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材料及造孔剂、正极片和锂电池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材料及造孔剂、正极片和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323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领域,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材料及造孔剂、正极片和锂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锂硫电池正极中引入纳米方酸锂,最终组装的电池经过预活化,引入的纳米方酸锂分解,一方面作为补锂材料,对锂硫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的锂损失起到补偿作用,进而提升电池的整体容量;另一方面作为造孔剂,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电池成型工艺中的排气阶段排出,留下的纳米孔道被电解液占据,从而提供大量的离子通道,大大提高了正极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解决了锂硫电池首圈充放电的锂损耗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领域,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材料及造孔剂、正极片和锂电池


技术介绍

0、技术背景

1、锂硫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以锂和硫化物为主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成本低廉、低毒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未来可有望用于电动车、轨道交通、大规模储能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以满足国防军工和民用的各方面需要。然而,目前锂硫电池中还面临很多严峻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锂的损失,无论是通过离子嵌入/嵌出工作方式运行的锂离子电池,还是以金属锂的沉积/溶解工作方式运行的、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都会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形成固体电解质中间相带来锂的损失。这会导致首圈库伦效率的降低以及容量的不可逆损失,通过预锂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另外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反应动力学缓慢。由于硫的外电子层是多电子结构,因此在放电过程中,硫的还原反应是分为多步电极还原反应,生成不同的多硫化锂中间产物,如li2s8、li2s6、li2s4、li2s2和li2s等,其中反应物硫和li2s2和li2s是固体,其余的放电产物容易溶解在醚类电解液中。因此,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正极侧会经历固—液—固三个状态的转变,而传统的硫正极通过硫、导电碳和粘结剂混合,经涂布,烘干等工艺制得,这会导致大量的电子和离子绝缘的硫颗粒团簇形成不活泼的中心,使得电解液被阻挡在硫正极表面,阻碍了离子通道的产生,使反应发生在硫正极外部,导致缓慢的反应动力学。为了提升反应动力学性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润湿性高的电解液、引入催化剂、对硫颗粒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优化或者构建碳硫复合材料。

3、方酸锂(li2c4o4)的理论充电比容量为425mah g-1,理论分解电位为4.0v,电化学反应分解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与碳,不会引入干扰体系电化学反应的杂质,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正极预锂化材料,能够弥补首圈循环锂的消耗;并且方酸锂引入碳硫复合正极中,经过首圈的活化分解生成的碳能够起到提高正极导电性的作用;另一个分解产物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电池制造工艺排出,可实现造孔的作用,大大增加了电解液与硫的接触面积,能够提供优异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能。

4、但如何将方酸锂引入锂硫电池正极中并发挥作用,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材料及造孔剂,并以此制备正极片和锂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于,通过在锂硫电池正极中引入纳米方酸锂,最终组装的电池经过预活化,引入的纳米方酸锂分解,一方面作为补锂材料,对锂硫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的锂损失起到补偿作用,进而提升电池的整体容量;另一方面作为造孔剂,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电池成型工艺中的排气阶段排出,留下的纳米孔道被电解液占据,从而提供大量的离子通道,大大提高了正极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并且留下的碳能够起到提高正极导电性的作用。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及造孔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s1:取硫粉和多孔碳充分研磨混合,经过真空烧结使硫气化,保温使得气化硫充分进入多孔碳中,然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碳硫复合材料;

5、所述硫粉和多孔碳的质量比为4:1~9:1;真空烧结温度为100~200℃,升温速度为1~5℃/min;

6、s2:将碳硫复合材料、纳米方酸锂、导电剂和粘结剂进行混合,并加入溶剂,球磨得到浆料,得到所述补锂及造孔剂材料;

7、所述纳米方酸锂的粒度为100-500nm;所述导电剂为石墨烯、炭黑、乙炔黑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粘结剂为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异丙醇、nmp、dmf、四氢呋喃、聚四氟乙烯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溶剂的量占固液总质量的60%~90%;

8、所述纳米方酸锂与碳硫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0.01:1~0.2:1,碳硫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的质量比为0.1:1~10:1,导电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1~10:1。

9、优选地,研磨时间为0.5-4h;保温时间为0.5-2h。

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预锂化材料的正极,所述正极的制备过程如下:经过高速球磨机球磨第一方面所述浆料并涂覆在铝箔上,经烘干,轧膜及冲片,得到含有预锂化材料的正极片。

1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片为第二方面所述正极,与锂片、隔膜、电解液、铝塑膜等在充满干燥空气的干室中共同组装成袋式电池,经过首圈充放电活化后,将铝塑膜一边剪开,通过真空封装机排气、封装。

12、优选地,所述的隔膜为聚丙烯微孔膜。

13、优选地,所述的电解液为使用0.6mol·l-1的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锂(litfsi)溶于1,3-二氧戊环(dol)/乙二醇二甲醚(dme)的醚基电解质作为电解液,其中dol/dme的体积比1:1。

14、优选地,所述首圈活化电压范围为1.5-4.2v,首圈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1c;从第二圈后的循环中,充放电电压范围为1.8~2.5v,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1-2c。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专利技术的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剂,通过在碳硫复合材料中引入纳米方酸锂,由此活性材料制得的正极片组装的电池,经过首圈活化后,纳米方酸锂分解,一方面释放出锂源,作为补锂剂补充首圈充放电的锂消耗;另一方面,生成的碳能够起到提高正极导电性的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电池成型工艺排出,造成的纳米孔道使得电解液进入,从而大大增加离子通道,提升锂硫电池的正极反应动力学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及造孔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及造孔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时间为0.5-4h;保温时间为0.5-2h。

3.一种含有预锂化材料的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的制备过程如下:将经过高速球磨机球磨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浆料并涂覆在铝箔上,经烘干,轧膜及冲片,得到含有预锂化材料的正极片。

4.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片为权利要求3所述正极,与锂片、隔膜、电解液、铝塑膜等在充满干燥空气的干室中共同组装成袋式电池,经过首圈充放电活化后,将铝塑膜一边剪开,通过真空封装机排气、封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膜为聚丙烯微孔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液为使用0.6mol·L-1的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锂(LiTFSI)溶于1,3-二氧戊环(DOL)/乙二醇二甲醚(DME)的醚基电解质作为电解液,其中DOL/DME的体积比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圈活化电压范围为1.5-4.2V,首圈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1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从第二圈后的循环中,充放电电压范围为1.8~2.5V,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1-2C。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及造孔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硫电池正极用补锂及造孔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时间为0.5-4h;保温时间为0.5-2h。

3.一种含有预锂化材料的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的制备过程如下:将经过高速球磨机球磨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浆料并涂覆在铝箔上,经烘干,轧膜及冲片,得到含有预锂化材料的正极片。

4.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片为权利要求3所述正极,与锂片、隔膜、电解液、铝塑膜等在充满干燥空气的干室中共同组装成袋式电池,经过首圈充放电活化后,将铝塑膜一边剪开,通过真空封装机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朝庆谢新泰王维坤鲁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