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4841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属于A柱技术领域,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包括第一外壳体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外壳体包括第二外壳体主体、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一外壳体与第二外壳体之间设有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所述内壳包括内壳主体、第七翻边和第八翻边,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固定有加强件。本技术加强件5为放射形结构,从而增强来自各个方向的受力,起到支撑外壳3和内壳4的作用,从而解决了A柱外壳和内壳中间空腔过大,没有必要的支撑,从而降低碰撞所能承受的力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a柱,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


技术介绍

1、汽车a柱的作用是汽车的a柱除了起到连接车顶与车身的作用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前部正面碰撞中首当其冲,起到保护乘员舱不变形、防止车轮、悬架等侵入乘员舱的作用,现有的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为降低重量,a柱外壳和内壳中间空腔过大,没有必要的支撑,从而降低碰撞所能承受的力度,因此,提出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外壳和内壳共同形成空腔隔断,空腔隔断的轴线为弧形,内部增加强件进行支撑,加强件为放射形结构,从而增强来自各个方向的受力,起到支撑外壳和内壳的作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为降低重量,a柱外壳和内壳中间空腔过大,没有必要的支撑,从而降低碰撞所能承受的力度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包括第一外壳体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外壳体包括第二外壳体主体、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一外壳体与第二外壳体之间设有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所述内壳包括内壳主体、第七翻边和第八翻边,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固定有加强件。

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翻边位于第一外壳体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位于第一外壳体主体的另一侧。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翻边位于第二外壳体主体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位于第二外壳体主体的另一侧。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翻边的位置与第一翻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翻边的位置与第二翻边的位置相对应。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五翻边位于外壳主体的一侧,所述第六翻边位于外壳主体的另一侧。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七翻边位于内壳主体的一侧,所述第八翻边位于内壳主体的另一侧。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的截面呈放射形结构。

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外壳3和内壳4共同形成空腔隔断,空腔隔断的轴线为弧形,内部增加强件5进行支撑,加强件5为放射形结构,从而增强来自各个方向的受力,起到支撑外壳3和内壳4的作用,从而解决了a柱外壳和内壳中间空腔过大,没有必要的支撑,从而降低碰撞所能承受的力度的问题。

11、2、该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a柱发生变形小或不发生变形,如轻微折弯或者不折弯,则不会挤压驾驶室内的空间,从而增加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包括第一外壳体(1)、第二外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1)包括第一外壳体主体(11)、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所述第二外壳体(2)包括第二外壳体主体(21)、第三翻边(22)和第四翻边(23),所述第一外壳体(1)与第二外壳体(2)之间设有外壳(3)和内壳(4),所述外壳(3)包括外壳主体(31)、第五翻边(32)和第六翻边(33),所述内壳(4)包括内壳主体(41)、第七翻边(42)和第八翻边(43),所述外壳(3)与内壳(4)之间固定有加强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2)位于第一外壳体主体(11)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13)位于第一外壳体主体(11)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翻边(22)位于第二外壳体主体(21)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23)位于第二外壳体主体(21)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翻边(22)的位置与第一翻边(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翻边(23)的位置与第二翻边(13)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翻边(32)位于外壳主体(31)的一侧,所述第六翻边(33)位于外壳主体(31)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翻边(42)位于内壳主体(41)的一侧,所述第八翻边(43)位于内壳主体(41)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5)的截面呈放射形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包括第一外壳体(1)、第二外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1)包括第一外壳体主体(11)、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所述第二外壳体(2)包括第二外壳体主体(21)、第三翻边(22)和第四翻边(23),所述第一外壳体(1)与第二外壳体(2)之间设有外壳(3)和内壳(4),所述外壳(3)包括外壳主体(31)、第五翻边(32)和第六翻边(33),所述内壳(4)包括内壳主体(41)、第七翻边(42)和第八翻边(43),所述外壳(3)与内壳(4)之间固定有加强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2)位于第一外壳体主体(11)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13)位于第一外壳体主体(11)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a柱下空腔隔断,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锋张兵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隆翔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