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食用菌葡甘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用途技术_技高网

一种食用菌葡甘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16604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白参菌子实体中提取分离的高分子化合物葡甘聚糖,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烘干粉碎的白参菌子实体进行Co<supgt;60</supgt;γ‑辐照处理,然后加水浸泡使吸水膨胀后,调节pH值为6.0~7.0,加入复合酶进行酶解反应,随后对酶解液进行超声辅助法提取,得到白参菌粗多糖,然后依次上样至DEAE‑52纤维素柱、Sephadex G‑20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白参菌葡甘聚糖SGM。SGM通过影响细胞周期使肿瘤细胞停滞于S期,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效果,可制备成抗肿瘤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葡甘聚糖提取分离,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从白参菌子实体中提取分离的高分子化合物葡甘聚糖,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1、白参菌又称裂褶菌,属于真菌门、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两用菌,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以及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青睐。据古籍记载,白参菌“性平,味甘,微寒、无毒,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近代研究发现,白参菌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多酚及麦角甾醇等。上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通过白参菌菌丝体深层发酵技术获得了白参菌发酵多糖(命名为schizophyllan)。随后,在结构解析中,人们发现白参菌发酵多糖是由β-(1-3)-葡聚糖主链和β-(1-6)-葡萄糖残基侧链组成。

2、在人工栽培之前,白参菌主要来自野外采摘,产量有限,从子实体中提取多糖极其困难,因此白参菌多糖主要采用菌丝体深层发酵的方式获得。如cn113416687b、cn101643759b、cn114752504a、cn107557407b、cn115141863b、cn1003454b等诸多专利技术都报道了通过菌丝体发酵工艺获得白参菌发酵多糖的案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白参菌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云南、四川和湖北等地出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白参菌,从白参菌子实体中获得多糖变的更为容易。2022年,本申请人的课题组研究开发了一种增强食用菌多糖生物活性的复合改性方法,并申报了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cn114957507b),但是该专利并没有关注白参菌子实体多糖的结构信息,而目前尚未有白参菌子实体多糖结构解析相关的专利报道。

3、葡甘聚糖是一类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的多糖,其主要来源于植物,根据来源不同,其葡萄糖和甘露糖比例及其分子量差异较大。cn109651532b公开了一种提取自铁皮石斛的葡甘聚糖;cn100457782c公开了一种从魔芋的地下块茎提取得到葡甘聚糖的方法;cn110642960a公开了一种白芨葡甘聚糖双水相提取方法;cn103304677a公开了一种分离纯化魔芋葡甘聚糖的方法。总体来说,目前的专利大多集中在魔芋、铁皮石斛和白芨等植物来源的葡甘聚糖的制备,尚未见食用菌中有关葡甘聚糖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参菌子实体中提取分离的高分子化合物葡甘聚糖(sgm),经多种现代光谱分析,特别是综合应用多种先进的核磁共振波谱解析,最终确定了sgm的化学结构和立体构型。

2、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白参菌葡甘聚糖sgm的化学结构如下:

3、

4、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化学结构由如下单糖残基a、b、c、d、e、f、g、h、i组成:

5、 a →3,6)-α-d-glcp-(1→ b →2)-α-d-manp-(1→ c →2,6)-α-d-manp-(1→ d →3)-α-d-manp-(1→ e α-d-manp-(1→ f →6)-α-d-galp-(1→ g →3,6)-β-d-glcp-(1→ h →3)-β-d-glcp-(1→ i →6)-β-d-glcp-(1→

6、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白参菌葡甘聚糖sgm的立体构型如下:

7、

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

9、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专利技术人结合多年来的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经验,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白参菌粗多糖的制备:将白参菌子实体烘干后粉碎并过筛,然后进行co60γ-辐照处理,辐照剂量为0.5~30kgy,辐照剂量率为0.1~0.5kgy/min;辐照完成后的料粉加入5~40倍量的水浸泡,充分吸水膨胀后,调节ph值为6.0~7.0,加入复合酶进行酶解反应,酶的用量为每千克料粉加入木瓜蛋白酶5~30万u、纤维素酶3~10万u及果胶酶2~10万u,在36~37℃条件下酶解3~5h;随后对酶解液进行超声辅助法提取,超声功率200~600w,超声时间5~20min,提取1-4次后合并上清液并进行蒸发浓缩处理,所得浓缩液经乙醇沉淀后烘干,得到白参菌粗多糖;

11、(2)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分离纯化:将白参菌粗多糖加水配制成溶液,上样至deae-52纤维素柱,以0.8-1.2ml/min的流速依次用蒸馏水、0.1~1.0mol/lnacl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测定每个试管中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收集不同馏分,每一个馏分经8000da mw的截止膜处理后合并、浓缩和减压蒸发后,用3-5倍乙醇沉淀,得到不同组分;各个组分溶解后,上样至sephadex g-200凝胶柱,以0.8-1.2ml/min的流速用蒸馏水洗脱后收集纯化后的组分,其中分子量15kda的组分为白参菌葡甘聚糖sgm。

1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公开白参菌葡甘聚糖sgm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13、专利技术人通过体外试验证实,sgm对a549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显示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另外,sgm能够将a549细胞分裂周期抑制在s期。可见,本专利技术的白参菌葡甘聚糖sgm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生物活性,可制备成抗肿瘤药物,尤其适合制备成抗肺癌药物。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白参菌葡甘聚糖sgm纯度高达95.6%,并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1)植物来源的葡甘聚糖主链结构主要是→4)-β-d-manp-(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白参菌葡甘聚糖主链结构是→2)-α-d-manp-(1→,二者的结构存在明显不同。

16、(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白参菌葡甘聚糖较市售魔芋葡甘聚糖(索莱宝公司,cas:37220-17-0)具有更好的a549细胞抑制率,在400μ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参菌葡甘聚糖,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化学结构由如下单糖残基A、B、C、D、E、F、G、H、I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参菌葡甘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立体构型如下: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剂量为3~10kGy。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的用量为每千克料粉加入木瓜蛋白酶13~16万U、纤维素酶8~10万U及果胶酶4~5万U。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浓缩处理的浓缩比为5:1~15: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EAE-52纤维素柱的型号为30cm×3.0c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ephadex G-200凝胶柱的型号为30cm×3.0cm。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肺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参菌葡甘聚糖,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化学结构由如下单糖残基a、b、c、d、e、f、g、h、i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参菌葡甘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立体构型如下: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剂量为3~10kgy。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白参菌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的用量为每千克料粉加入木瓜蛋白酶13~16万u、纤维素酶8~10万u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朝敏高虹于巍范秀芝史德芳姚芬乔鑫李真顺蔡杰刘大青陈盛徐建华罗圆李耀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