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438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包括:S10,确定铁路沿线所需监测的位于多个点位的泥石流沟;S20,在每个泥石流沟安装雨量传感器,并根据雨量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及泥石流沟的地形条件,确定每个泥石流沟的预警阈值;S30,计算每个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以及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S40,计算列车加速、制动的时间及距离;S50,根据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列车加速和制动的时间及距离,进行决策判断,输出列车紧急避险策略;具有能够提升铁路沿线泥石流应急响应的有效性的有益效果;适用于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


技术介绍

1、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决策是保障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途径,现有的基于泥石流监测预警的行车决策中,所依赖的气象与地质监测往往忽视了灾害未来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单独基于未来预警或预测的决策方式可靠性较低。

2、现有基于泥石流监测的决策中,行车决策更多的依赖于灾害结果进行综合研判来确定,存在主观性高的问题,同时,由于决策对象为整条铁路线,忽视了具体列车的运行状态与泥石流发展的关系。

3、综上,现有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决策无法有效的适用于行进中的列车,故亟需在泥石流监测预警中,综合考虑泥石流变化与铁路列车运动变化,实现保障列车应急决策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包括:

2、s10,确定铁路沿线所需监测的位于多个点位的泥石流沟;

3、s20,在每个泥石流沟安装雨量传感器,并根据雨量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及泥石流沟的地形条件,确定每个泥石流沟的预警阈值;

4、s30,计算每个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以及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

5、s40,计算列车加速、制动的时间及距离;

6、s50,根据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列车加速和制动的时间及距离,进行决策判断,输出列车紧急避险策略。

7、可选地,所述s10,确定铁路沿线所需监测的位于多个点位的泥石流沟,包括:

8、s101,将距离铁路沿线a公里范围作为研究区,筛选出潜在泥石流沟;

9、s102,获取潜在泥石流沟的站点监测数据,所述站点监测数据包括:降水、温度、土壤之地和坡度数据;

10、s103,将所述站点监测数据输入至随机森林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

11、所述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出为:输入数据对应的泥石流沟是否为易发生灾害的泥石流沟;

12、s104,将所有易发生灾害的泥石流沟作为所需监测的泥石流沟。

13、可选地,所述s20中,每个泥石流沟的预警阈值的表达式为:

14、         (1)

15、式(1)中,表示形成泥石流的临界雨量值;

16、根据临界雨量值cr上下浮动10%分别可以得到黄色、橙色、红色三个预警线,分别表示降雨值处于黄色警戒区、橙色警报区和红色避难区;

17、t表示地形因子、g表示地质因子、r表示水文因子。

18、可选地,所述水文因子r的计算式为:

19、    (1-1)

20、式(1-1)中,s表示等效降雨量,单位为mm;表示沟谷形成区的年降雨量,单位为mm;b表示包括激发泥石流的1h降雨量在内的前期降雨量;i表示1h降雨量,单位为mm;

21、所述地质因子g的计算式为:

22、     (1-2)

23、式(1-2)中,表示泥石流沟的流域岩石平均坚固系数;表示泥石流沟的地震烈度修正系数;表示泥石流沟的断裂带修正系数;表示泥石流沟的物理风化修正系数;表示泥石流沟的化学风化修正系数;

24、所述地形因子t的计算式为:

25、    (1-3)

26、其中, 表示形成区的完整系数;j表示形成区沟床纵比降;a表示形成区流域面积,单位为;a0表示单位面积,单位为;l表示形成区沟道长度,单位为km。

27、可选地,所述s30,计算每个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以及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包括:

28、s301,根据不同粘性泥石流的经验公式,计算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

29、s302,根据泥石流沟与铁路沿线的距离,以及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计算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的预警提前时间。

30、可选地,所述s301中,不同粘性泥石流的经验公式的表达式为:

31、稀性泥石流沟的流速计算表达式:

32、        (2)

33、式(2)中,v1表示稀性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m表示泥石流沟道糙率系数;r表示泥石流水力半径;i表示泥石流沟床坡度;表示泥石流流速系数,表示泥石流密度;

34、粘性泥石流沟的流速计算表达式:

35、                    (3)

36、其中,表示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k表示粘性泥石流流速系数;h表示泥石流流深;i表示泥石流泥面纵度。

37、可选地,所述s40,计算列车加速、制动的临界时间及临界距离;包括:

38、s401,计算列车的基本阻力;所述基本阻力的计算表达式为:

39、   (4)

40、式(4)中,表示列车基本阻力,v表示列车运行速度,、、均表示阻力参数;

41、s402,计算列车的减速度及制动时间,其计算表达式为:

42、

43、

44、

45、其中,表示列车减速度,b表示列车单位制动力,g表示重力加速度,表示回转系数,表示制动地段的加算坡度千分数;

46、表示列车制动时间,表示某个速度间隔内列车前后的速度变化,、分别表示速度间隔的初速和末速;

47、表示列车制动过程中行走的距离;

48、s403,计算列车的加速度及加速时间,其计算表达式为:

49、

50、

51、

52、其中,表示列车加速度,表示列车加速度时间,d表示牵引力;表示列车加速过程中行走的距离。

53、可选地,所述s50,根据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列车加速和制动的时间及距离,进行决策判断,输出列车紧急避险策略;包括:

54、s501,计算预警前列车距离泥石流灾害点距离s,其计算表达式为:

55、

56、

57、上式中,s表示预警前列车车头距离泥石流路段的临界距离,表示列车长度,表示列车加速过程中行走的距离,表示列车允许的最高时速,表示泥石流预警到达时间t与列车速度达到最大时间的差值;

58、s502,根据预警前列车距离泥石流灾害点距离s、以及列车制动过程中行走的距离,作出决策;所述决策包括:

59、当列车距离泥石流灾害点的距离超过,则采用紧急制动避免遭遇泥石流灾害;当列车距离泥石流灾害点的距离小于,则采用加速通过的方式避免遭遇泥石流灾害;

60、否则,列车应对泥石流不可避免。

61、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62、本申请中,通过对铁路沿线附近的多个点位的泥石流沟进行监测,同时结合了列车行车状态,提出了基于列车制动及加速操作的决策判断及列车紧急避险策略,能够提升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确定铁路沿线所需监测的位于多个点位的泥石流沟,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中,每个泥石流沟的预警阈值的表达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文因子R的计算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计算每个泥石流沟的平均流速,以及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1中,不同粘性泥石流的经验公式的表达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0,计算列车加速、制动的临界时间及临界距离;包括:

<p>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0,根据不同点位的泥石流到达铁路沿线预警提前时间、列车加速和制动的时间及距离,进行决策判断,输出列车紧急避险策略;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确定铁路沿线所需监测的位于多个点位的泥石流沟,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中,每个泥石流沟的预警阈值的表达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文因子r的计算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状态的铁路泥石流监测预警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双胡凯衡魏丽张晓鹏李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