述冲洗管路流通使得所述热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热水或自来水或所述纯水筒的常温水或同步对所述后置炭滤芯和所述前置炭滤芯进行冲洗;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以所述制水管路的水的流向为参照。

3、有益效果为,消毒再生用的热水与净饮出口共用一个加热模块,后置炭滤芯、前置炭滤芯再生采用并联形式,再生管路与正常制水管路的水流向相反,经热水生成装置流出的热水一分为二,分别流向后置炭滤芯、前置炭滤芯,实现了实现活性炭滤芯的反向冲洗再生,反冲管路实现有效再生的同时,可通过反冲力疏通炭滤芯结构并带走部分杂质。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切换阀,设于所述后置炭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纯水筒的进水口之间的所述制水管路上,所述第一切换阀适于切断或接通所述后置炭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纯水筒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第二切换阀,设于向所述前置炭滤芯的进水口进水和向所述后置炭滤芯的进水口进水的所述制水管路上,以在所述第一支管路与对应的所述制水管路之间切换水路;或在所述第二支管路与对应的所述制水管路之间切换水路。

5、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在制水管路与冲洗管路之间进行切换,结构简单、可靠。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管路的出水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支管路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支管路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切换阀的制水管路的上游,所述第一支管路的出水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阀;或所述第一支管路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支管路的进水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总管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二支管路的出水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阀。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均为双向阀,所述双向阀具有三个阀口,所述双向阀的两个阀口分别连接到所述制水管路上,以在关闭时接通对应的所述制水管路,其中,当所述第二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支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阀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到所述第一支管路上,以在所述第二切换阀开启时接通所述第一支管路;当所述第二切换阀与所述第二支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阀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到所述第二支管路上,以在所述第二切换阀开启时接通所述第二支管路。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废水出水管路,所述废水出水管路与所述前置炭滤芯进水口或出水口、所述后置炭滤芯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接。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预处理滤芯,串联于所述制水管路上,且所述预处理滤芯位于所述前置炭滤芯的上游;非耐高温过滤滤芯,串联于所述制水管路上,且所述非耐高温过滤滤芯位于所述前置炭滤芯的下游并位于所述后置炭滤芯的上游;其中,所述制水管路包括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所述第一水路连接所述预处理滤芯的出水口和所述前置炭滤芯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水路连接所述前置炭滤芯的出水口和所述非耐高温过滤滤芯的进水口,所述第三水路连接所述非耐高温过滤滤芯的出水口和所述后置炭滤芯的进水口,所述控制阀组还包括进水阀,当所述第二水路或所述第三水路设置所述第二切换阀,则三者水路中的其中两者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进水阀。

1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的制水控制方法,包括:控制阀组控制制水管路流通以制水;制水结束后,控制阀组控制冲洗管路流通,使得热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热水同步进入后置炭滤芯和前置炭滤芯进行热水冲洗;热水冲洗结束后,控制阀组控制纯水筒的常温水或自来水同步进入所述后置炭滤芯和所述前置炭滤芯进行冷却。

11、有益效果为,消毒再生用的热水与净饮出口共用一个加热模块,后置炭滤芯、前置炭滤芯再生采用并联形式,再生管路与正常制水管路的水流向相反,经热水生成装置流出的热水一分为二,分别流向后置炭滤芯、前置炭滤芯,实现了实现活性炭滤芯的反向冲洗再生,反冲管路实现有效再生的同时,可通过反冲力疏通炭滤芯结构并带走部分杂质。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水结束后,控制阀组控制冲洗管路流通,使得热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热水同步进入后置炭滤芯和前置炭滤芯进行热水冲洗,具体包括:对所述控制阀组的第一切换阀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热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热水同步进入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热水通过所述第二支管路进入所述后置炭滤芯的出水口进行反向冲洗,且对所述控制阀组的控制第二切换阀进行控制,使得同步进入所述第一支管路的热水进入所述前置炭滤芯的出水口进行反向冲洗;或对所述控制阀组的第一切换阀进行控制,以切断与所述纯水筒的进水口连接的制水管路;控制所述热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热水进入所述冲洗管路的总管路,使得热水通过第一支管路进入所述前置炭滤芯的进水口进行正向冲洗,且对所述控制阀组的第二切换阀进行控制,使得热水同步进入所述后置炭滤芯的进水口进行正向冲洗。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热水冲洗结束后,控制阀组控制纯水筒的常温水或自来水同步进入所述后置炭滤芯和所述前置炭滤芯进行冷却,具体包括:对所述控制阀组的第一切换阀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纯水筒的纯净水同步进入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纯净水通过所述第二支管路进入所述后置炭滤芯的出水口进行反向冲洗,且对所述控制阀组的控制第二切换阀进行控制,使得同步进入所述第一支管路的纯净进入所述前置炭滤芯的出水口进行反向冲洗;或控制自来水通过第一进水阀同时进入前置炭滤芯的进水口和第一支管路,使得自来水通过所述第一支管路进入所述第二支管路并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进入所述后置炭滤芯的进水口进行正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15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路(19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阀(151)和所述第二切换阀(152)均为双向阀,所述双向阀具有三个阀口,所述双向阀的两个阀口分别连接到所述制水管路上,以在关闭时接通对应的所述制水管路,其中,当所述第二切换阀(152)与所述第一支管路(192)连接,所述第二切换阀(152)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到所述第一支管路(192)上,以在所述第二切换阀(152)开启时接通所述第一支管路(192);当所述第二切换阀(152)与所述第二支管路(193)连接,所述第二切换阀(152)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到所述第二支管路(193)上,以在所述第二切换阀(152)开启时接通所述第二支管路(193)。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100)还包括废水出水管路,所述废水出水管路与所述前置炭滤芯(110)进水口或出水口、所述后置炭滤芯(120)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100)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15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路(19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阀(151)和所述第二切换阀(152)均为双向阀,所述双向阀具有三个阀口,所述双向阀的两个阀口分别连接到所述制水管路上,以在关闭时接通对应的所述制水管路,其中,当所述第二切换阀(152)与所述第一支管路(192)连接,所述第二切换阀(152)的第三个阀口连接到所述第一支管路(1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可李友铃周曌张量侯桂林罗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