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3508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通过设置扩渗孔以增强修复药剂的扩散性和渗透速率,并基于土层渗透性经验值分析及影响半径测试实验的数据,确定修复药剂的影响半径,根据影响半径和污染场地的面积合理布设注药井、抽提/曝气两用井的位置和数量,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该方法有效增强了修复药剂的影响范围和扩散性,提升了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并且,该方法还除去了多余的修复药剂,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实现了绿色修复。整个方法涉及的操作简单,成本低,利于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土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化工厂、农药厂、石油企业等工业企业的搬迁或停产、倒闭,遗留了大量复杂的污染场地,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和健康风险,阻碍了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针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技术根据处置场所可分为原位修复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因成本低、耗能小、无二次污染的优势,正成为未来修复技术选择的热点。原位修复治理技术主要有热处理、化学氧化/还原法、多相抽提、生物法等,而化学氧化/还原技术见效快、成本可控,已经普遍应用于现场工程修复。

2、在原位修复过程中,由于化学修复药剂扩散效果不佳,在渗透性较差的修复场地中的固定范围内设置注药井,并注入修复药剂,修复药剂并不能扩散至整个场地,导致影响范围小,对土壤不能进行充分修复,修复效果差。并且,修复药剂大量使用后会产生潜在的二次污染,且整个工程实施难度大,应用成本高,不方便企业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通过设置扩渗孔,并合理布设注药井和抽提/曝气两用井的位置,增加了修复药剂的影响范围和渗透速率,增强了各影响范围交界区域的修复效果,还除去了多余的修复药剂,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2、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所述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

4、对污染场地进行土层渗透性经验值分析及影响半径测试实验,并基于分析和实验结果确定注入修复药剂的影响半径,以所述影响半径的两倍距离作为相邻注药井间的间距,依次在污染场地内设置呈矩阵排列的若干注药井、位于相邻两口注药井中间的若干扩渗孔,以及,位于相邻四个所述扩渗孔围成的正方形的中心位置的若干抽提/曝气两用井;

5、将修复药剂经注药系统加压注入所述注药井内,打开所述抽提/曝气两用井的曝气管路,释放惰性气体,在扩渗孔的作用下,将所述修复药剂扩散至整个污染场地中,对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

6、修复完成后,污染土壤中含有的六价铬不高于目标值,打开所述抽提/曝气两用井的抽提管路,抽出潜水含水层内的高浓度污染水体,然后打开曝气管路,释放氧气以除去多余的所述修复药剂;

7、其中,所述扩渗孔的直径为10-20cm,深度为3-4m;所述扩渗孔内充填石英砂或碎石砾。

8、可选地,根据所述污染场地的面积s和影响半径r,采用公式ni=s/πr2确定所述注药井的数目;

9、其中,ni为注药井数量,无量纲;s为污染场地的面积,m2;r为影响半径,m。

10、可选地,所述注药井、所述扩渗孔和所述抽提/曝气两用井的数量比为4:4:1。

11、可选地,所述扩渗孔与所述注药井的深度比为2-3。

12、可选地,所述注药井的深度为1.0-1.5m。

13、可选地,所述注药井包括实管和花管,所述实管和所述花管在所述注药井内自上而下设置,所述花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供所述修复药剂流出并渗入包气带的梅花型开孔。

14、可选地,所述实管的长度为0.5-1.0m,所述花管的长度为0.5m。

15、可选地,所述花管周边填充石英砂和混凝土砂浆,所述石英砂和混凝土砂浆的填充高度比为1:4。

16、可选地,在设置所述注药井前,在污染场地的表面浇灌混凝土,形成厚度为30-40cm的阻隔层。

17、可选地,所述抽提/曝气两用井的底端设置有长度为0.5m、缝隙宽度为0.3-0.5mm的筛管,所述筛管的表面包裹无纺纱布。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通过设置扩渗孔以增强修复药剂的扩散性和渗透速率,并基于土层渗透性经验值分析及影响半径测试实验的数据,确定修复药剂的影响半径,根据影响半径和污染场地的面积合理布设注药井、抽提/曝气两用井的位置和数量,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该方法有效增强了修复药剂的影响范围和扩散性,提升了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20、此外,在布设注药井前,通过在污染场地的表面浇灌特定厚度的混凝土阻隔层,确保修复药剂不从地表反向溢出,进一步强化了修复药剂的原位注入效果。并且,抽提/曝气两用井同时设置有曝气管路和抽提管路,交替进行污水抽提和余量修复药剂清理,避免了二次污染。整个方法涉及的操作简单,成本低,利于实际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污染场地的面积S和影响半径R,采用公式NI=S/πR2确定所述注药井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所述扩渗孔和所述/曝气两用井的数量比为4: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渗孔与所述注药井的深度比为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的深度为1.0-1.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包括实管和花管,所述实管和所述花管在所述注药井内自上而下设置,所述花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供所述修复药剂流出并渗入包气带的梅花型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管的长度为0.5-1.0m,所述花管的长度为0.5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管周边填充石英砂和混凝土砂浆,所述石英砂和混凝土砂浆的填充高度比为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注药井前,在污染场地的表面浇灌混凝土,形成厚度为30-40cm的阻隔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提/曝气两用井的底端设置有长度为0.5m、缝隙宽度为0.3-0.5mm的筛管,所述筛管的表面包裹无纺纱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气带内污染土壤的原位建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污染场地的面积s和影响半径r,采用公式ni=s/πr2确定所述注药井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所述扩渗孔和所述/曝气两用井的数量比为4: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渗孔与所述注药井的深度比为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的深度为1.0-1.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包括实管和花管,所述实管和所述花管在所述注药井内自上而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光宇张志强张荣宋景鹏张华鹏尹坤陈志国白鹤惠安东刘艺芸刘瑞何佳宁卢红叶余世磊金文强付国超石永兴刘宗皓吕秋霞曹文庆刘炳森贾秋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