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482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包括横向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料筒、滚筛筒和出料筒,所述滚筒的一端设有用于向所述进料筒进料的进料斗,所述滚筒内壁设有用于物料传输的螺旋状传料叶片;所述滚筒的下部设有内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外套设有外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间隔设置,且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之间形成外层清洗液收容腔,所述内沉泥箱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水槽状,所述内沉泥箱内设有内层清洗液,所述外层清洗液收容腔内设有外层清洗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稳定、高效,可实现泥固快速分离的设备,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冲洗过程中净化水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粘性物料分离分选,尤其涉及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


技术介绍

1、粘性物料分离颗粒物需要加入大量水进行冲洗,以将较大颗粒物分离出来,细颗粒则进入泥浆之中,该过程需要筛网筛分和水流冲洗共同完成。

2、现有技术中,采用振动筛和滚筒进行粘性物料的分离分选。振动筛用于粘性物料中颗粒物的分离时,需要加入大量水进行冲洗与分散,才能达到较好效果。滚筒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分选设备也被普遍使用,但传统的有轴或者无轴滚筒对于粘性物料分选效率低下,也需要大量水进行冲洗,产量需求大的情况下设备布置空间较大。

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粘性物料的分离分选设备存在分选效率低及净化水使用量大的技术问题。

4、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粘性物料的分离分选设备存在分选效率低及净化水使用量大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包括横向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料筒、滚筛筒和出料筒,所述滚筒的一端设有用于向所述进料筒进料的进料斗,所述滚筒内壁设有用于物料传输的螺旋状传料叶片;所述滚筒的下部设有内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外套设有外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间隔设置,且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之间形成外层清洗液收容腔,所述内沉泥箱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水槽状,所述内沉泥箱内设有内层清洗液,所述外层清洗液收容腔内设有外层清洗液;所述滚筛筒的底部伸入所述内层清洗液的液面之下;所述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还包括抽液管和吸浆冲洗组件,所述吸浆冲洗组件设于所述内层清洗液液面之下,所述吸浆冲洗组件包括经管道依次相连的动力泵、吸浆器和湍流冲头;所述动力泵包括泵入口和泵出口,所述抽液管一端与所述外层清洗液连通,所述抽液管另一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其中:所述吸浆器包括连通的清液入口、泥浆吸口和浆水混合出口,所述清液入口与所述泵出口连通用于吸入所述外层清洗液,所述泥浆吸口朝向所述滚筛筒用于吸取泥浆,所述浆水混合出口用于所述外层清洗液和泥浆的混合物排出,且所述浆水混合出口与所述湍流冲头的入口连通,所述湍流冲头的出口朝向所述滚筛筒。

5、优选的,所述吸浆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吸浆器沿所述滚筛筒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湍流冲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湍流冲头沿所述滚筛筒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湍流冲头围绕所述滚筛筒底部设置。

6、优选的,所述吸浆器包括低流体和环绕所述低流体设置的混流体;所述低流体上设有沿上下方贯穿其上的吸浆通道,所述吸浆通道由相连的第一吸浆孔和第二吸浆孔组成,所述第一吸浆孔远离所述第二吸浆孔的一端为所述泥浆吸口,所述第一吸浆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所述第二吸浆孔为直径与第一吸浆孔孔底直径相同的圆柱孔,所述低流体的底部固定设有凸起的安装环板,所述安装环板上设有贯穿其上的过液孔;所述混流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上的混流通道,所述混流通道由相连的第一混流孔、第二混流孔、第三混流孔和第四混流孔组成,所述第一混流孔的通径大于第二混流孔且二者连接处形成安装台阶,所述清液入口设于所述混流体的侧壁且连通所述第一混流孔,所述第四混流孔远离所述第三混流孔的一端为所述浆水混合出口;所述低流体下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混流孔内,且所述安装环板抵接所述安装台阶设置,所述低流体外壁与所述第一混流孔内壁围成第一混流腔,所述清液入口依次经所述第一混流腔、过液孔与所述第二混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吸浆孔与所述第二混流孔连通。

7、优选的,所述过液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过液孔均匀环绕所述吸浆通道的中心线设置,所述过液孔为斜孔;所述吸浆通道整体为沿上下方向渐缩的结构,所述混流通道整体为沿上下方向渐缩的结构;所有所述过液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吸浆通道的中心线相交于同一点p,p位于所述第三混流孔或第四混流孔内;所述第一混流孔、第二混流孔均为圆柱孔;所述第三混流孔为上下小的锥孔,所述第四混流孔的上段为圆柱孔,所述第四混流孔的下段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孔;所述第一混流孔、第二混流孔、第三混流和第四混流孔四者共轴线,所述第一吸浆孔和第二吸浆孔共轴线,且所述第一混流孔与第一吸浆孔共轴线;p点位于第一吸浆孔的轴线上。

8、优选的,所述吸浆冲洗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吸浆器的数量相同,所述低流体上部外侧或所述混流体的上部外侧设有凸起的安装法兰,所述低流体和混流体固定相连,所述混流体均经所述安装法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下部,所述泥浆吸口正对所述安装孔设置,每个所述安装孔的下方安装有一个所述吸浆器。

9、优选的,所述吸浆冲洗组件正对所述滚筛筒的底部设置;将过所述滚筛筒轴线的正平面设为滚筛竖向对称面,所述湍流冲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滚筛竖向对称面的夹角为的夹角为28°-48°。

10、优选的,所述抽液管远离所述吸浆冲洗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层清洗液的上部。

11、优选的,所述内沉泥箱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槽体状,所述内沉泥箱的底部为中部凹陷的锥面状,所述外沉泥箱整体为部开口的槽体状,所述外沉泥箱的底部为中部凹陷的锥面状,所述内沉泥箱的中部凹陷处设有内箱排料口,所述外沉泥箱的底部凹陷处设有外箱排料口;所述内沉泥箱的侧部与外沉泥箱连通。

12、优选的,所述进料筒、出料筒为共轴线的圆柱筒状,所述滚筛筒为与进料筒共轴线的圆柱筛筒状;所述出料筒的内径为d1,所述进料筒的内径为d2,所述滚筛筒的内径为d3,d1<d2<d3,所述传料叶片依次由所述进料筒内壁、所述滚筛筒内壁延伸至所述出料筒内壁。

13、优选的,所述出料筒的外壁固定有固定齿轮,所述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还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经传动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滚筒绕其自身轴线旋转。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为一种稳定、高效,可实现泥固快速分离的设备,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冲洗过程中净化水的使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料筒、滚筛筒和出料筒,所述滚筒的一端设有用于向所述进料筒进料的进料斗,所述滚筒内壁设有用于物料传输的螺旋状传料叶片;所述滚筒的下部设有内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外套设有外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间隔设置,且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之间形成外层清洗液收容腔,所述内沉泥箱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水槽状,所述内沉泥箱内设有内层清洗液,所述外层清洗液收容腔内设有外层清洗液;所述滚筛筒的底部伸入所述内层清洗液的液面之下;所述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还包括抽液管和吸浆冲洗组件,所述吸浆冲洗组件设于所述内层清洗液液面之下,所述吸浆冲洗组件包括经管道依次相连的动力泵、吸浆器和湍流冲头;所述动力泵包括泵入口和泵出口,所述抽液管一端与所述外层清洗液连通,所述抽液管另一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其中:所述吸浆器包括连通的清液入口、泥浆吸口和浆水混合出口,所述清液入口与所述泵出口连通用于吸入所述外层清洗液,所述泥浆吸口朝向所述滚筛筒用于吸取泥浆,所述浆水混合出口用于所述外层清洗液和泥浆的混合物排出,且所述浆水混合出口与所述湍流冲头的入口连通,所述湍流冲头的出口朝向所述滚筛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浆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吸浆器沿所述滚筛筒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湍流冲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湍流冲头沿所述滚筛筒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湍流冲头围绕所述滚筛筒底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浆器包括低流体和环绕所述低流体设置的混流体;所述低流体上设有沿上下方贯穿其上的吸浆通道,所述吸浆通道由相连的第一吸浆孔和第二吸浆孔组成,所述第一吸浆孔远离所述第二吸浆孔的一端为所述泥浆吸口,所述第一吸浆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所述第二吸浆孔为直径与第一吸浆孔孔底直径相同的圆柱孔,所述低流体的底部固定设有凸起的安装环板,所述安装环板上设有贯穿其上的过液孔;所述混流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上的混流通道,所述混流通道由相连的第一混流孔、第二混流孔、第三混流孔和第四混流孔组成,所述第一混流孔的通径大于第二混流孔且二者连接处形成安装台阶,所述清液入口设于所述混流体的侧壁且连通所述第一混流孔,所述第四混流孔远离所述第三混流孔的一端为所述浆水混合出口;所述低流体下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混流孔内,且所述安装环板抵接所述安装台阶设置,所述低流体外壁与所述第一混流孔内壁围成第一混流腔,所述清液入口依次经所述第一混流腔、过液孔与所述第二混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吸浆孔与所述第二混流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过液孔均匀环绕所述吸浆通道的中心线设置,所述过液孔为斜孔;所述吸浆通道整体为沿上下方向渐缩的结构,所述混流通道整体为沿上下方向渐缩的结构;所有所述过液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吸浆通道的中心线相交于同一点P,P位于所述第三混流孔或第四混流孔内;所述第一混流孔、第二混流孔均为圆柱孔;所述第三混流孔为上下小的锥孔,所述第四混流孔的上段为圆柱孔,所述第四混流孔的下段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孔;所述第一混流孔、第二混流孔、第三混流和第四混流孔四者共轴线,所述第一吸浆孔和第二吸浆孔共轴线,且所述第一混流孔与第一吸浆孔共轴线;P点位于第一吸浆孔的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浆冲洗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吸浆器的数量相同,所述低流体上部外侧或所述混流体的上部外侧设有凸起的安装法兰,所述低流体和混流体固定相连,所述混流体均经所述安装法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下部,所述泥浆吸口正对所述安装孔设置,每个所述安装孔的下方安装有一个所述吸浆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浆冲洗组件正对所述滚筛筒的底部设置;将过所述滚筛筒轴线的正平面设为滚筛竖向对称面,所述湍流冲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滚筛竖向对称面的夹角为的夹角为28°-48°。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管远离所述吸浆冲洗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层清洗液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沉泥箱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槽体状,所述内沉泥箱的底部为中部凹陷的锥面状,所述外沉泥箱整体为部开口的槽体状,所述外沉泥箱的底部为中部凹陷的锥面状,所述内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料筒、滚筛筒和出料筒,所述滚筒的一端设有用于向所述进料筒进料的进料斗,所述滚筒内壁设有用于物料传输的螺旋状传料叶片;所述滚筒的下部设有内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外套设有外沉泥箱,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间隔设置,且所述内沉泥箱和外沉泥箱之间形成外层清洗液收容腔,所述内沉泥箱整体为上部开口的水槽状,所述内沉泥箱内设有内层清洗液,所述外层清洗液收容腔内设有外层清洗液;所述滚筛筒的底部伸入所述内层清洗液的液面之下;所述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还包括抽液管和吸浆冲洗组件,所述吸浆冲洗组件设于所述内层清洗液液面之下,所述吸浆冲洗组件包括经管道依次相连的动力泵、吸浆器和湍流冲头;所述动力泵包括泵入口和泵出口,所述抽液管一端与所述外层清洗液连通,所述抽液管另一端与所述泵入口连通;其中:所述吸浆器包括连通的清液入口、泥浆吸口和浆水混合出口,所述清液入口与所述泵出口连通用于吸入所述外层清洗液,所述泥浆吸口朝向所述滚筛筒用于吸取泥浆,所述浆水混合出口用于所述外层清洗液和泥浆的混合物排出,且所述浆水混合出口与所述湍流冲头的入口连通,所述湍流冲头的出口朝向所述滚筛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浆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吸浆器沿所述滚筛筒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湍流冲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湍流冲头沿所述滚筛筒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湍流冲头围绕所述滚筛筒底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淹没式粘性物料颗粒与泥浆快速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浆器包括低流体和环绕所述低流体设置的混流体;所述低流体上设有沿上下方贯穿其上的吸浆通道,所述吸浆通道由相连的第一吸浆孔和第二吸浆孔组成,所述第一吸浆孔远离所述第二吸浆孔的一端为所述泥浆吸口,所述第一吸浆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所述第二吸浆孔为直径与第一吸浆孔孔底直径相同的圆柱孔,所述低流体的底部固定设有凸起的安装环板,所述安装环板上设有贯穿其上的过液孔;所述混流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上的混流通道,所述混流通道由相连的第一混流孔、第二混流孔、第三混流孔和第四混流孔组成,所述第一混流孔的通径大于第二混流孔且二者连接处形成安装台阶,所述清液入口设于所述混流体的侧壁且连通所述第一混流孔,所述第四混流孔远离所述第三混流孔的一端为所述浆水混合出口;所述低流体下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混流孔内,且所述安装环板抵接所述安装台阶设置,所述低流体外壁与所述第一混流孔内壁围成第一混流腔,所述清液入口依次经所述第一混流腔、过液孔与所述第二混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吸浆孔与所述第二混流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淹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生侯亚康李凯邝李涵肖建庄阳栋何昌杰彭亿洲张水俞畅英刘殿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