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5642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拆除原劣化砖檐,并在清水砖墙与原劣化砖檐连接处向清水砖墙内掏出容置槽,并将容置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所述杂物包括碎砖块、干灰浆粉,清理容置槽内砖面;S2.在容置槽内沿容置槽排列方向间隔植入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容置槽的上下壁做固定连接;S3.自下而上将砖块填入容置槽,并使得新形成的砖檐与劣化砖檐的原貌形状相同,砖块与砖块之间、砖块与容置槽内壁之间均通过混合砂浆粘结;S4.清理新形成的砖檐表面残留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修复后砖檐与清水砖墙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系统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历史建筑修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


技术介绍

1、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杨树浦工业区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工业基地,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也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上仅存的工业锈带”,该处的工业遗存历史建筑群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年久失修、风化、雨蚀等,外立面清水砖墙多处损坏,尤其是清水砖墙的悬挑砖檐结构损坏严重,造成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被破坏,亟需修复。

2、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劣化的历史建筑外墙砖檐的修复方法,往往采用掏砌的方式,即拆除原来的劣化砖檐,再用混合砂浆重新砌筑进行修补,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修复原有风貌,但是仍存有不足:

3、(1)原劣化砖檐拆除后,会形成条形横向墙洞,洞内侧竖向没有马牙槎。新砖檐砖与墙洞内侧竖向仅用混合砂浆粘接新老砖面,强度无法保证。

4、(2)砖檐为悬挑构造,表面容易遭受台风、雨水、有害气体、水容盐以及生物侵害,仅靠混合砂浆砌筑粘结,日久容易脱落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修复后砖檐与清水砖墙的连接强度,不仅能够提高系统安全性,同时大大增加了修复后砖檐的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拆除原劣化砖檐,并在清水砖墙与原劣化砖檐连接处向清水砖墙内掏出容置槽,并将容置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所述杂物包括碎砖块、干灰浆粉,清理容置槽内砖面;

5、s2.在容置槽内沿容置槽排列方向间隔植入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容置槽的上下壁做固定连接;

6、s3.自下而上将砖块填入容置槽,并使得新形成的砖檐与劣化砖檐的原貌形状相同,砖块与砖块之间、砖块与容置槽内壁之间均通过混合砂浆粘结;

7、s4.清理新形成的砖檐表面残留物。

8、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钢筋的间隔距离不超过500mm。

9、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钢筋植入容置槽的上下壁墙面的厚度不小于两块墙砖的厚度。

10、进一步地,在容置槽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竖向钢筋,最左端的竖向钢筋贯穿每个砖块层的最左边第一块砖,最右端的竖向钢筋贯穿每个砖块层的最右边第一块砖。

1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自下而上将砖块交错填入容置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31.根据劣化砖檐的原貌选择砖块并设置砖块的排布方式;

13、s32.将最下层砖块按照设置的排布方式推入容置槽内,并通过混合砂浆与容置槽的内下壁和内侧壁粘接,然后在竖向钢筋与最下层砖块之间灌入混合砂浆填充,使得竖向钢筋与最下层砖块紧密固定;

14、s33.将再上一层砖块按照设置的排布方式推入容置槽内,并通过混合砂浆使得该层砖块与临近的下层砖块层的上表面和容置槽的内侧壁粘接,然后在竖向钢筋与该层砖块之间灌入混合砂浆填充,使得竖向钢筋与该层砖块紧密固定;

15、s34.重复步骤s33操作直至从下到上的倒数第二层砖块铺设完毕;

16、s35.在最上层砖块的上表面开设灌浆槽,然后将最上层砖块按照设置的排布方式推入容置槽内,并通过混合砂浆与容置槽的内上壁和内侧壁粘接,然后通过灌浆槽在竖向钢筋与最上层砖块之间灌入混合砂浆填充,使得竖向钢筋与最上层砖块紧密固定,然后修复最上层砖块上表面。

17、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被竖向钢筋贯穿的砖块设有与竖向钢筋位置对应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靠近容置槽内侧壁的一侧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竖直方向贯穿所在砖块上下表面,所述连接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墙面,所述连接槽的开口端位于所在砖块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接触的一侧。

18、进一步地,当砖块层沿容置槽槽口方向的横截面大于一块砖时,所述容置腔设于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接触的砖块上。

19、进一步地,当砖块层沿容置槽槽口方向的横截面大于一块砖时,该层砖块层的沿容置槽槽口方向排列的砖块之间设有互相配合的榫卯结构。

20、进一步地,当砖块层沿容置槽槽口方向的横截面为两块砖时,在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接触的砖块的与容置槽内侧壁接触的相对一侧设有榫头,与该砖块相邻的另一块砖块与该砖块相邻的一侧设有与榫头相对应的榫眼。

21、进一步地,所述榫头为燕尾状结构。

22、进一步地,当砖块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时,在榫卯结构连接处通过灌注混合砂浆做进一步固定。

2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对外墙砖檐的修缮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新旧砖面之间通过单一混合砂浆粘结不牢的情况,通过竖向钢筋和榫卯结构配合混合砂浆一起,使得新旧砖面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避免由于日久侵蚀损坏造成砖块脱落的情况,尤其是避免最上层砖块易于侵蚀损坏脱落的情况,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的间隔距离不超过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植入容置槽的上下壁墙面的厚度不小于两块墙砖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容置槽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竖向钢筋,最左端的竖向钢筋贯穿每个砖块层的最左边第一块砖,最右端的竖向钢筋贯穿每个砖块层的最右边第一块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自下而上将砖块交错填入容置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被竖向钢筋贯穿的砖块设有与竖向钢筋位置对应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靠近容置槽内侧壁的一侧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竖直方向贯穿所在砖块上下表面,所述连接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墙面,所述连接槽的开口端位于所在砖块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接触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砖块层沿容置槽槽口方向的横截面大于一块砖时,所述容置腔设于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接触的砖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砖块层沿容置槽槽口方向的横截面大于一块砖时,该层砖块层的沿容置槽槽口方向排列的砖块之间设有互相配合的榫卯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砖块层沿容置槽槽口方向的横截面为两块砖时,在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接触的砖块的与容置槽内侧壁接触的相对一侧设有榫头,与该砖块相邻的另一块砖块与该砖块相邻的一侧设有与榫头相对应的榫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为燕尾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砖块层沿容置槽槽口方向的横截面大于一块砖。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砖块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时,在榫卯结构连接处通过灌注混合砂浆做进一步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的间隔距离不超过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植入容置槽的上下壁墙面的厚度不小于两块墙砖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容置槽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竖向钢筋,最左端的竖向钢筋贯穿每个砖块层的最左边第一块砖,最右端的竖向钢筋贯穿每个砖块层的最右边第一块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自下而上将砖块交错填入容置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历史建筑外立面清水砖墙悬挑砖檐的修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被竖向钢筋贯穿的砖块设有与竖向钢筋位置对应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靠近容置槽内侧壁的一侧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竖直方向贯穿所在砖块上下表面,所述连接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墙面,所述连接槽的开口端位于所在砖块与容置槽内侧壁相接触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嘉盛连珍江旖旎沈磊董胜李岩陈征费帅勇许海波许天虹于栋梁仇正海王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