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634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3
本技术涉及建筑改造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建筑的外立面处间隔设置若干建筑立柱,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设置向外延伸的悬挑平台,所述悬挑平台固定在建筑立柱上,在建筑转角处设置补充立柱用于支撑悬挑平台的转角位置;临近建筑转角的两个立柱为临角立柱,临角立柱上具有向着建筑转角方向延伸的挑梁,两个临角立柱的挑梁在建筑转角处交叉形成支撑点,所述补充立柱上下贯穿若干支撑点,补充立柱固定在挑梁的末端;所述补充立柱上呈放射状固定有支撑梁,支撑梁支撑悬挑平台的转角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改造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建筑的旧房改造施工中会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设置悬挑平台,悬挑平台的固定基础需要足够稳固。现在的框架结构建筑或者框架剪力墙建筑物中,悬挑平台一般是固定在建筑物外立面位置的建筑立柱上;建筑立柱是建筑的主体结构,承载能力强。

2、一般悬挑平台会环绕整个建筑物设置,但是部分建筑物在转角位置并没有设置建筑立柱,而且转角位置也是整个悬挑平台受力的薄弱位置,因此在转角位置设置悬挑平台就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

2、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筑转角没有建筑立柱的前提下,无法有效的对转角处的悬挑平台进行支撑。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采用如下方案。

4、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建筑的外立面处间隔设置若干建筑立柱,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设置向外延伸的悬挑平台,所述悬挑平台固定在建筑立柱上,在建筑转角处设置补充立柱用于支撑悬挑平台的转角位置;临近建筑转角的两个立柱为临角立柱,临角立柱上具有向着建筑转角方向延伸的挑梁,两个临角立柱的挑梁在建筑转角处交叉形成支撑点,所述补充立柱上下贯穿若干支撑点,补充立柱固定在挑梁的末端;所述补充立柱上呈放射状固定有支撑梁,支撑梁支撑悬挑平台的转角处。

5、优选的,所述补充立柱的底部连接斜支撑杆,斜支撑杆的顶部顶撑补充立柱,斜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临角立柱上;

6、补充立柱底部连接两个斜支撑杆,两个斜支撑杆分别连接补充立柱两侧的两个临角立柱。

7、优选的,所述补充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挑梁连接。

8、优选的,补充立柱设置在上下两个支撑点之间。

9、优选的,所述补充立柱上设置有三根支撑梁,外侧的两根支撑梁分别与建筑转角两侧的外立面垂直,中间的支撑梁指向悬挑平台的转角处。

10、本技术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在建筑的转角处没有角柱的情况下,采用本技术的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可以有效的对悬挑平台的转角进行支撑。

12、由于传统的悬挑平台都是固定在建筑外立面的建筑主体上,一般是位于建筑外立面处的建筑立柱。但是如果建筑外立面的转角处没有角部的建筑立柱,也就是角柱。那么悬挑平台在建筑的转角处就会缺乏制成基础,并且建筑的转角的悬挑平台也要沿着建筑的外立面转弯。这时候悬挑平台的转角处就会形成悬臂梁受力模型,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13、本技术的具体地就是在转角处设置一个补充立柱,用这个补充立柱来支撑悬挑平台的转角位置。

14、具体地就是在位于转角两侧临近转角的临角立柱上设置向着转角方向延伸的挑梁,然后将补充立柱固定在挑梁上。在补充立柱上固定放射状的支撑梁,然后将悬挑平台设置到支撑梁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建筑的外立面(7)处间隔设置若干建筑立柱(1),在建筑的外立面(7)上设置向外延伸的悬挑平台(6),所述悬挑平台(6)固定在建筑立柱(1)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立柱(2)的底部连接斜支撑杆(3),斜支撑杆(3)的顶部顶撑补充立柱(2),斜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在临角立柱(1a)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立柱(2)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挑梁(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补充立柱(2)设置在上下两个支撑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立柱(2)上设置有三根支撑梁(5),外侧的两根支撑梁(5)分别与建筑转角两侧的外立面(7)垂直,中间的支撑梁(5)指向悬挑平台(6)的转角处。

【技术特征摘要】

1.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建筑的外立面(7)处间隔设置若干建筑立柱(1),在建筑的外立面(7)上设置向外延伸的悬挑平台(6),所述悬挑平台(6)固定在建筑立柱(1)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角柱支撑悬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立柱(2)的底部连接斜支撑杆(3),斜支撑杆(3)的顶部顶撑补充立柱(2),斜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在临角立柱(1a)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初子华刘志祥刘继宇吴晨曦肖慧鹏张海龙吴金旭李锡明全进东阴泰越张应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