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5637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19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解决了雨季期间楼房区域内雨水堆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包括雨水斗、自动控制装置、管道、滤网、微滤膜、超滤膜和紫外消毒器;雨水斗垂直设置于楼顶层板内部;自动控制装置设置于雨水斗上方,包括支架、电机、转轴、钢绳和雨水感应器;电机输出端与转轴连接,转轴的另一端连接钢绳,雨水感应器与电机电连接;管道置于雨水斗下方;滤网、微滤膜与超滤膜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管道内部。本技术可实现雨水的实时收集,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雨水直接在管道内经过三次过滤和一次消毒,处理后符合景观用水需求,且不用额外建立处理池,降低了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楼房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楼群密度越来越大,呈现出楼层高、占地面积大的趋势。雨季到来时,降水强度过大,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超过地面的渗透能力和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导致楼层区域地面汇水面积大。楼层排水多采用雨水管直接排入楼房周边的绿地中,易使绿地和路面积水,居民交通困难。尤其对于西北地区,降雨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对于城市绿化影响很大,景观用水多依靠市政取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是当下西北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

2、目前的雨水收集装置启动方式多采用人工方式,在感知降雨后才开启系统收集雨水,不能精确捕捉到降雨,致使无法实现对雨水的实时有效收集。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需要的过滤设备较复杂,能耗需求大,且需要在雨水管道外部另建雨水处理池,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因此,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易于节能减排的雨水收集系统,来解决楼区雨水堆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用以解决雨季时楼房区域内雨水堆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斗、自动控制装置、管道、滤网、微滤膜、超滤膜和紫外消毒器;

4、所述雨水斗垂直设置于楼顶层板内部;

5、所述自动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雨水斗上方,包括支架、电机、转轴、钢绳和雨水感应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钢绳,所述雨水感应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6、所述管道置于所述雨水斗下方;

7、所述滤网、所述微滤膜与所述超滤膜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管道内部;所述紫外消毒器设置于所述管道内部微滤膜与超滤膜之间;所述管道内部滤网和微滤膜之间设置有控制阀。

8、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斗的上沿低于所述楼顶层板的上表面,所述楼顶层板的上表面朝向所述雨水斗具有坡度。

9、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斗为倒置的锥形,所述雨水斗的下沿与所述管道的上表面形状相同,并与所述管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斗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斗盖板,所述雨水斗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雨水斗的口部面积。

11、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斗盖板通过所述钢绳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雨水斗盖板能够升降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雨水斗的口部。

12、进一步地,所述滤网、所述微滤膜与所述超滤膜的外直径均与所述管道的内径相同;所述滤网包括直径相同的滤网片、压片和衬网;所述微滤膜包括直径相同的微滤膜膜片、压片和衬网;所述超滤膜包括直径相同的超滤膜膜片、压片和衬网。

13、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片、所述压片和所述衬网均为pvc材质,所述微滤膜膜片或超滤膜膜片为pes材质;所述滤网片或所述微滤膜膜片或所述超滤膜膜片置于所述压片和所述衬网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压片为环状,所述衬网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滤网片的孔径;所述微滤膜膜片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超滤膜膜片的过滤精度,且大于所述滤网片的过滤精度。

15、进一步地,所述微滤膜和所述超滤膜均为重力自流滤膜。

16、进一步地,所述紫外消毒器设置于管道内部微滤膜与超滤膜之间。

17、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设置于所述管道的管壁上对应所述滤网、所述微滤膜和所述超滤膜的安装位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9、(1)本技术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斗、自动控制装置、管道、滤网、微滤膜、超滤膜、紫外消毒器,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实时启动雨水收集系统,并经过三次过滤和消毒进入蓄水池,达到了景观灌溉和用水要求,结构简单,解决了楼房区域雨水堆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节约了水资源,提高雨水利用率。

20、(2)本技术的自动控制装置,在雨水感应器感应到雨水后实时传递信号到电机,电机启动,转轴带动钢绳,使雨水斗盖板移开雨水斗,雨水开始汇入管道,启动雨水收集系统。启动程序实时、快速、简便,可以实现雨水精确捕捉和实时收集,提高了雨水的收集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21、(3)本技术中,楼房具有一定坡度,漏斗设置于楼房层板内且低于楼房层板高度,易于汇集雨水至雨水斗,防止楼顶积水。

22、(4)本技术的微滤膜和超滤膜均为重力自流滤膜,雨水可以通过自身重力过滤和流动,无需额外的能量消耗,节能减排,且维修简便。

23、(5)本技术中,滤网、微滤膜、超滤膜、紫外消毒器均设置于雨水管道内部,雨水在管道内即可完成过滤和消毒全流程,无需另外建立雨水处理池和其他装置,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雨水处理成本。

24、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斗(1)、自动控制装置(2)、管道(3)、滤网(4)、微滤膜(5)、超滤膜(6)和紫外消毒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的上沿低于所述楼顶层板(8)的上表面,所述楼顶层板(8)的上表面朝向所述雨水斗(1)具有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为倒置的锥形,所述雨水斗(1)的下沿与所述管道(3)的上表面形状相同,并与所述管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斗盖板(9),所述雨水斗盖板(9)的面积大于所述雨水斗(1)的口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盖板(9)通过所述钢绳(204)与所述转轴(203)相连接;所述雨水斗盖板(9)能够升降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雨水斗(1)的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所述微滤膜(5)与所述超滤膜(6)的外直径均与所述管道(3)的内径相同;所述滤网(4)包括直径相同的滤网片(401)、压片(402)和衬网(403);所述微滤膜(5)包括直径相同的微滤膜膜片(501)、压片(402)和衬网(403);所述超滤膜(6)包括直径相同的超滤膜膜片(601)、压片(402)和衬网(4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片(401)、所述压片(402)和所述衬网(403)均为PVC材质,所述微滤膜膜片(501)或超滤膜膜片(601)为PES材质;所述滤网片(401)或所述微滤膜膜片(501)或所述超滤膜膜片(601)置于所述压片(402)和所述衬网(40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402)为环状,所述衬网(403)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滤网片(401)的孔径;所述微滤膜膜片(501)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超滤膜膜片(601)的过滤精度,且大于所述滤网片(401)的过滤精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膜(5)与所述超滤膜(6)均为重力自流滤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检修口(12),所述检修口(12)设置于所述管道(3)的管壁上对应所述滤网(4)、所述微滤膜(5)与所述超滤膜(6)的安装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斗(1)、自动控制装置(2)、管道(3)、滤网(4)、微滤膜(5)、超滤膜(6)和紫外消毒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的上沿低于所述楼顶层板(8)的上表面,所述楼顶层板(8)的上表面朝向所述雨水斗(1)具有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为倒置的锥形,所述雨水斗(1)的下沿与所述管道(3)的上表面形状相同,并与所述管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1)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斗盖板(9),所述雨水斗盖板(9)的面积大于所述雨水斗(1)的口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盖板(9)通过所述钢绳(204)与所述转轴(203)相连接;所述雨水斗盖板(9)能够升降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雨水斗(1)的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重力自流滤膜的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所述微滤膜(5)与所述超滤膜(6)的外直径均与所述管道(3)的内径相同;所述滤网(4)包括直径相同的滤网片(401)、压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佩昂尹文静杨鹏辉丁爱明梁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