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591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基座、位于基座上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上侧的进料斗,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下侧的底渣炉处连接有回收炉,回收炉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一。本技术通过弧板对进入回收炉内的底渣进行推动,使底渣汇聚在一起,从而延长底渣散发热量的时间,再利用气泵充入空气,底渣的热量将空气变热后,抽风机将热风输送至进料斗内对内部的物料进行预热,并且当底渣外部热量减弱时,可通过搅拌杆带着搅拌叶转动对底渣进行搅动,使内部底渣的热量散发出来,进一步延长底渣散发热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1、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和循环回炉两大部分,与鼓泡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最大区别是运行风速高,强化了燃烧和脱硫等非均相反应过程,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生产时产生的一种固体废料。

2、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22027280.8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包括循环流化床体、原料斗、底渣斗、输渣管和燃烧室;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气泵。本技术通过输渣管对底渣斗排出的底渣进行输送,然后通过气泵将空气注入输渣管的内部,然后通过导热板利用底渣携带的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通过设置的第二绞龙片为空气进行导流,增加了空气在输渣管内停留的时间,然后通过输气管将输渣管内加热后的空气输送至原料斗内对原料进行预热处理,从而使预热后的原料在燃烧室内可以进行更充分燃烧,增加了原料的燃烧效果,进而提高了底渣热能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热能资源被浪费。

3、通过上述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循坏流化床锅炉产生的余热进行利用,将底渣汇聚在输渣管内,通过绞龙对底渣进行输送,使底渣均匀分布,延长底渣在输渣管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空气底渣接触的面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提高输渣管内进入空气的温度,但是由于将底渣分散开来,容易使底渣的热量快速散发,从而缩短了对底渣余热利用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能够避免在对余热进行利用时,使底渣的热量快速散发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

2、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基座、位于基座上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上侧的进料斗,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下侧的底渣炉处连接有回收炉,所述回收炉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的两端分别滑动设有弧板,位于两个所述弧板之间的回收炉内转动连接有扰动机构,所述回收炉的底部开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通过遮挡件密封,所述回收炉的排风口处连接有输风管,所述输风管通过抽风机将热风抽入至进料斗内。

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槽一内转动设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穿过回收炉的侧壁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弧板分别与双向丝杆的两端螺纹连接。

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收炉内部的低端开设有滑槽二,所述弧板下侧的凸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二内。

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扰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回收炉底部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下端穿过回收炉底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杆的两侧设有对称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部滑动设有收缩杆,所述收缩杆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片。

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搅拌片的一侧呈弧形结构。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筒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收缩杆连接。

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收炉内部的上侧设有锥形分隔件,所述锥形分隔件与回收炉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气泵注入空气,所述锥形分隔件上开设有若干小孔。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收炉上侧的进渣口处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下端延长至锥形分隔件处。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收炉的底部对称开设有滑槽三,所述遮挡件一侧设有的滑块与滑槽三滑动连接,所述遮挡件的滑动通过气缸二的推动实现。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料斗的上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活塞端与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密封板连接,所述进料斗内设有开设通孔的承载板,所述密封板位于通孔内。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

13、1、本技术通过在回收炉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滑动的弧板,通过弧板对进入回收炉内的底渣进行推动,使底渣汇聚在一起,从而延长底渣散发热量的时间,再利用气泵充入空气,底渣的热量将空气变热后,抽风机将热风输送至进料斗内对内部的物料进行预热,并且当底渣外部热量减弱时,可通过搅拌杆带着搅拌叶转动对底渣进行搅动,使内部底渣的热量散发出来,进一步延长底渣散发热量的时间。

14、2、本技术通过锥形分隔件与回收炉上侧形成空腔,而抽风机抽出的热风通过锥形分隔件进行过滤,避免热风带着底渣的颗粒物进入进料斗内,影响物料的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基座(1)、位于基座(1)上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2)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2)上侧的进料斗(21),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2)下侧的底渣炉处连接有回收炉(3),所述回收炉(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一(33),所述滑槽一(3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有弧板(35),位于两个所述弧板(35)之间的回收炉(3)内转动连接有扰动机构,所述回收炉(3)的底部开设有排渣口(37),所述排渣口(37)通过遮挡件(38)密封,所述回收炉(3)的排风口处连接有输风管(41),所述输风管(41)通过抽风机(4)将热风抽入至进料斗(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一(33)内转动设有双向丝杆(34),所述双向丝杆(34)的一端穿过回收炉(3)的侧壁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弧板(35)分别与双向丝杆(34)的两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炉(3)内部的低端开设有滑槽二(36),所述弧板(35)下侧的凸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二(36)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回收炉(3)底部的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的下端穿过回收炉(3)底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杆(6)的两侧设有对称的连接筒(62),所述连接筒(62)的内部滑动设有收缩杆(64),所述收缩杆(64)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片(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片(61)的一侧呈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62)内设有弹性件(63),所述弹性件(63)的一端与收缩杆(6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炉(3)内部的上侧设有锥形分隔件(31),所述锥形分隔件(31)与回收炉(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气泵(5)注入空气,所述锥形分隔件(31)上开设有若干小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炉(3)上侧的进渣口处设有进料管(32),所述进料管(32)的下端延长至锥形分隔件(31)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炉(3)的底部对称开设有滑槽三(39),所述遮挡件(38)一侧设有的滑块与滑槽三(39)滑动连接,所述遮挡件(38)的滑动通过气缸二(7)的推动实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21)的上侧设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上安装有气缸一(23),所述气缸一(23)的活塞端与连接杆(24)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杆(24)的下端与密封板(26)连接,所述进料斗(21)内设有开设通孔的承载板(25),所述密封板(26)位于通孔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基座(1)、位于基座(1)上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2)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2)上侧的进料斗(21),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组件(2)下侧的底渣炉处连接有回收炉(3),所述回收炉(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一(33),所述滑槽一(3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有弧板(35),位于两个所述弧板(35)之间的回收炉(3)内转动连接有扰动机构,所述回收炉(3)的底部开设有排渣口(37),所述排渣口(37)通过遮挡件(38)密封,所述回收炉(3)的排风口处连接有输风管(41),所述输风管(41)通过抽风机(4)将热风抽入至进料斗(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一(33)内转动设有双向丝杆(34),所述双向丝杆(34)的一端穿过回收炉(3)的侧壁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弧板(35)分别与双向丝杆(34)的两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炉(3)内部的低端开设有滑槽二(36),所述弧板(35)下侧的凸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二(36)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回收炉(3)底部的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的下端穿过回收炉(3)底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杆(6)的两侧设有对称的连接筒(62),所述连接筒(62)的内部滑动设有收缩杆(64),所述收缩杆(6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