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池自加热电路、方法、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电池自加热电路、方法、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582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0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自加热电路、方法、装置和车辆。所述电池自加热电路包括:电池包和功率转换电路;所述电池包包括串接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电功率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本公开实施例利用电池在低温下的高阻抗特性,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电化学热能,从而实现从内部加热电池。这种电池加热方式有效克服了电池自身材料的低导热特性对加热速度的限制,简化了热传导路径。因此,本电池自加热电路具有电池加热速度快、能量消耗低、加热温度均匀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自加热电路、方法、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充电速度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掣肘,尤其是,冬季低温环境下带来的电池性能下降,从而影响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所以,充电前给电池进行快速加热就成为关键需求。传统ptc加热器属于外部热源,用于电池加热,其电池加热速率和加热效率都明显不足,无法实现对电池的快速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自加热电路,所述电池自加热电路包括:电池包和功率转换电路;

2、所述电池包包括串接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

3、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电功率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

4、可选地,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储能电路;

5、所述开关电路通过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包;

6、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电功率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

7、可选地,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输出的第一电功率并向所述第二电池组释放所述第一电功率;

8、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池组输出的第二电功率并向所述第一电池组释放所述第二电功率。

9、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电感和第三储能电感;

10、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11、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12、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13、所述第一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14、所述第二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15、所述第三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储能电感、所述第二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三储能电感的连接点包括电动车辆的电机中性点,所述电机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连接点。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包括电动车辆的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器件。

18、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自加热方法,应用于电池自加热电路,所述电池自加热电路包括电池包和功率转换电路,所述电池包包括串接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所述方法包括:

19、通过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电功率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

20、可选地,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储能电路,所述开关电路通过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包;

21、所述通过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电功率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包括:

22、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储能电路,控制电功率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

23、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储能电路,控制电功率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包括:

24、通过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重复执行以下步骤,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

25、通过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输出的第一电功率并向所述第二电池组释放所述第一电功率;

26、通过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二电池组输出的第二电功率并向所述第一电池组释放所述第二电功率。

27、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电感和第三储能电感;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一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二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三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28、所述通过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输出的第一电功率并向所述第二电池组释放所述第一电功率,包括:

29、打开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关闭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以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感、所述第二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三储能电感从所述第一电池组接收第一电功率,并存储所述第一电功率;

30、打开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关闭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以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感、所述第二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三储能电感向所述第二电池组发送所述第一电功率。

31、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二电池组输出的第二电功率并向所述第一电池组释放所述第二电功率,包括:

32、打开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关闭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以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感、所述第二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三储能电感从所述第二电池组接收第二电功率,并存储所述第二电功率;

33、关闭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打开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五开关管,以控制所述第一储能电感、所述第二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三储能电感向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所述第二电功率。

34、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电量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电量,且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功率大于所述第二电功率,以执行在所述电池包的自加热过程中将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电量向所述第二电池组均衡;

35、在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电量,且所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功率小于所述第二电功率,以执行在所述电池包的自加热过程中将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电量向所述第一电池组均衡。

3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自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自加热电路包括:电池包和功率转换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储能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电感和第三储能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电感、所述第二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三储能电感的连接点包括电动车辆的电机中性点,所述电机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包括电动车辆的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器件。

7.一种电池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自加热电路,所述电池自加热电路包括电池包和功率转换电路,所述电池包包括串接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所述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储能电路,所述开关电路通过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储能电路,控制电功率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进行交换,以实现所述电池包自加热,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电感和第三储能电感;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一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二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三储能电感串接于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二电池组输出的第二电功率并向所述第一电池组释放所述第二电功率,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13.一种电池自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以及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自加热控制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自加热电路包括:电池包和功率转换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储能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电感和第三储能电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电感、所述第二储能电感和所述第三储能电感的连接点包括电动车辆的电机中性点,所述电机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自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包括电动车辆的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器件。

7.一种电池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自加热电路,所述电池自加热电路包括电池包和功率转换电路,所述电池包包括串接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所述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储能电路,所述开关电路通过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开关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德儒任德强李明远李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