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照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源结构、一种灯头及一种灯具。
技术介绍
1、目前矿灯和手电筒等灯具,采用的基本都是点光源出光的模式,灯珠设置在反射器的底部,且光线从反射器的顶部直接照射而出或经过反射器的内壁反射聚光后照射而出,能保证光源的亮度不被过多浪费。
2、但是,这种光源结构由于灯珠直接出射的光斑与反射器的内壁反射而出的光斑重叠,导致最后得到的光斑是不均匀的,会呈现中心较亮而周边较暗的特征,光斑亮度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光源结构的光斑亮度均匀性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光源结构,包括光源组件与反射器;
4、所述反射器的中心设有支架;
5、所述光源组件装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反射器罩设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外侧;
6、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朝向侧面或底面,且经由所述反射器反射后向顶面出光。
7、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绕所述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
8、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器包括多个反射瓣部,多个所述反射瓣部绕所述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
9、一个所述光源与一个所述反射瓣部的中心线位置对应,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经过对应的反射瓣部反射出光。
10、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瓣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侧面为反射凹面,所述反射凹面呈抛物斜面的形状。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多棱柱设置,所述支架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支架的顶面面积,所述支架的顶面与底面之间顺滑过渡。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顶面面积与所述反射器的开口面积的比值范围小于5%。
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头,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15、一种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上所述的光源结构;
16、所述壳体内形成安装腔;
17、所述光源结构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反射器的反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出光侧。
18、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器的外侧壁还设有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骨位,所述固定骨位用于限制所述光源结构相对所述壳体轴向移动。
1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2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灯头。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源结构,通过将光源组件设置于反射器中心的支架上,且结合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朝向侧面或底面的设置,是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经过反射器的内侧壁反射后,朝反射器的顶面出光,使得光源结构的出射光均为反射光,避免产生高亮度光斑,实现提高光源结构的出射光的光斑亮度均匀性,提高具有该光源结构的灯头或灯具的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与反射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绕所述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包括多个反射瓣部,多个所述反射瓣部绕所述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瓣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侧面为反射凹面,所述反射凹面呈抛物斜面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装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电路板与多个所述光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多棱柱设置,所述支架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支架的顶面面积,所述支架的顶面与底面之间顺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面面积与所述反射器的开口面积的比值范围小于5%。
8.一种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灯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与反射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绕所述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包括多个反射瓣部,多个所述反射瓣部绕所述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瓣部朝向所述光源的侧面为反射凹面,所述反射凹面呈抛物斜面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装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电路板与多个所述光源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柏平,杨锋,黄阳彪,龚政,黄思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孚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