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及伺服型张力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584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0
本技术公开一种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及伺服型张力线架,包括架体以及设置于架体上的伺服驱动器、旋转伺服电机、转动件、线轮及张力轮,线轮枢接于架体;旋转伺服电机内具有绝对值编码器;旋转伺服电机及绝对值编码器分别与伺服驱动器电连接;张力轮枢接于转动件的一端,线轮及张力轮供线材围绕;转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旋转伺服电机对线材输出扭矩;绝对值编码器设置于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以检测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本技术可以自动控制线材的张力,使张力及线速度保持恒定,实现数字化及智能化生产,与传统的恒张力放线设备相比,结构得到极大的简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及伺服型张力线架


技术介绍

1、在电线电缆生产制造领域,通常使用放线机及押出机/包带机生产电线。具体是,通过放线机将芯线输送到押出机/包带机,利用押出机/包带机将绝缘塑胶包带包裹到芯线上,最后将线缆收卷。而在线缆的放线过程中,随着线盘上的芯线不断放出,线盘的芯线半径越来越小,线盘每转动一圈所放出来的芯线长度越来越短,如不及时调节放线电机的转速,会影响到芯线的放线稳定性。为了使芯线更稳定地输出,需要对线盘的放线速度及时调节,使芯线的放线张力保持恒定。动力放线机就是用于解决这个问题,其是在普通放线机上配置驱动电机和张力装置,利用驱动电机带动盘具旋转放线,利用张力装置进行张力设置及放线速度反馈调节,从而实现将盘具上的线性材料以恒定张力、恒定线速度放出。

2、现有的动力放线机形式多种多样,有重力摆臂式动力放线机、直线滑轨张力式动力放线机、气压张力式动力放线机等。上述动力放线机的张力调节和设定,通常是通过移动砝码在摆臂上的位置(即改变力臂大小的方式)、增减重力砝码的数量(即直接减重或加重)、调节气动元件的气压(即改变张力气缸压强)等手动操作方式实现。虽然现有动力放线机可以实现恒定张力、恒定线速度放线,但存在以下缺陷:张力调节依赖人工手动调节,张力调节时操作不方便、操作不准确,张力装置机械传动结构复杂,固有的机械阻力会导致张力精度降低,多台动力放线机生产时各个动力放线机的张力不一致,张力装置机械磨损后易造成电器元件故障损坏,人为疏忽忘记调节张力导致产品报废,张力砝码为纯机械零件无法实现数字化信息传输自动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可以使张力及线速度保持恒定,与传统的恒张力放线设备相比,结构得到极大的简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型张力线架,其可以自动控制线材的张力,使张力及线速度保持恒定,实现数字化及智能化生产,与传统的恒张力放线设备相比,结构得到极大的简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包括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伺服驱动器、旋转伺服电机、转动件、线轮及张力轮,所述线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内具有绝对值编码器;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及所述绝对值编码器分别与所述伺服驱动器电连接;所述张力轮枢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所述线轮及所述张力轮供线材围绕;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对所述线材输出扭矩;所述绝对值编码器设置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以检测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所述伺服驱动器可根据所述绝对值编码器的转动角度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使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线材的线速度和保持线材张力的恒定。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伺服电机、转动件及张力轮,使所述张力轮枢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又使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从而可以利用旋转伺服电机输出一定扭矩,使得围绕于所述张力轮上的线材产生一定的张力。又通过在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自带的绝对值编码器,利用所述绝对值编码器自动检测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线材的线速度,进而达到了自动控制线材的张力并使线材张力及线材移动速度保持恒定目的。整个过程只需要通过伺服驱动器设定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力矩以及利用所述绝对值编码器结合控制系统对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进行监测速度反馈即可。与传统的恒张力放线设备相比,本方案避免使用砝码,气缸等传统需要手动设定张力的部件,结构得到极大的简化。而且,本方案解决了现有通过重力砝码调节张力的结构易受重力的影响只能将设备竖直安装的难题,可横向、竖向及倾斜等任意角度安装;并且,可以对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及绝对值编码器进行数字化调节设置参数,实现了数字化及智能化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较佳地,所述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张力导轮及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导轮枢接于所述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线轮及所述张力轮之间,线材围绕于所述张力导轮上,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张力导轮承受线材的张力的大小。

6、具体地,所述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张力显示表,以显示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的张力数值。这样可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实时的监测线材的张力,保证线材能连续稳定地生产,并且保证线材的质量。

7、较佳地,所述转动件设有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一抵顶部抵顶,以限位所述转动件的正向摆动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抵顶部抵顶,以限位所述转动件的反向摆动角度。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抵顶部与第一限位部及第二抵顶部与第二限位部,可以防止线材断线后所述转动件被所述旋转伺服电机连续驱动旋转,从而可以通过检测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的正反向的最大转动角度而判断出线材在生产时是否发生断线的情况,实现自动断线停机,有效提高设备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8、具体地,所述转动件为圆盘,所述圆盘的中心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张力轮偏心地枢接于所述圆盘上。

9、具体地,所述圆盘上围绕中心开设有圆弧形槽,所述圆弧形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所述架体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接于所述圆弧形槽内且相对所述圆弧形槽的两端的侧面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通过设置所述圆盘,其可以驱动所述张力轮以及可以通过圆弧形槽的方式对张力轮实现限位,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10、一种伺服型张力线架,包括驱动电机、线盘、控制系统及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所述线盘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张力轮远离所述线轮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线盘的线材依次缠绕于所述线轮的第一线槽、张力轮及所述线轮的第二线槽。

11、较佳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传输模块、处理模块及参数输入模块,所述参数输入模块用于供各个电器元件的运动参数的输入;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及参数输入模块电连接,以将各个电器元件的参数转化为电信号;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分别所述伺服驱动器及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以接收或输出电信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伺服驱动器、旋转伺服电机、转动件、线轮及张力轮,所述线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内具有绝对值编码器;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及所述绝对值编码器分别与所述伺服驱动器电连接;所述张力轮枢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所述线轮及所述张力轮供线材围绕;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对所述线材输出扭矩;所述绝对值编码器设置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以检测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所述伺服驱动器可根据所述绝对值编码器的转动角度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使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线材的线速度和保持线材张力的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张力导轮及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导轮枢接于所述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线轮及所述张力轮之间,线材围绕于所述张力导轮上,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张力导轮承受线材的张力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张力显示表,以显示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的张力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设有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一抵顶部抵顶,以限位所述转动件的正向摆动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抵顶部抵顶,以限位所述转动件的反向摆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为圆盘,所述圆盘的中心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张力轮偏心地枢接于所述圆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上围绕中心开设有圆弧形槽,所述圆弧形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所述架体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接于所述圆弧形槽内且相对所述圆弧形槽的两端的侧面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

7.一种伺服型张力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线盘、控制系统及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所述线盘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张力轮远离所述线轮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线材缠绕于所述线盘、所述线轮的第一线槽、张力轮及所述线轮的第二线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伺服型张力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传输模块、处理模块及参数输入模块,所述参数输入模块用于供各个电器元件的运动参数的输入;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及参数输入模块电连接,以将各个电器元件的参数转化为电信号;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分别所述伺服驱动器及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以接收或输出电信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伺服驱动器、旋转伺服电机、转动件、线轮及张力轮,所述线轮枢接于所述架体;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内具有绝对值编码器;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及所述绝对值编码器分别与所述伺服驱动器电连接;所述张力轮枢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所述线轮及所述张力轮供线材围绕;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旋转伺服电机对所述线材输出扭矩;所述绝对值编码器设置于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以检测所述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所述伺服驱动器可根据所述绝对值编码器的转动角度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使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线材的线速度和保持线材张力的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张力导轮及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导轮枢接于所述架体上且位于所述线轮及所述张力轮之间,线材围绕于所述张力导轮上,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张力导轮承受线材的张力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还包括张力显示表,以显示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的张力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型张力反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设有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自安李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钲威电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