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及高空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4438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及高空作业车,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包括:闭式泵,连接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第一油路连接有前桥马达进口油路和后桥马达进口油路,第二主管路连接有前桥马达出口油路和后桥马达出口油路;第一控制阀,设置于第一油路,用于控制第一油路与后桥马达进口油路,和/或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连通;第二控制阀,设置于前桥马达出口油路,第二控制阀具有连通前桥马达出口油路和第二油路的第一位置和连通前桥马达出口油路和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二位置;切换阀,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动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结构简单,改动小,能极大地提升高空作业车的爬坡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及高空作业车


技术介绍

1、目前常见的静液压驱动的行走机械通常有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或者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混合驱动形式,四轮驱动因为其强大的越野能力成为了更多行走机械的选择,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静液压四轮驱动行走系统,通常采用一个分流集流阀将行走泵的流量分到前后桥,然后前后桥左右侧的马达的流量又通过分流集流阀集流后回到闭式泵,当车辆发生转向动作时由于内外侧轮胎或前后侧轮胎存在转速差,因此本来均匀分配的流量要通过阻尼来补偿转向时产生的流量差,为了兼顾不同转向角度时马达速度差流量需求不均的问题,阻尼的选择通常需要满足最大转向角度时的流量差。

2、当上述驱动系统的四个马达负载不均匀有打滑情况产生时,由于阻尼的存在会使一部分流量从负载较大的马达流向打滑的马达,而且负载较大,通过阻尼流出的油液会越多,进而导致实际的负载较大的马达无法建立有效压力,这一现象在自行走式高空作业车上尤为突出。由于自行走式高空作业车一般都有较长的臂架,当自行走式高空作业车在臂架处于行进方向的后方的情况下爬坡时,受坡度影响以及结构的局限性,整车的重心会向后偏移,这就导致后轮马达所受负载大于前轮马达;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前轮几乎丧失地面附着力,会出现打滑的情况,由于前后两侧马达负载相差较大,前轮几乎无负载,会导致后桥马达很大一部分流量通过阻尼到前桥,而此时由于后轮马达所需扭矩增加,后桥马达入口压力会进一步升高,进而导致更多的流量经过阻尼流向前桥,最终导致后桥马达无法建立到可以在坡道上行走的压力,使得整车爬坡性能下降;但因为考虑到作业车行走转向时分流不均的问题,所以阻尼又不能够减小,因此当自行走式高空作业车在结构设计上无法解决重心问题的时候,其爬坡能力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当自行走式高空作业车爬坡打滑时,由于打滑一侧轮胎分走了很大一部分流量,也就相当于是损耗了系统很大一部分能量,那就需要原动机提供相对更多的能量才可以驱动马达爬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及高空作业车,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能实现四驱和两驱之间的切换,从而提升高空作业车的爬坡能力。

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包括:

3、闭式泵,连接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连接有前桥马达进口油路和后桥马达进口油路,所述第二油路连接有前桥马达出口油路和后桥马达出口油路;

4、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和/或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连通;

5、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连通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的第一位置和连通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和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二位置;

6、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动作。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通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切换阀,当切换阀驱动第一控制阀移动至仅与后桥马达进口油路连通位置、第一控制阀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能使第一油路供应的液压油全部输出至后桥马达进口油路,从而实现从四驱到两驱的转换;本实施例的控制回路结构简单,改动小,制造成本低且实用性强。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阀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一油路同时连通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和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一控制位和单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二控制位。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油路,所述切换阀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油路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阀从所述第一控制位向所述第二控制位切换。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路连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与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油路;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油路与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连通。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阀还具有单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三控制位。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液压油路,所述切换阀通过所述第二液压油路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阀从所述第一控制位向所述第三控制位切换。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所述第三控制阀具有连通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的第一位置和连通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和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二位置。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油路连接。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与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油路;所述第三控制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油路与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连通。

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高空作业车,采用了上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高空作业车,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能在爬坡过程中将四驱切换为两驱,从而极大地改善爬坡性能。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一油路同时连通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和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一控制位和单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二控制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油路,所述切换阀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油路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阀从所述第一控制位向所述第二控制位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与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油路;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油路与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还具有单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三控制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液压油路,所述切换阀通过所述第二液压油路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阀从所述第一控制位向所述第三控制位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所述第三控制阀具有连通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的第一位置和连通所述后桥马达出口油路和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油路连接。

10.一种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至少具有使所述第一油路同时连通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和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一控制位和单连通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后桥马达进口油路的第二控制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油路,所述切换阀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油路驱动所述第一控制阀从所述第一控制位向所述第二控制位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与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油路;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前桥马达出口油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油路与所述前桥马达进口油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良杜昌辉张宇效吴安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