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592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台电梯轿厢,包括第一角柱、第二角柱、上部轿壁、下部轿壁、操纵箱、轿底板、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上部具有可供上部轿壁滑动的滑槽,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轿底板固定连接,下部轿壁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固定连接,操纵箱固定在下部轿壁上;上部轿壁两侧具有挂耳,上部轿壁的挂耳可在滑槽内滑动,第三紧固件用于把上部轿壁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相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解决平台电梯的检修问题,优化平台电梯轿壁的安装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涉及一种平台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1、平台电梯是家用电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没有传统的轿厢结构,通常由轿底和一块轿壁构成,因此在土建布置时,为了提升电梯的美观性,导轨、主机以及控制箱等核心部件往往布置在该轿壁后侧,使得维保人员无法对电梯部件进行检修。现有技术中,有很多针对传统电梯设计的轿厢或轿壁结构,这些轿壁结构复杂,美观性较差,无法满足平台电梯这种家庭场景的使用需求,例如公开文献cn218088486u。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台电梯轿厢,包括第一角柱、第二角柱、上部轿壁、下部轿壁、操纵箱、轿底板、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

3、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上部具有可供上部轿壁滑动的滑槽,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轿底板固定连接,下部轿壁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固定连接,操纵箱固定在下部轿壁上;

4、上部轿壁两侧具有挂耳,上部轿壁的挂耳可在滑槽内滑动,第三紧固件用于把上部轿壁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相固定。

5、优选地,所述滑槽包括水平滑槽和竖直滑槽。

6、优选地,当平台电梯正常运行时,挂耳位于水平滑槽处,上部轿壁位于下部轿壁正上方,通过第三紧固件把上部轿壁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相固定;当平台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时,挂耳位于竖直滑槽处,上部轿壁位于下部轿壁背部,通过第三紧固件把上部轿壁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相固定。

7、优选地,所述滑槽包括两个水平滑槽,下部水平滑槽具有向轿厢内侧的开口。

8、优选地,当平台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时,拆除第三紧固件,将下部挂耳从下部水平滑槽的开口内脱出,将上部轿壁翻转并固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解决平台电梯的检修问题,优化平台电梯轿壁的安装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角柱、第二角柱、上部轿壁、下部轿壁、操纵箱、轿底板、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水平滑槽和竖直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当平台电梯正常运行时,挂耳位于水平滑槽处,上部轿壁位于下部轿壁正上方,通过第三紧固件把上部轿壁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相固定;当平台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时,挂耳位于竖直滑槽处,上部轿壁位于下部轿壁背部,通过第三紧固件把上部轿壁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两个水平滑槽,下部水平滑槽具有向轿厢内侧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当平台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时,拆除第三紧固件,将下部挂耳从下部水平滑槽的开口内脱出,将上部轿壁翻转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角柱、第二角柱、上部轿壁、下部轿壁、操纵箱、轿底板、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水平滑槽和竖直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当平台电梯正常运行时,挂耳位于水平滑槽处,上部轿壁位于下部轿壁正上方,通过第三紧固件把上部轿壁与第一角柱和第二角柱相固定;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聪慧孙春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